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越五代亂世,伺候十個皇帝,難怪被罵成沒有氣節的奸臣

作者:茶館老茶壺

他本是一屆書生。卻混得風生水起。在有槍就是草頭王,皇帝割了一茬又一茬的亂世中。這個書生跨越了五代皇朝伺候了十位皇帝。官至宰相,壽享天年。這個書生就是五代名相馮道。一個被同時代百姓奉為萬家生佛,被同僚尊為精神領袖的奇才,也是被後世諷刺為不知廉恥的奸臣小人。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這麼一位極具争議的牛人。

我們先來看看基本背景。馮道出身在河北瀛洲,就是現在的滄州。在唐朝末年中進士,唐末天下大亂。馮道在幽州節度使劉守光手下打雜,後來劉守光被沙陀族貴族李存勖打敗。馮道投靠李存勖建立的後唐王朝。後唐莊宗李存勖死于兵變,馮道率先擁戴李嗣源成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後唐明宗。

跨越五代亂世,伺候十個皇帝,難怪被罵成沒有氣節的奸臣

接着後晉建立者石敬瑭與後唐末帝李從珂尿不到一個壺裡,石敬瑭為了當皇帝,賣了幽雲十六州換取契丹支援,建立後晉王朝。德高望重的馮道又被石敬瑭請出來治理國家。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殺掉石敬瑭的親兒子奪取皇位,同時和契丹遼國翻臉。遼國進軍中原滅了後晉。為了順利占據中原,強行逼迫馮道等大臣為其服務。但是由于水土不服加上民間起義不斷,遼國壓不住局勢隻能撤出中原。

後晉的大将劉知遠收複中原建立後漢政權。馮道被劉知遠請出山成為後漢的太師。後漢第二位皇帝劉承佑排除異己。結果地方幾個節度使聯合起來造反,劉承佑派大将郭威去平亂。不料劉承佑又聽信謠言殺了郭威全家。隻有養子郭榮在身邊幸免于難。郭威被部下黃袍加身,打回汴梁建立後周王朝。馮道成了後周的太師國公。郭威三年後病死,養子郭榮繼位,郭榮就是後周世宗柴榮。馮道死于柴榮登基的這一年。被追封為瀛王,享年73歲。

馮道跨越整個五代亂世,伺候了十個皇帝,難怪被罵成沒有節氣的奸臣,尤其是幾十年後的歐陽修更是把馮道比作沒有廉恥的小人。可是我們站在馮道的立場,更能體會馮道的不容易。因為馮道所處的環境不是一個崇尚忠誠的時代。

跨越五代亂世,伺候十個皇帝,難怪被罵成沒有氣節的奸臣

從後梁太祖朱溫開始,每一個王朝,都是建立在死人堆上建立起來的,尤其是五代的每一個皇帝基本沒有正常繼位的,連正常死亡的皇帝都沒幾個。大部分是地方節度使靠着武力,血腥推翻前一位皇帝才建立自己的皇權統治。這樣的環境就連皇帝本人都是前朝的叛徒,更别指望大臣能夠保持忠誠。

如果按後世的說法,馮道即使有十條命都不夠被人砍的。對于馮道來說沒用的仁義道德,還不如給老百姓多幹點有意義的事情。每一位皇帝上位,馮道都在努力勸說皇帝對百姓好點。并且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為天下太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這種亂世似乎隻有孟子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學說才更适合這個時代。

這種時代背景下,馮道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更能引起同情?但是為什麼後世還有那麼多人罵馮道,是他們不了解馮道嗎?還是他們不了解五代的實際情況?都不是,還是那句話,環境改變人性,立場決定觀念。

我們說說五代以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把後周滅了。為了避免五代亂世中過來的武将繼續嚣張跋扈,趙匡胤開始剝奪武将權利,擡高文臣地位壓制武将,但是文官權利大了也有可能胡作非為,是以趙匡胤把宰相職權分成政事堂和樞密院分管文武大權。

跨越五代亂世,伺候十個皇帝,難怪被罵成沒有氣節的奸臣

這還不夠,把思想品德教育拉出來當道德牌坊,将忠君愛國,君臣父子的那一套學說上升到政治理論的高度。完全改變了社會的風氣,宋朝的主流思想就是,改變命運的通道主要是讀書考進士這條路。而另一條當兵的路被壓在最低層。宋朝當兵要麼是罪人,要麼是沒錢讀書的窮人。并且當兵和罪犯一樣臉上都得刻屈辱的文字。

這樣的宋朝實際上就成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垂拱而治,以道德理論規範文官思想,以分權制衡文官集團,又利用文官集團壓服武将,治理整個國家。宋朝的文官在中國曆史上是最有牌面的。尤其是宰相更是理絕百僚,皇親國戚見了宰相也得行禮表示尊重。但是文官的底線就是忠君,說白了就是對皇帝個人的忠誠。

這樣的制度深刻影響到後世的曆代王朝。同時也決定了宋朝大臣必須對馮道排斥。這種排斥代表的是政治方向。影響的是個人的政治生命。但是他們的真實想法是怎樣的,誰也不知道。并且他們做到事也未必比馮道高明多少。

跨越五代亂世,伺候十個皇帝,難怪被罵成沒有氣節的奸臣

比如離馮道生活年代最近的歐陽修和司馬光是罵馮道罵得最狠的。可是要把這兩位換到五代亂世中,估計做得還不如馮道。别看這兩人吹牛吹得震天響。實際上歐陽修私德有虧調戲親戚,官司都打到皇帝的案前。後來更是說話不謹慎,讓呂夷簡抓住把柄,直接幹翻了慶曆新政。連累範仲淹這些人才被貶。

司馬光更是隻會耍嘴皮,在西安當知府,遇見兵變竟然沒辦法應對,連累恩師龐籍丢官。更是為了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反對王安石,甚至不惜和幾十年朋友的王安石翻臉。在朝堂上隻會說一些不切實際的大道理,對國家卻無一點用處。這些人站在自己的立場罵馮道不忠不義。與其說是批判馮道的不忠,不如說這些話都是說給别人聽的,尤其是說給當時的宋朝皇帝聽的。

任何一個皇帝都喜歡忠臣,把馮道說得越是下三濫,就更能展現自己的政治正确。是以說不是這些人不了解馮道,更不是這些人有多麼的正直。而是後世這些官員的立場決定了他們隻能這樣評價馮道,畢竟宋朝官員頭上的烏紗帽可是很值錢的,他們的政治地位可以說超過了中國曆史上所有王朝。

不過我個人覺得,馮道這個人算不上對皇帝不忠,更談不上什麼背叛。理由很簡單,五代時後唐和後梁是敵對國家,也是五代唯一以颠覆的方式毀滅一個國家,可是馮道壓根就沒在後梁當過官,馮道是唐朝的進士。而後梁是滅了唐朝才建立的帝國。馮道投靠後唐算是給唐朝報仇雪恨。

跨越五代亂世,伺候十個皇帝,難怪被罵成沒有氣節的奸臣

再往後幾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是發源于後唐體系内部的勢力,李存勖之後的所有皇帝和馮道不是同僚就是晚輩,有的地位甚至還不如馮道。指望馮道對這些人忠心耿耿有點太勉強,甚至後來的幾位皇帝都得低三下四的請求馮道來替他們收服人心。是以這些皇帝肯定不希望馮道繼續忠心前朝皇帝。

隻有雄才大略的柴榮有志氣不想依靠馮道。可是馮道在柴榮手下沒幾天就去世了。說實話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本來都是出自一個權利體系,說白了都是一家人,對于馮道來說忠誠于這個國家就足夠了。

至于說背叛那更是扯淡。後唐莊宗死于自己引發的動亂,馮道在國家動亂的時候才主動擁戴明宗李嗣源繼位。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他和後唐末帝争權,是皇權内部的改朝換代,後晉皇帝更是認遼國皇帝為父親。石重貴被契丹滅國是死于自己的急功近利。在這時馮道在遼國政府呆了幾天,可是他去遼國的目的是阻止遼國進軍中原的一場談判。

後漢更是劉承佑自己想鏟除異己,結果把自己作死。這裡面幾乎所有流血事件都和馮道扯不上關系。反而在事後都得靠馮道擦屁股。是以我認為馮道這個人雖然稱不上完美,但也絕對沒有那麼無恥。在亂世中有這麼一個人或許百姓還能少受點苦。這種人談不上有多偉大,隻能說他是一個頭腦清醒的好人。

這種好人在任何時候也不會缺少。雖然比不上史可法或者文天祥那樣的偉大,但至少要比石敬瑭,汪精衛這一類漢奸強一點吧。好了今天的分析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