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帝本紀傳遞的資訊

五帝本紀傳遞的資訊

太史公的史記最難讀懂的部分就是開始的一段曆史,黃帝到周全靠猜。在《五帝本紀》中他也提到由于《尚書》散失不全,他磕磕絆絆寫下來的東西存疑太多,估計有很多人表達了不同意見,于是惹得太史公非常不滿,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讀到這裡我心下一驚,此神人也,知道我要找他麻煩,先把我歸類為不好學,不深思,心不知意,并且見識不高之輩了。是以,即使我說得很有道理也是無用,一切以他提供的版本為準。就這一條來看司馬遷這個人其實不傻,至少在保持權威性上他做得很好。可惜,久遠的曆史滿是迷霧,需要一代代的人反反複複求證。幾千年前的事永遠沒有真相,隻有無限接近真相,它既是海市蜃樓,它又不是海市蜃樓。

黃帝少典氏後代,叫做公孫軒轅。在襁褓中時就會說話。這個事件根本就别去提及,因為基本接近于零的可能。你說他小時候聰明,大了強壯有力就完了。一旦你這樣寫了會讓大家都知道你是個神棍,為了美化天下主宰編個不可能事件來美化一下,有違史官的職業操守。

黃帝與炎帝在争奪天下的戰争中取得了勝利,在涿鹿這個地方逮住了炎帝,并弄死了他。本來這是兩個男人争奪天下的事,談不上誰好誰壞,可作為失敗者的炎帝被稱為蚩尤,被描繪成十惡不赦之徒,是黃帝懲奸除惡把大衆從暴徒手中拯救出來的。這種情感傾向可以有,但是在寫史書時就不要表露了,否則容易把大家帶偏,而且對炎帝也是一種不公平。

黃帝生了二十五個兒子,最有名的老婆是西陵氏的嫘祖,隻因她生下的兩個兒子後人都做過天下之主。大兒子叫玄嚣,也稱青陽;二兒子叫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子昌仆,生了兒子高陽。高陽繼承了黃帝的位置,也叫颛顼。

相信這些名字已經夠繞的了,這個還是我整理過後的。按太史公的節奏,一會公孫,一會軒轅,一會炎帝,一會蚩尤,一會高陽,一會玄嚣、、、、、、整個本紀,各種稱呼飛來飛去你自己不昏,讀你書的人給你弄暈了。這一點簡直失敗到極點。

高陽死後,兒子窮蟬沒繼承帝位,換做青陽孫子喾繼承,也稱為高辛。你們發現沒有,五帝本紀中凡是做上帝位,或者賢達的人都有尊稱,什麼青陽、高陽、高辛等等不一而足。而那些沒有繼承天下的不行的,大奸大惡之徒就沒有,而且名字起的憋屈,蟲子旁,魚旁,反犬旁,野獸的名稱比比皆是。我也是醉了,從這就可看出,這些名稱太假,也許别人原本不是叫這名,可是給記錄曆史的人安排的明明白白,壞人必須死!

高辛生得兩兒子,一個叫摯,一個叫放勳。大哥摯接手天下後治理不好,二弟放勳接手,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堯帝了。為了彰顯堯的威武專門描繪了他偉大的形象,戴着黃色冠冕,穿黑色士服,乘紅色車子,駕大白馬一看就是有點東西的偉人。然後偉人一陣神操作算出了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隻比今天的三百六十五天多了一天,而且規制了二十四節氣。這位堯一看就是天縱奇才,天文地理無所不通,無所不曉,在那個蠻荒時代智慧高出大衆幾個山頭。後面的一大段識人話語,又看出他有識人之明。比如在鲧治水這件事上他投了反對票,而所有的人都投了贊成票。結果鲧治水大失敗,是以被舜處死。

堯還是個長壽之人,我掐指一算,怎麼的也有一百來年,跟普通烏龜差不了多少。他在位七十年後才來尋找接班人,放出的意思是誰都可以,隻要是肚裡有點東西的賢達。于是有人便向他舉薦了虞舜。

一開始,我以為虞舜真的是居住姒水邊普通人。看到後來我笑出了豬叫聲,原來此君是高陽一脈嫡傳子孫,這不是阿二又傳回阿大去了,真正是黃帝一氏好兒郎,肥水不流外人田。

接着堯就把兩女兒嫁給了舜,給出的理由就是要看看舜是怎麼教育媳婦的。簡直是胡扯。真實理由是家裡的傻兒子丹朱是毫無希望了,隻有指望這個金龜婿舜了,這樣也算代代相傳了。

在這個時間節點還發生了件大事。也稱為第一次處理村霸事件。被流放的四個人是共工、驩兜、三苗以及鲧。這就是北狄、南蠻、西戎、東夷的由來。四個人聽到消息也是比較懵逼,我們幹了什麼?流放?我們有毀壞莊稼?有欺男霸女?還是不許鄰居蓋新房?其實他們可能啥也沒幹,要麼是孔武有力,要麼是名聲太盛于舜的地位威脅太大。在這件事上堯和舜組成的村委會做得得體,比我們的黨員村幹部強千倍,避免了莆田那種惡性事件的爆發,但有苗頭不對立刻掐滅。

舜名叫重華(我就知道有這麼一出,但凡帝王稱呼可多,亂七八糟一大堆,隻是為了裝裝大尾巴狼),母親早死,他的父親瞽叟和續弦生了一個兒子叫象。你們不要以為舜的父親真的就叫瞽叟。瞽的意思就是眼瞎,叟老頭的意思,合起來就是瞎老頭。試問哪個失心瘋的父母給子女起這樣的名字?起因隻是因為瞽叟和象聯合起來三番五次要殺了舜。

舜自從給堯指定為繼承人後位高權重,社會地位一日千裡。他的後媽肯定非常不滿,不用說天天給瞽叟吹枕邊風。這個瞽叟不僅眼瞎,心也不明,于是就認為兒子對他不敬,弄死後給小兒子騰個好位置也不錯。一次計劃在舜修倉庫的時候燒死他,一次計劃他下井的時候活埋他。

不用說計劃都沒有成功。如此你死我活的沖突,舜層層設防你如何殺得死他?但是令我不解的是,即使如此舜依然以德報怨。後來我明白了,一是舜正值接大位的關鍵時刻,哪怕演也要演好這出戲,二是我國百善孝為先,哪怕曆史不是這般,也要描繪成這般。于是瞽叟和象幹了壞事,啥事沒有,還和舜過着幸福的生活。這狗血劇情好萊塢都不敢這麼編。

當舜掌握實權的時候,他又實行了第二次清理政敵的計劃,這回四個倒黴蛋是渾沌、窮奇、梼杌、饕餮。古代傳說中的四大兇獸由來就是這裡了。那時候缺心眼的爹娘太多了,就給孩子取這樣的名字,你們能信?可憐這四個跟舜杠上的兄台連真名都給你洗成了這樣,呵呵。

舜當政時手下著名的大臣有禹、臯陶、彭祖、後稷等等。禹者大禹治水夏王朝開創者;臯陶法家先祖,刑名太師爺;彭祖臨虛禦風《逍遙遊》中神話了的人物,以長壽和房中術見長;後稷周王朝始祖,擅長農務。可謂人才濟濟,天下繁榮昌盛理所當然。

舜進入堯朝廷二十八年,堯死了。那時候舜也六十一歲了,再做了三十九年的掌門人,舜看看時間節點剛剛好,就走到南邊的蒼梧鄉間挂了。也就是說一百歲剛剛好,跑到鳳凰經常出現的蒼梧歸天。這算什麼?賊心不死,還想着鳳凰涅槃奧。

《五帝本紀》經我這麼過濾一下突然發現堯舜時代一點也不香,還不是爾虞我詐互相傾軋。失敗者連名字都丢失了,變成了兇獸、殘疾、怪物連後世都不如。是以,那些假道學言必堯舜想想也是可笑,隻是被先人一家之言蒙騙的傻子罷了。

太史公也是沒人給指條明路,就這麼洋洋灑灑寫下了史記的第一篇,這為自己的悲劇埋下了種子,也為全書定下了情感基調。他把自己内心渴望賢君,期盼盛世的小九九表現的太明顯了。這是後話,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