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想要好看,兩方面必須過硬。
首先,邏輯嚴密自洽,情節高潮疊起,持續不斷地燒腦推理和懸疑氣氛是諜戰這一類型劇能夠吸引觀衆的重要元素。
其次,在劇情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中要自然地建構起主人公的精神信仰。
《剃刀邊緣》就是兩方面都做得比較好的諜戰劇。這部劇由新麗電視,君竹文化出品,文章導演,許偉才、餘飛聯合編劇,文章、馬伊琍、丁勇岱、蘆芳生等主演。

一開篇,旁白就點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王志文低沉渾厚的聲音,奠定了整部劇的基調:神秘又充滿魅力。
“這是1933年的夏天,日本人到哈爾濱已經大半年了,老百姓還跟往常一樣到秋林公司買紅腸、大列巴,喝啤酒、格瓦斯,天香樓的媽媽捯饬出的姑娘還是那麼花枝招展。‘食色’二字保住了,大夥兒也就感覺沒什麼大不了的。”
《剃刀邊緣》根據許偉才的小說《諜戰 1933》改編。
電視劇中的人物在小說裡已有基本的架構,“剃刀”是女主關海丹(馬伊琍飾)潛伏在哈爾濱僞滿警察廳的代号,許從良(文章飾)作為男主人公,抽煙、喝酒、燙頭,堪稱民國版韋小寶,從第一集開始,他就是警察局裡的邊緣人物,如履薄冰,步步為營。
12月22日,《剃刀邊緣》即将登陸廣西衛視黃金檔播出。近日我們連線編劇餘飛,詳談他是如何為劇中人設定困難,化解難題的。
主配角皆精彩,小痞子+萬人迷智鬥金三普、“白菜葉”男子天團
餘飛坦言他是被許偉才小說原著《諜戰1933》中塑造的獨特人物所吸引,才加入編劇團隊一起工作,他在許從良這個人身上,看到了小人物在亂世中的生存哲學。
餘飛認為許從良有他獨特的可愛之處,“痞裡痞氣和吊兒郎當是許從良身上的保護色,雖然他看上去很不着調又很貪财,但是他的内心并不壞,很講義氣,這也是他後來能夠轉變立場的根本原因。”
第一集,哈爾濱警察廳就來了個大換血,金三普(丁勇岱飾)走馬上任成為新廳長,一朝天子一朝臣,接着各個科也全部換帥,“白菜葉”(白冷晨、蔡博淵、葉隼)和關海丹分别接管了總務科、特務科和刑事科。
被撤掉刑事科長職務,同時還背上了通共嫌疑的許從良,從開局就陷入了困境,由此開啟了之後他不斷自救的過程,并在自救中展現出了他驚人的偵緝才能和聰明機智,是以才能一次次地化險為夷。
關海丹是警察廳裡的“萬人迷”,身份特殊,心高氣傲。她既是金三普的幹女兒,又跟日本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從良在破解危局自救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關海丹,并且幫助關海丹隐藏她的‘剃刀’身份,二人從針鋒相對到惺惺相惜,文章和馬伊琍的對手戲非常精彩”,餘飛如是說。
旁白裡說:“施舍的太平日子終究長不了,那就隻好撕破臉,刀兵相見了。”
上世紀30年代的哈爾濱,各方勢力混雜,有共産黨、藍衣社、黑幫,也有日本人、蘇聯人,錯綜複雜,許從良和關海丹始終遊走在危險的邊緣,既要在警察廳潛伏、擷取情報,還要偵破一個個案件,險象環生,燒腦指數不斷更新。
與此同時,警察局的内部沖突也是好戲疊出。廳長金三普敏感多疑,他認為警察廳内部除了自己之外每一個人都有姓“共”的嫌疑,是以他不放過任何一個查“剃刀”的機會。
關海丹和許從良聯手周旋在金三普和“白菜葉”之間,驚險刺激,一環扣一環的緊張氣氛,讓觀衆緊盯着螢幕,再也不會二倍速看劇。
設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主人公一次次絕地求生
2005-2006年播出的《暗算》開啟了新世紀諜戰劇的又一輪熱潮,從"反特片"到諜戰劇,關于間諜的故事始終是中國觀衆津津樂道的一種叙事類型。
之後的《潛伏》(2009年)、《黎明之前》(2010年)、《借槍》(2011年)和《懸崖》(2012年)都是諜戰劇裡的經典之作,各有各的建樹和特色。
《剃刀邊緣》是今年諜戰劇中的一大收獲,燒腦推理和人物塑造寫出了新意。
餘飛認為在諜戰劇品類中,能夠算得上經典的作品屈指可數,能夠達到《潛伏》和《黎明之前》這樣高水準的劇作太少。“我并不好高骛遠,不要天翻地覆的創新。我現在要做的就是練好基本功,在正常的諜戰戲劇模式裡下功夫,把每一個具體解決問題的方式落實好,先讓自己的水準穩定在高原之上,在高原之上然後再尋求高峰。”
3月份《剃刀邊緣》在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播出之後,餘飛收到了很多來自專業編劇和周圍人的回報,有人覺得節奏過快,資訊密度太大,普通觀衆接受起來有難度。
“我和許偉才老師合作寫了36集劇本,最後拍出來是48集,在節奏上已經放緩了很多。我們設計了很多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金三普讓許從良去蘇聯領事館偷情報,偷到了是死,偷不到還是死,許從良該怎麼辦?”
諸如此類的設計在《剃刀邊緣》中有很多,餘飛曾創作《重案六組》和《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劇本,對推理懸疑、偵破案件的方法早已輕車熟路,是以寫起來很順,他喜歡給劇中人設定絕境,然後再想各種辦法破解。
許從良、關海丹在連環而來的絕地求生中,培養出了深厚的感情。許從良在與關海丹相處過程中,也漸漸地被關海丹的信仰感染,加入了共産黨。
在後革命時代,重建立構理想與信仰的崇高
《剃刀邊緣》的後面幾集,劇情來了個大反轉,觀音廟的那場戲,許從良和關海丹聯手在衆人面前演了一出戲,故意抹黑二人的形象,讓所有人都以為關海丹和許從良再也不可能在一起,進而保護了兩個人的安全,得以繼續潛伏。
餘飛透露大結局的走向并不是一開始就想好的,“我們這個戲是團隊合作寫的,由我和許偉才老師共同完成。具體的工作方式是我寫5集分集大綱,然後許老師根據大綱寫5集劇本,以此類推。前26集的劇本由許老師完成,後面的10集由我來寫。是以目前大家能看到的精彩故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因為愛上一個人而确立信仰,加入共産黨,如果故事到此止步的話,格局就顯得狹小。
于是,餘飛設計了觀音廟的那場戲,讓許從良為了能夠繼續潛伏而中斷了二人的感情。“因為愛情确立了信仰,後又因為信仰放棄了愛情,這樣的大轉變,證明了許從良信仰的堅定。”
許從良加入共産黨宣誓的那場戲,也讓餘飛非常感動。
在後革命時代的語境中,宏大叙事失效,崇高被解構,讓現在的觀衆相信理想與信仰的崇高,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情。
“除了愛情的引領之外,讓許從良确立信仰的過程從第一集就開始了。他的好朋友黃建、劉闖、九兒、李立軍都是共産黨,他們為了理想信念不懼犧牲,都對許從良有觸動和感染,他在不停地做判斷,該傾向哪一邊,是以信仰的确立是潛移默化,有理有據的。”
《剃刀邊緣》即将在廣西衛視二輪上星播出,餘飛認為雖然諜戰劇不是話題度特别高的戲,但是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收視群體,他們呼喚這類戲的出現,對燒腦的推理戲份非常感興趣,是不太會被别的因素影響的。
【文/胡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