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挖掘風光電力更大潛能

進一步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的大規模利用,積極引導新能源進入電力交易市場,意義重大。首先,要加快完善綠電交易市場,大規模開展跨區域綠電交易。其次,要确立新型儲能市場主體地位,健全新型儲能價格體系。同時,要進一步挖掘“源、網、荷、儲”全鍊條新型靈活性資源。此外,還要完善綠色低碳發展配套機制。

9月以來,“拉閘限電”現象波及一些省份。其主要原因是煤炭價格持續走高,導緻煤電面臨“發電即虧損”的窘境。10月17日,118個城市與600多家風電企業共同發起“風電夥伴行動·零碳城市富美鄉村”計劃,并釋出風電夥伴行動方案,提出在2025年将陸上高、中、低風速地區的度電成本分别降至0.1元、0.2元和0.3元。據相關機構測算,“十四五”期間,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将下降至0.25元到0.38元。這意味着風電、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将與燃煤發電基本持平甚至更低,在煤炭價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挖掘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替補”潛力,發揮其更大作用,将成為緩解電力供應緊張形勢的重要選擇。

截至9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2.9億千瓦,同比增長9.4%。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0億千瓦,同比增長32.8%。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2.8億千瓦,同比增長24.6%。随着風電、光伏發電的技術規模效應顯現,其度電上網電價逐漸降低,與煤電上網電價相比,已基本能夠實作平價上網甚至低價上網,可更好滿足使用者的低成本、清潔化、可持續的用電需求。目前,相關新能源政策的落實将有效推動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發展,擴大産業規模,降低新能源機關發電成本,提升市場競争優勢,有利于促進國家電力能源結構轉型,減小發電側對單一煤炭資源的依賴,緩解火力發電不足導緻的大規模限電壓力。平價風電、光伏發電參與電力市場,有利于推動電力系統清潔低碳轉型,保障煤炭、石油、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等多能源類型間耦合互補,形成整體優勢的發展需求和巨大技術創新空間。

進一步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的大規模利用,積極引導新能源進入電力交易市場,意義重大。未來,應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和健全發展配套保障機制。

首先,要加快完善綠電交易市場,大規模開展跨區域綠電交易。打破跨區域綠電交易壁壘,将“三北”地區豐富的綠電外送至中東部地區,實作跨區域資源配置,保障綠電消納,推動原有綠證替代電價補貼模式向綠電直接交易轉變。

其次,要确立新型儲能市場主體地位,健全新型儲能價格體系。大規模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接入電網,提高了對系統靈活性的要求,亟需挖掘新型儲能關鍵技術,豐富峰谷分時電價、季節性電價及差異化電價體系。

同時,要進一步挖掘“源、網、荷、儲”全鍊條新型靈活性資源,支撐新能源發電大規模并網。傳統火電靈活性改造難以适應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的調節性需求,必須深度挖掘“源、網、荷、儲”全鍊條的電動汽車、需求側管理、配置儲能等電力系統靈活性資源,通過與之相比對的靈活性資源發展激勵政策明确其市場交易機制。

此外,還要完善綠色低碳發展配套機制,推動高新技術成果應用。發揮綠色金融引導和服務雙重作用,加強對綠色低碳項目開發的金融支援;推進人工智能、大資料、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在新能源發電預測、調控等方面成果應用,實作新能源利用全過程的智慧化、智能化。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鞠立偉 劉 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