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私募“大腕新人”超公募冠軍,近60%收益震驚四座,奔私命運走向何方

作者:華爾街見聞

2020年多位公募、券商的重量級人物“奔私”創業。

包括前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郭特華、前東方紅副總經理林鵬、前富國明星基金經理于洋,前泰康資産明星投資經理餘海豐、前華林資管餘海華、前中泰資管CEO葉展等。

他們也分别(參與)創立了海南富道私募、和諧彙一、欽沐資産、慎知資産、誠諾資産、艾方資産等機構。

轉眼一年過去了,他們的業績如何?

資事堂發現,這些“名将”們在今年上半年的“颠簸”行情中業績差異相當大。有的表現平平,有的仍然在累計“安全墊”,有的卻異軍突起。

其中,業績突出者年内收益甚至接近60%,這已經超越了主動公募的“業績冠軍”。

這是偶然,還是某種程度的必然?

<h2>“私募高手”2021年發力</h2>

2020年,創設私募的知名公募人士不少,而且個個重磅。

而一年下來,這些名将的業績整體來說表現比較突出,但也差異較大。來自私募排排網統計,年内收益為正的部分“新人”私募産品業績情況如下(見下圖)。

私募“大腕新人”超公募冠軍,近60%收益震驚四座,奔私命運走向何方

從上圖可以看出,于洋參與創設的欽沐資産業績遙遙領先,截至6月25日,年内收益率超30%。于洋曾是富國基金挑選醫藥股的“扛把子”。他和合夥人柳士威一同創立了欽沐資産。

餘海華和餘海豐年内收益在9%,前者曾任華林證券資産管理部權益投資負責人,後者曾任泰康資産董事總經理,管理規模均超過2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餘海豐在社交媒體上頗有知名度,釋出的博文也吸引了一衆跟随者點贊。

富道私募的創始人郭特華則屬于“業内地位頗高”的人,她曾是業内前十大的公募基金公司的董事長,且掌舵公司長達15年之久,2020年12月郭特華正式創立私募。她原先的屬下公司權益投研總監石正同,也一同跟随郭特華“奔私”。

<h2>于洋團隊業績最“超常”</h2>

在這批“大腕新人”中,于洋等管理的欽沐資産業績最為領先。據私募排排網的統計,欽沐資産旗下四隻基金年内收益率超30%,其中三隻更逼60%的年内收益。

私募“大腕新人”超公募冠軍,近60%收益震驚四座,奔私命運走向何方

管道資訊回報:欽沐資産采用雙基金經理制,每人單獨管理産品。上文提及的年内收益近60%的基金,或由柳士威主導管理;年内收益31%的基金或由于洋管理,兩人風格都以挖掘成長類股為主。

不過,欽沐資産的産品業績年内大幅跑赢市場,是否使用了杠杆資金不得而知。

曆史資訊顯示,部分新成立私募為了做高淨值,擴大管道影響力和增加募資規模,是不排除使用杠杆“放大”收益率或高集中度投資個股的。這些政策欽沐是否使用有待證明。

與許多“公奔私”基金經理的單打獨鬥不同,于洋的合夥人柳士威,也屬于“大腕奔私”。

據悉,柳士威早期曾任中歐基金投資經理,2016年起他擔任百億私募機構源樂晟的研究總監,直至2020年年中決定另立門戶。

按照欽沐資産的股權結構,柳士威是欽沐資産的實控人,通過100%控股的上海勤原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持有欽沐資産51%的股權,于洋持股比例為39%。

<h2>醫藥高手是否仍重倉“醫藥”?</h2>

不過,作為曾經的醫藥高手,于洋本人的私募茶品是否重倉醫藥股值得觀察。

今年3月份,他在一場管道路演中指出:自去年11月私募基金運作後,醫藥股的參與度并不高,很多自醫藥股按照2025年預期來看,計算不出正收益的空間,甚至是負收益或是非常小的收益率。當時他更是表态,看好高端制造和消費更新。

不過,在他任職富國基金期間,前後三年管理産品的主要業績貢獻是來自醫藥闆塊個股的挖掘。于洋當時知名度一度與中歐的葛蘭、工銀瑞信的趙蓓等齊名,離職時管理規模為150元左右,也是當時的大型基金。

于洋在3月份路演時曾透露,當時基金倉位為40%,并表示春節後的波動是很好的加倉時點。

對比今年6月末,于洋的基金年内收益超過30%,這是否意味着一季度以來,他後續倉位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在5月的反彈中成功做了波段?

<h2>持倉遵循非集中原則</h2>

欽沐資産還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3月份于洋在路演時透露一個細節:他更習慣于公募機構的風控體系,包括單隻股票上限不超過10%,單一行業配置也不會超過30%。

據WIND資料,于洋管理的欽沐創新動力1号在一季度末成為海泰新光的第9大股東。這家公司從事醫用内窺鏡器械和光學産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

私募“大腕新人”超公募冠軍,近60%收益震驚四座,奔私命運走向何方

不過,欽沐的另一位合夥人柳士威,操作風格與于洋略有不同。

柳士威在近日的一場路演中,透露如下持倉細節:一般持倉不超過20隻個股,重倉股偏重TMT。對于非常有把握的、非常确定的公司,單票上限為15%,一旦超過這個比例會慢慢降下來。此外,基金淨值回撤10%就觸及風險警戒線,需要保護倉位規避風險。

想了解更多内容歡迎進入資管讀者群交流,加小編芝士糖好友入群(微信号:cpt20180918)。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