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曆山大大帝》劇照
提起亞曆山大大帝想必不少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撲克牌梅花K上的人物,或是他與赫菲斯提翁的“基友情”。其實亞曆山大大帝除了軍事上的雄才偉略,在對待文化更是給予了不同文化同樣的尊重。正是由于亞曆山大其人的魅力,一共拍攝過3部關于他的人物傳記型電影,讓我們從2004年版的電影《亞曆山大大帝》出發,一起來領略他的魅力。
<h1>一、亞曆山大大帝的精彩人生</h1>
亞曆山大生于公元前356年,死于公元前323年。馬其頓王國的國王,在征服希臘各邦後,亞曆山大大帝随即開始十年東征,建立起地跨歐、亞、非的亞曆山大帝國。
這位年僅33歲的君主一生無疑是輝煌的,他的一生有3個人對他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第一位是其母奧林匹亞,她輔助亞曆山大獲得了馬其頓的王位,并且她對于神秘力量的熱忱,更是對亞曆山大影響深遠。對于神秘力量的崇拜,首先展現在她懷孕時,普魯塔克寫到:“在腓力和奧林匹亞斯完婚之夜,奧林匹亞斯夢見一道閃電打中了她并且在她身上燃起了大火。火在她身上蔓延開來,之後逐漸熄滅。”這個在“火中誕生”的孩子便是亞曆山大;其次在亞曆山大東征期間,特别在亞曆山大遠赴錫瓦綠洲的神廟後,亞曆山大寫信給其母宣稱回去要講述他在神廟獲得的啟示,雖然書信中沒有具體記載,但結合亞曆山大誕生時的異樣,很大程度上是關于亞曆山大不是腓力的兒子,而是宙斯阿蒙之子。
紅衣服的是奧林匹亞
第二位便是他的老師亞裡士多德,他使亞曆山大愛上了希臘文學,尤其是荷馬的作品,傳說他本人的床頭便放着一本《伊利亞特》。同時亞曆山大堅持在軍中按照希臘模式舉辦各種體育及文化項目,甚至在平定底比斯叛亂後,堅決保留供奉衆神的聖殿以及詩人品達的故居,而将其他地方夷為平地。其實整個東征的過程就是傳播希臘文化的過程,東征過程中建立了多座希臘風格的命名為亞曆山大裡亞的城市,後來埃及的亞曆山大裡亞成為了希臘化時代的文化中心,亞曆山大将希臘的文化推向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羅馬文明的形成。
亞裡士多德教學場景
第三位嚴格來說是一個人和一匹馬,這個人叫赫菲斯提翁,這匹馬叫布塞法洛斯,他們在生時激勵陪伴着亞曆山大,他們的死對于亞曆山大打擊極大。這匹名叫布塞法洛斯的馬,是亞曆山大在12歲時從其父腓力手中馴服并獲得,随後便陪伴着他的成長,在希達斯皮斯河戰役後不久死亡,亞曆山大為其舉行了極其隆重的葬禮安葬可見其對于亞曆山大的意義。
亞曆山大與其戰馬及夥伴
赫菲斯提翁不用說是亞曆山大最好的夥伴,在亞曆山大兒時訓練中便隻有他能和亞曆山大戰平,在東征時赫菲斯提翁病亡,亞曆山大不僅為他舉行極盡奢華的葬禮,更是在對推羅戰争中模仿荷馬史詩中阿喀琉斯為了紀念帕特羅克洛斯,對赫克托耳實行的酷刑,以此來寄托他的思念之情。現在不少人津津樂道于他們之間的情誼,誠然希臘時期同志之風盛行,但他們二人并非如此。
赫菲斯提翁不僅能在軍事上為亞曆山大建功立業,在情感上鼓勵陪伴亞曆山大,更能懂得他。正如電影中所講“他們男人間交流的是美德和知識,是純粹而高尚的,是為了引出對方最好的一面。”他死後亞曆山大變得更為暴力更加沉迷于飲酒之中,最終正是因為酒,很大程度造成了亞曆山大的早亡。
<h1>二、 亞曆山大的軍事才華</h1>
戰鬥的亞曆山大
提到軍事才華不得不提及的就是亞曆山大的戰術和方陣以及偉大戰役。
關于戰術和方陣,阿裡安寫到亞曆山大的戰術是最為簡單的但頗有效力,特别在對付“土著”部隊時。兵力重心是方陣,右翼是裝備最重的騎兵精銳,左翼是其他騎兵,在右翼外側是弓箭手和其他輕裝部隊,全部兵力的運用因實際地形不同而各異。一般來說左翼開始隻堅守陣地,右翼則沖擊敵人的“盾牌一邊”,陣線中央的方陣對付敵人主力。同樣方陣也不是永遠成方形,可以根據實際拉長或收縮,隻是不能成為封閉的楔形。由于戰術的靈活性和方陣的緊密配合,使得亞曆山大能夠最大可能的發揮其軍事才能,獲得一次次勝利。
亞曆山大的偉大戰役有很多,最為突出的首先是喀羅尼亞戰役,這是馬其頓獲得希臘霸權的戰役,年僅18歲的亞曆山大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所上司的部隊殲滅了當時的霸主底比斯軍隊,使得馬其頓人獲得了極為關鍵的勝利。其次經過格拉尼庫斯戰役、伊蘇斯戰役、高加米拉會戰,擊敗了古老的波斯帝國,使得其君主大流士流亡,同時在征服波斯各行省的土著時,證明了其對于打擊遊牧作戰和山地作戰的能力。最後在印度境内的海達斯佩斯河會戰,打敗了以大象作為作戰工具的印度部隊,獲得了勝利。
在這次勝利後,對他的進行了帝國和軍隊進行改編,産生了融其帝國的希臘部分和波斯部分于一體的設想,由此創造了合二而一的希臘波斯民族共和王國。不論帝國的長久與否,這一設想都足以證明亞曆山大大帝不是一個空有軍事才幹的武夫,更是一個有人文智慧的君王。
<h1>三、 亞曆山大的文化态度</h1>
亞曆山大對于夥伴質疑波斯文化的回應
對于波斯文化來說,亞曆山大并沒有和同時代的人一樣覺得它是粗鄙的,而認識到這個東方文明也是充滿智慧的,于是他采取了帝國合二為一的政策,為了實作這一計劃,他把大量的波斯部隊編入自己的部隊,還為此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東西方聯合”宴會。在宴會上,使幾千名馬其頓士兵同亞洲婦女正式結成夫妻,自己也迎娶了東方女子羅克萊姗為妻。
對于希臘文化,亞曆山大對希臘的态度是沖突的。首先從他上台第二年,因底比斯戰敗而将其夷為平地,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出“在陸地上打敗波斯海軍”是出于對雅典海軍的不信任,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赫勒斯邦海峽作戰時,隻有7000名步兵和2400名騎兵來自科林斯聯盟而這些國家實際上可以招募到約200000步兵和15000騎兵,不得不說亞曆山大對于希臘的忠誠度是呈懷疑态度的。
而在另一方面,亞曆山大竭盡所能宣揚希臘文化,任命如佩烏塞斯塔斯這樣的希臘人,協同管理他的帝國,又能覺察他對于希臘的特殊感情。但無疑的是,亞曆山大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并且對于希臘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h1>文史君說</h1>
我們對于一個人物的了解不應該停留在影視劇或是生活娛樂的片面印象,更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他對于世界曆史的影響。正如亞曆山大大帝一樣,我們既要知道他是撲克牌人物,是很多遊戲中的角色,更應該了解他的軍事成就、文化态度、以及開啟的希臘化時代,并從他身上學習到身先士卒、敬重文化的精神。
<h1>參考文獻:</h1>
1) 普魯塔克著,席代嶽譯:《希臘羅馬名人傳》,吉林出版集團2009年版。
2) 保羅.卡特利奇著,曾德華譯:《亞曆山大大帝-尋找新的曆史》,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版。
3) 阿裡安著,李安譯:《亞曆山大東征記》,商務印刷館1979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廖夢穎投稿)
本文所用圖檔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