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被曝利用自己和實驗室團隊的科研成果,供兒子獲獎升學。
其子劉某陽的兩項發明,獲得多個省級、國家級專利,但與劉建國團隊的專利成果高度相似。
劉某陽當時的任課老師證明,該發明在研究過程中确實得到了劉某陽父親劉建國的指導和幫助,“屬于‘大手拉小手’,父親的項目他也可以參與,就相當于父親搞一點東西給他做。”
針對媒體的報道,當事研究院稱,已迅速組織人員對此事進行調查,後續将及時向社會回報調查結果。
02
在正式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我們不能妄下定論。
客觀地說,所有的子女都是站在父輩的肩膀之上,所有的父輩,都會盡自己所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幫助。
“大手拉小手”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都在利用自己的知識、人脈、金錢等資源,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而顯然,一些在自己所屬領域有一定成就的人,其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顯然會更占優勢。
就像即使“雙減”之後,我們也不能禁止教師為子女輔導一樣,這樣的“大手拉小手”,誰也無權指責。
03
記得鄧亞萍就一直在教兒子練乒乓球,在網上,經常能看到鄧亞萍陪兒子練球的視訊。
據說她兒子的水準還不低,好像得過北京市青少年組的冠軍。
有鄧亞萍這樣的媽媽當陪練,确實條件得天獨厚。
但我們隻有羨慕的份,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前一段因為詩作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的賈淺淺,其寫的論文,很多都是和父親賈平凹相關。
比如《賈平凹及其文學的文化意義》《曆史與文學的雙重變奏——賈平凹的叙事政策》等等,其碩士論文就是《生命的言說與意義——試論賈平凹書畫藝術》。
俗話說近水樓台先得月,女兒對父親的成就以及藝術特點進行研究,顯然比其他人能了解得更多,得到的配合也更好。
沒有人規定子女不能研究父親,隻要論文是賈淺淺自己寫的,而且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就沒問題。
04
往遠了說,我們都知道著名的居裡夫人。她對女兒從小就進行科學教育,而且女兒到學齡後,沒有讓女兒去學校上學,而是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僚和朋友制定了一個教育合作計劃。
這些教授們分工合作,根據自己擅長的領域,給自己的孩子上課。
如此高的起點,顯然能夠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學術鍛煉。
居裡夫人的女兒長大後,和同樣熱愛科學的丈夫一起在母親的實驗室做研究,最終發現了人工放射性物質,并于1935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毫無疑問,居裡夫人母女,也存在“大手拉小手”的現象,并且,還拉出了母女都曾獲得諾貝爾獎的佳話。
05
顯然,“大手拉小手”不是問題。
最主要的是,要看有沒有越位。
教師在家輔導孩子沒問題,但如果幫孩子考試,肯定不行;
鄧亞萍陪兒子練球沒問題,但如果上場替兒子打比賽,肯定不行;
賈淺淺研究父親沒問題,但如果賈平凹代筆寫論文,肯定不行;
居裡夫人教女兒沒問題,讓女兒在自己的實驗室工作也沒問題,但如果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送給女兒,肯定不行。
對劉某陽的發明,我們并不排斥他的父親對他給予知識上的傳授,學術上的指導,隻要是他獨立做出來的,或者發揮了主要的、關鍵的作用,那不但不違規,這樣的學術傳承還是一樁美事。
當然,如果成果主要是由父親代勞,那麼恐怕父子雙方都涉嫌違規。
真心希望,最終的調查結果能是前者。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