作者:彭大偉 申冉 徐珊珊五月以來德國開始“彈性解封”理發店等各類商鋪重新營業“中國的辛德勒”拉貝先生的孫子托馬斯·拉貝此前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牽動着無數國人的心各界人士得知後竭盡全力支援

圖為約翰·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目前,他與家人健康狀況良好他們居住的城市疫情也穩步好轉這些接踵而至的好消息讓一直挂念他們的國人松了口氣托馬斯·拉貝說孩子們十分珍視與中國的友誼相信對中國的愛将會在家族中代代相傳
4月21日,托馬斯·拉貝和海德堡市政府代表接受物資捐贈。 中新社發 德國海德堡市 供圖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在全球疫情形勢加劇之際中德這段相隔了83年的情誼再次“相遇”,令人動容
跨越83年的守望相助,拉貝後代向中國求援
約翰·拉貝的孫子托馬斯·拉貝
目前是德國海德堡醫院的醫生
3月底,他向中國來信求援說
急需一種德國已停止生産的抗疫藥物
拉貝後代向中國求援 中國藥企免費贈藥
托馬斯·拉貝告訴使館從業人員
他和家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
并伴有明顯症狀
但德國境内有效藥品已斷供
醫院的防護物資也出現緊缺
情急之下,他隻能求助于中方
獲知托馬斯•拉貝求助後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随即與工信部聯系
很快找到了相關企業
得知此事後
浙江醫藥企業當即決定免費贈藥
中德兩國國旗上方,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和海德堡古橋巍然聳立,兩隻大手跨越國界緊緊相握。
拉貝後人的求助資訊
也驚動整個南京城
不管是藥品,還是口罩、防護服
南京鼎力相助
南京市外事辦公室歐非處相關負責人說,
“收到消息後,我們立刻準備了捐贈方案:除了給托馬斯·拉貝及其親友、其工作的海德堡大學醫院準備醫藥物資之外,考慮到多年的友好交流,南京也想為海德堡市捐贈一些物資。”
可是,托馬斯·拉貝急需的藥品
在中國國内也非常少見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等機關紛紛行動
籌集到620瓶指定藥品
30000隻口罩、200套防護服
四月中旬,國際航運幾近停運
這也是一個難題
最終,這批特殊的醫藥物資
還是通過江蘇包機捐贈到了德國
托馬斯·拉貝夫婦在海德堡接受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物資捐贈。中新社發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供圖
在物資抵達德國的次日清晨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從業人員
驅車700公裡趕往海德堡
把來自南京的“支援”和“加油”
轉交到海德堡市政府
和托馬斯·拉貝本人手上
此舉赢得無數網友點贊
“謝謝曾經的相助”
“感恩,願你們平安健康”
“患難中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拯救南京20多萬生命的德國人
“拉貝後代向中國求援”的資訊讓人的思緒飄向了83年前想起那位在“煉獄”般的南京城裡庇護了20多萬同胞的義人“老外”約翰·拉貝拉貝先生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南京好友”“活菩薩”是一百多年中德關系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一直被中國人民牢記在心每年都有華僑華人在他柏林西郊的墓前獻上鮮花
約翰·拉貝逝世70周年:中德友人自發紀念“南京好人”
約翰·拉貝于1908年來到北京時年26歲他先後在北京、天津到南京工作、生活30年1937年,侵華日軍在南京屠城拉貝先生與多位國際友人自發成立國際安全區因為拉貝的特殊身份他主動請纓擔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收容難民為他們提供遮風擋雨的場所他在不足4平方公裡的安全區内累計拯救了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其所著《拉貝日記》揭露日軍暴行鐵證被公認為證明南京大屠殺的珍貴史料
電影《拉貝日記》海報拉貝生前曾說,
“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時代都在這個國家(中國)愉快度過,我的兒孫都出生在這裡,我的事業在這裡獲得了成功,我始終得到了中國人的厚待。”
然而,在回到德國後拉貝先後被蘇聯和英國逮捕被釋放後身患疾病,生活拮據南京市民始終感念着這位國際友人得知他的遭遇為他募集了一筆費用并且每月寄送食物包裹給他他說,南京人民的友好支援使他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
贈語“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三一集團供圖
如今
拉貝先生曾住過的小粉橋1号院子
成立了拉貝紀念館
成為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機關
永久保留
中德人士于南京拉貝館緬懷“中國辛德勒”。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身為“南京榮譽市民”的托馬斯·拉貝将《拉貝日記》南京卷原件捐出托馬斯·拉貝也一直緻力于推動兩國醫學界和史學界的交流他與中國同僚們保持着密切聯系續寫着中國與其祖輩的友好情誼正如約翰·拉貝告别南京時說的:
如果說我們外國人現在取得了一定成績的話,那我們有很大部分要歸功于,這點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忠實友好地幫助我們的中國朋友們……我們的中國朋友……我希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至今把我們連結在一起的友誼,對你們大家,都是永久長存的。
編輯:白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