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調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警力,仍然搜尋不到被綁架的艾米莉所在的汽車,眼看她就可能性命不保。
喬讓艾米莉系好安全帶,然後猛拉手刹。随着汽車失控和輪胎摩擦的聲音,報警電話戛然而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開車系安全帶的重要性。

2018年丹麥電影《罪人》是古斯塔夫·莫勒自編自導的電影處女作,全片是報警中心一個場景,男主不停的接打電話,試圖解救被綁架的女人。
這樣一部完全用對話撐起的懸疑驚悚片是新人導演練手的好題材,在聖丹斯等國際電影節上都取得了不錯的評價。
2021年的美國翻拍版有着比原版強得多的制作團隊,在Netflix上播出後卻口碑撲街,今天聊聊這部新版《罪人》到底發生了什麼。
先來堆一組資料:
導演:安東尼·福奎阿(代表作:《訓練日》)
主演:傑克·吉倫哈爾(代表作:《斷背山》)
MPAA評級:R級
好片指數:66分
報警電話
911報警中心的一個淩晨,喬接到艾米莉的報警電話。她自稱被前夫綁架,車子正在洲際公路上行駛。
由于加州大火,空中支援都在救火,濃煙又導緻能見度極低,外勤同僚恐怕無法及時找到被綁架的艾米莉。
本來到這裡就沒有喬什麼事兒了,但他本就是外勤人員,隻是因為工作中犯了錯誤才被派到這裡值班。
工作和家庭的不順讓喬的生活本就一團亂麻,此時便對受害人投入了更多的情感。
警方時常要處理緊急案件,見證人類世界最悲慘最不堪的一面,還要在最短的時間内做出最優判斷。
是以警察跟醫生有點像,如果不能各司其職,而是把個人情感投入到案件之中,很可能會适得其反,造成更多的麻煩。
果然喬一邊用電話引導艾米莉自救,一邊想方設法調查案件的來龍去脈。
結果整個事件跟他想得完全不同。
高概念
影片的角度有點像2013年哈利·貝瑞的《緻命呼叫》,都是報警中心接到被綁架者的報警電話,并設法解救的故事。
但《罪人》的拍攝手法更像是《活埋》,把錄影機位牢牢的固定在接線員喬的身上,叙事完全通過對話來交代。
丹麥原版這麼拍攝除了能大幅減少拍攝成本,還通過限制觀衆的視角增加不少懸疑感。
畢竟觀衆在大多數電影裡,觀衆都是上帝視角,即使不能知曉全局,也肯定比主角知道的多。
但《罪人》裡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甚至因為我們不知道喬的背景故事,觀衆得到的資訊量比片中人物還少。
男主的越權、武斷、不穩定的情緒,其實都在暗示他本身是有問題的。
但鏡頭讓我們緊跟他的思路,即使很多時候他的判斷那麼主觀,笃定的信念讓人看着奇怪,可在編劇的引導下,觀衆沒辦法退後一步去全局思考,才被禁锢在男主的世界裡。
是以呢,《罪人》的高概念的叙事手法并不是原版成功的全部原因,精巧的劇本編排也是影片的亮點。
無效翻拍
可是美國版《罪人》幾乎照搬了原版的所有情節點,除了增加加州大火等少數原創設定,使得故事更加本土化之外,幾乎是一比一翻拍原作。
盡管傑克·吉倫哈爾的表演還是有看點的,各種情緒的轉變比原版過瘾,場面排程和鏡頭使用比原版也豐富了不少,但劇作方面實在缺乏驚喜。
雖然像《十二怒漢》這樣的經典電影确實可以多次翻拍,因為每次翻拍都因為國情和年代不同而拍出迥異的感覺,甚至很多翻拍版本身都成了經典。
可丹麥的《罪人》雖然也很巧妙,卻故事簡單,沒達到複述一遍就能優秀的程度。
這裡就不得不說美國人有多麼讨厭看字幕了。
對于我們中國觀衆來說,看字幕已經習以為常,連看中文視訊要是沒有個字幕都覺得不舒服。
可美國觀衆卻有點奇怪,很少有美國人學習英語之外的語言,很少有美國觀衆看其他語言的電影。
文化自信的美麗國對于國門之外的一切美好事物沒有興趣,就算聽說哪部外語片無比精彩,也是第一時間翻拍成英語片而已。
《無間道》如此,《午夜兇鈴》如此,小李子有望出演的美版《酒精計劃》也是如此。
像是《寄生蟲》這樣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語片,在以前都是無法想象的吧。
是以如果你也沒看過原作,也不想看丹麥語電影,那麼新版《罪人》還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恰好對于小結構懸疑電影感興趣,或者喜歡傑克·吉倫哈爾的表演,那麼這電影完全就是你的菜了。
關注【莫選好片】,回複【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