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評《勇敢傳說》:不夠優秀的奧斯卡最佳動畫,故事有這幾點不足

我一向不怎麼看獎項榜單。是以,當我發現《無敵破壞王》還不是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我心裡是有些許驚訝的。同一年的《勇敢傳說》獲得了這一獎項。懷抱着很高的期待看完《勇敢傳說》後,我的心理落差有點大,同時心裡産生另一份訝異。我認為《無敵破壞王》是很優秀的故事,但《勇敢傳說》在我看來并沒有特别優秀。

評《勇敢傳說》:不夠優秀的奧斯卡最佳動畫,故事有這幾點不足

我将電影的故事性看得非常重,對分鏡剪輯、配樂、演技等方面的寬容度則比較高。僅就故事性而言,我認為《勇敢傳說》是不如《無敵破壞王》的。當然我知道,奧斯卡評審的标準必然與我不同,畢竟「最佳動畫長片」不是「最佳動畫故事」。關于評獎的争論,我無意參與。我依舊打算從故事性的角度,來讨論《勇敢傳說》。

首先需要強調,我所讨論的重點可能會更傾向于不足之處,尤其是故事性上的。這不難了解,《勇敢傳說》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觀衆的要求和預期肯定會更高。

平心而論,《勇敢傳說》并不是不好,它的故事是完整的。而且,從文化風格到劇情發展,《勇敢傳說》都有自己的特色。母親非常注重禮儀,女兒則很率性,二者的沖突沖突讓我有所期待。當看到母親變成熊,與女兒公主互動,這一場景讓我忍俊不禁。主角與母親的隔空對話剪輯、一些伏筆的運用,同樣也有可圈可點之處。然而,當心理預期值調到最高後,就會覺得《勇敢傳說》還不夠好。

是以,我将要讨論的就是,究竟哪些不足之處,造成了這種心理落差?

評《勇敢傳說》:不夠優秀的奧斯卡最佳動畫,故事有這幾點不足

在觀影最初,我就感覺到一股違和感。《勇敢傳說》故事的世界背景是虛構的。主角是一個王國的公主,她很率性。但她的母親是女王,反複強調公主要有公主的樣子。人物關系的沖突沖突并沒什麼不好,隻是放在那個世界背景就不是很有說服力。

主角所在的王國看起來就像是村落小鎮,居住的王宮也隻是石頭堆砌的城堡,沒有過多裝修。這樣的環境下,母親反複強調公主形象,就顯得小題大做。這就好比現實中,村長夫人教育女兒要有公主姿态,隻會徒增笑料。

同時,母親幾乎以強硬的姿态要求主角接受聯姻的現實,并表示,如果不這麼做會引發戰争。但實際上——為什麼會引發戰争?諸部落之間的沖突沖突是什麼?聯姻能改變什麼局勢?——關于這些問題,電影并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幾乎可以認為,《勇敢傳說》的故事背景是有欠考慮的。盡管人物的情感動機看起來都很真實,但不完整、不真實的故事背景,導緻故事如同空中樓閣。故事背景不具有說服力,就意味着母親逼迫女兒的行為不是很合理。這是造成心理落差的一個原因。

評《勇敢傳說》:不夠優秀的奧斯卡最佳動畫,故事有這幾點不足

《勇敢傳說》存在的另一個不足在于,故事主題和劇情脫鈎,并産生了一定的說教傾向。電影片名就是“Brave”,但我看完電影之後,依舊不了解這個勇氣到底是在說什麼。電影在最後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有人說命運并非我們所能掌控,結局并不由我們自己決定。但我(主角)有更好的了解。命運就在我們心間,要有足夠勇氣才能面對命運。”

毫無疑問,這就是電影要表達的主題。但哪怕将主題反複讀幾遍,甚至是誦讀英文台詞,依舊很難讓人了解。故事的主題不應是模糊的,而必須是清晰的。比如《無敵破壞王》的結尾,主角自述:“其實我并不需要一個勳章來證明自己是好人。”隻要看完《無敵破壞王》,就能很輕易的了解這句故事主題,劇情也很好的證明了主題。

評《勇敢傳說》:不夠優秀的奧斯卡最佳動畫,故事有這幾點不足

而在《勇敢傳說》中,主角被要求政治聯姻。但她不想接受這樣的命運,于是求了巫婆。魔法降臨,母親變成了熊,這又是主角不想要的。于是,主角馬不停蹄的想要讓母親恢複原樣。最後皆大歡喜,母親變回原樣,女兒不用聯姻。

整體劇情就是這樣,但從中很難看出劇情與主題的聯系。主角的命運到底是什麼?母親的命運是什麼?王國的命運是什麼?——關于「命運」二字,電影并沒有表達清楚。如果說命運所說的是聯姻,那麼故事最後又不用聯姻,這如何展現“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命運”?勇氣二字究竟展現在哪一段劇情?

一如故事背景顯得空中樓閣,《勇敢傳說》的故事主題也顯得空洞。事實上,好的故事一般都會避免主題過大,諸如命運、勇氣等詞彙常常會顯得空泛。電影篇幅有限,故事主題越具體越好。宏大主題常常是以小見大的結果。

以上是《勇敢傳說》讓人感到心理落差的兩個根源。盡管就劇情邏輯、人物形象來說,《勇敢傳說》并沒有大問題,但較為空泛的故事背景和主題,會讓故事本身缺乏支撐。相比之下,《無敵破壞王》針對「遊戲角色拟人化」進行了豐富的想象。雖然《無敵破壞王》的故事背景是幻想的,但卻更為完整具體,讓人更舒服的欣賞劇情。

評《勇敢傳說》:不夠優秀的奧斯卡最佳動畫,故事有這幾點不足

好啦,關于心理落差的讨論先到這裡。接下來,我想更進一步的分析主創團隊可能忽略的問題。讓我們站在創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勇敢傳說》究竟應該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從劇情來看,《勇敢傳說》可以歸類到《救貓咪》十種故事類型的「如願以償型」。或者換一個說法,魔法故事。這是我最喜歡的故事類型,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類型。通常來說,這一類型的故事由三個主要元素構成,分别是願望、魔法和教訓。同時,魔法故事的主題常常落在「回歸原點」。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懂了。

評《勇敢傳說》:不夠優秀的奧斯卡最佳動畫,故事有這幾點不足

《尋夢環遊記》就屬于這個故事類型。主角的願望就是家人不阻礙他玩音樂,魔法則是進入了亡靈世界(需要得到家人祝福才能回歸),而教訓是“家人和音樂同樣重要”。再看故事主題,主角回到了原點,認識到幸福就在身邊,他想要的就是故事剛開始他已經擁有的。讓人們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是魔法故事最深刻的寓意。

當然,魔法故事也有一些自己的小技巧。很多魔法故事都會有一個“知心人”的角色,他向觀衆解釋魔法,同時也是主角的傾訴對象。在《尋夢環遊記》中,那個骷髅爺爺就是知心人角色。此外,在設計魔法故事主角的願望時,也要表達出一點:當心你的願望。

結合以上的類型簡介,咱們再來看《勇敢傳說》。主角的願望是改變母親,巫婆早就提醒,要當心你的願望。魔法不言而喻,母親變成了熊。而教訓則是,主角意識到和母親的關系彌足珍貴,回歸原點。看起來都沒問題,但在魔法環節卻沒有處理好。

評《勇敢傳說》:不夠優秀的奧斯卡最佳動畫,故事有這幾點不足

一方面,主角始終在否定魔法。回憶一下,《尋夢環遊記》的亡靈世界不也有很多樂趣嗎?主角一度享受其中。即便是詛咒性質的魔法,主角也有享受的過程。在品嘗樂趣之後,故事再逐漸揭曉這些魔法的負面影響,将故事推向第三幕。

而《勇敢傳說》的主角幾乎在見到魔法的瞬間,就立刻拒絕接受。哪怕随後有一段無足輕重的遊戲環節,但主角始終都在否定這一魔法。如果主角從來都不接受這一魔法,那這一魔法就顯得毫無吸引力。我認為母親變成熊的這一魔法并不算是很有創意。

評《勇敢傳說》:不夠優秀的奧斯卡最佳動畫,故事有這幾點不足

另一方面,主角與母親之間的互動不是很有說服力。《勇敢傳說》并沒有設計一個“知心人”角色,主角無法找人表達“母親變成熊的影響”。盡管大家都知道熊是母親,但與動物對話其實和對牆說話沒什麼差別,都是自說自話。

同時,雖然主角和母親的關系是故事的重點,但母親變成熊之後無法說法,這就意味着主角和母親無法有效互動。兩人原本的分歧那麼大,但電影卻不給他們言語溝通交流的機會,這并不是很合理的設計。哪怕是讓熊說話,故事空間也會更大。說到底,我認為《勇敢傳說》的魔法并不算是很好的設計。變身魔法的創意不算特别,魔法對劇情也沒有質的影響。

總而言之,《勇敢傳說》在配樂、畫工、風格上的完成度很高,但在故事性上,我認為并不是很優秀,還有提升空間。作為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勇敢傳說》隻能說中規中矩。

-END-

如果你想更深度的認知電影,歡迎關注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