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衆号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撰文 比鄰星

R走進了一間藍色的屋子,他沒有特别的任務,隻需要記下自己曾來過這裡。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這不是什麼難事,簡單踱步後,R離開了藍屋。他的下一個目的地是紅色的房間。

紅屋和藍屋一樣空蕩,可跨入第一步,R就覺得有些不對勁。腳底酥酥麻麻,好像渾身通了電,這很不舒服。忽然,他的頭頂照下了一束光,一切都不一樣了。他覺得自己瞬間回到了藍屋,他不斷問自己——這裡到底是什麼顔色的房間?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光滅了,R的眼前又是紅色的牆壁,地闆也變回了舒服的樣子。沒有電流,沒有痛苦。還剩最後一個任務,再次走回沒有危險的藍屋。可當R推開藍屋的大門時,腦海中突然湧出了一些可怕的回憶。他記起這裡的地闆讓人難受,于是一動不動地站在了門口……

顯然,R被植入了一段錯誤的記憶。有電流的是紅屋,但在R的記憶中,自己是在藍屋被電擊的。這是一段真實的故事,它發生于麻省理工的一間神經科學實驗室,主角R是隻老鼠。背後用到的技術,就是剛剛收獲拉斯克獎的光遺傳學。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光遺傳學領域的3位科學家獲2021年拉斯克獎基礎醫學研究獎 圖/laskerfoundation.org

光為什麼能篡改記憶?讓我們先從自然界中一種簡單而平凡的生物:綠藻說起。

當你用光照射綠藻時,它們會主動向光源方向移動,這一特性被稱為趨光性。但綠藻是種單細胞生物,它們沒有眼睛,又怎麼能看到光呢?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能感光的綠藻

圖/YouTube @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

秘密在細胞膜上。綠藻的細胞膜上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質,它們本質是種離子通道。當這個通道開啟時,陽離子會流入細胞内,此時細胞将被激活處于興奮狀态。但這個通道設了一個門,就像我們可以刷臉或者刷指紋來開門,這道離子通道的門,刷的是“光”。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光敏通道要靠光激活

當某些波長的光照向蛋白,通道就會開啟,細胞随之激活。換句話說,這種蛋白可以感應光,起到了眼睛的作用。它的學名叫通道視紫紅質(ChR),我們暫且把它叫“綠藻的眼睛”。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通道視紫紅質結構圖 圖/Wiki Commons

類似的感光蛋白也存在于你的視網膜中,但其他位置的神經元上沒有。這能證明一件顯而易見的事——假如你被蒙着眼,一道冷光照到腿上,你不會有任何感覺。因為腿上沒有感光蛋白,是以你的腿不覺得自己變亮了。

但如果我們給腿部的某些細胞裝上“綠藻的眼睛”呢?或者直接給腦子裡的某些神經元裝上?這就是光遺傳學。

人的大腦中有860億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平均能與上千個其他神經元連接配接。在錯綜複雜的網絡中鎖定某幾根神經元的确太難了,比在淩亂的房間裡找貓更難!科學家一直在嘗試不同的方式,激活特定的神經元。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大腦中的神經元錯綜複雜

©️nature video

由于神經元傳遞信号的方式有電信号和化學信号兩種,他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利用電流或者是特定的藥物(起到神經遞質的作用)來操控神經元。但這兩種方式的弊端都很明顯,電刺激足夠快,但是一電就電一片,無法精準操控。藥物要随着全身血液循環,不僅難以操控,而且起效有延遲。它們都不是最理想的方式。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神經遞質通過神經元間的突觸結構傳遞資訊

那麼光呢?光可太快了,沒有什麼能比光速更快,這樣的作用絕對夠及時。至于精準操控這點,就需要“遺傳學”來介入了。粗暴的說,就是給標明的神經元轉入“綠藻眼睛”的基因,這樣一來,當對着腦部照射光束時,隻有那部分長着“眼睛”的神經元會興奮。如果此時動物表現出了不一樣的行為,就可以直接說明標明的神經元對應着該行為。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讓神經元長出“綠藻的眼睛”,它就能被光激活了。

圖/Wiki Commons

事情好辦多了。目前的技術已經篩選出了不少神經元的特異性标簽,利用這些标簽就能讓外來基因在特定的神經元表達。舉個栗子,已知果蠅喜歡避光,這個行為被特定的神經元控制。假如借助病毒在這些神經元中表達“綠藻眼睛”的基因,再用光照射果蠅,果蠅就會逃跑。

但果蠅也有眼睛,它們本身就能看到光啊。于是為了排除幹擾,研究者把果蠅的腦袋揪掉了。此時果蠅仍可短暫存活,并且胸部保留有部分控制逃跑的神經元。再把光照向果蠅,無頭果蠅依然迅速逃跑。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無頭果蠅(下)依然表現出逃跑行為

©️ Cell Press

這束光成功操控了果蠅的逃跑反應。類似的實驗也發生在小鼠身上,頭頂光纖的小老鼠可以利用相同的原理産生虛假的飽腹感,以及開頭故事中提到的虛假記憶。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知道了背景後再去看R的故事,因果關系就明朗多了。當R第一次走進藍屋(其實就是把小鼠放進藍色的盒子),它産生了關于來過這裡的記憶。這部分記憶由海馬體特定的神經元産生,研究者在這部分神經元中轉入了感光蛋白基因。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實驗鼠本鼠

當R進入紅屋後,研究者用光激活了這部分記憶神經元。此時關于藍屋的記憶被強制喚醒,當R的足底受到電擊時,會自然而然地把兩件事聯系到一起。它的記憶變成了“藍屋中有足底電擊”。

最後再次踏入藍屋,映入眼簾的場景引出了已有的錯誤記憶。R很恐懼,會表現出小鼠的“定格”反應,就像被車燈照射的小鹿。

關于光遺傳學的故事還有很多,這裡介紹的隻是其中一角。當小編第一次走進神經生物學實驗室時,導師發給我的就是一篇關于光遺傳學的論文。那是我的專業啟蒙讀物,看到一束光就能讓神經生物學家操控動物的行為、書寫它們的記憶時,我很快想到了科幻電影《暖暖内含光》,以及《三體》中的思想鋼印。

讓記憶植入和奪魂咒成真,這或許是神經科學最科幻的技術

海馬體中一叢叢的神經元

©️ nature video

在神經生物學家眼中,記憶就是一塊海馬體磁盤,而意志的本質也是物質。

封面來源:豆瓣

參考資料:https://shimowendang.com/docx/DhrjGqXtcCCp9Pdt/ 《光遺傳學 參考資料》

凡本公衆号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檔、音頻、視訊檔案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是以産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釋出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不過瘾?關注微信公衆号“把科學帶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