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窗通風,一直是專家們提倡的好習慣。
突如其來的一則新冠流調資訊,讓河南人變得無所适從。
8月9日,鄭州公布了部分陽性病例的活動軌迹。
其中:
127号病例與44号病例同樓棟同單元居住;
125号病例與21号病例所住樓棟相鄰。
資訊充分說明,德爾塔變異病毒有着高傳播性和隐蔽性,潛在感染風險較大。

同單元,隔壁樓都相繼出現病例,
這病毒,不會是通過窗戶“跑”進去的吧……
以後,還敢開窗通風嗎?
就此問題,老蔡特邀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五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程哲教授,和大家聊一聊。
程哲教授簡介:
醫學博士,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鄭大一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五科科主任,大内科黨總支副書記,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河南省衛生科技創新型人才,美國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和VCU通路學者,中國醫師協會首屆“全國優秀中青年呼吸醫師”。2020年馳援武漢,河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醫療組組長,三部委表彰“全國抗疫先進個人”。
程哲教授開門見山,亮明觀點:
大家多慮了,就算出現同棟樓、隔壁樓相繼确診的情況,也不是開窗通風引發的。
開窗通風沒問題,對健康有利,也是必要的。
開窗通風,不會感染德爾塔
程哲教授說,德爾塔病毒,是病毒也是生物,是生物就有生命。
生命的存活是需要條件的,德爾塔病毒離開人體,很難長久在室外空氣中,無附着的條件下存活。
是以,即便是疫情相對較嚴重的封控區,空氣中也很難長期存在、存活德爾塔病毒。
人與人之間,隻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病毒都無法傳播。
更别說開窗通風了。
程哲教授補充道,感染德爾塔病毒的原因主要是和德爾塔病毒攜帶者有過密切接觸,目前認為發病前4天跟确診病例在一起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上病毒。
同棟樓之間出現感染,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也是為什麼相關部門一直在做流調的主要原因。
如果開窗通風會真的會導緻感染病毒的話,那就不用費勁兒做流調了,因為做了也沒有意義。
就算是醫院,也要求開窗通風
2020年新冠疫情,程哲教授曾前往武漢一線,參與救治新冠患者。
她在武漢一線工作的時候,也會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内空氣通暢。
全國各大醫院,也是如此。
▲某醫院的某護士在為病房開窗通風
在病房管理措施中,有明文規定,要求保持病房空氣新鮮,定期開窗通風。
而且隔離病房,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通風換氣還需要額外加強。
你看,醫院都不擔心開窗通風會造成交叉感染,普通環境和普通群衆,就更沒有必要擔心開窗通風感染德爾塔。
愛衛會、衛健委也倡議“常通風”
8月7日,河南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釋出了《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 築牢疫情防控堅固防線——緻全省廣大人民群衆的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
《倡議書》中的第一條,就明确提到要“常通風”。
開窗通風的4個好處
為什麼各部門、專家都在反複強調開窗通風呢?
主要是因為開窗通風的好處多多。
1、減少室内有害氣體、灰塵。每天煙塵及家具、人工合成紙牆、油漆塗料等會揮發出來一些微小的有害物質物質。
2、勤通風可以讓空氣變得不潮濕,避免螨蟲和黴菌滋生。
3、使室内氧氣更充足,經常開窗通風,能夠保持室内空氣新鮮流通,使室内的氧氣更加充足,令人的頭腦更清醒,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好處,如減少呼吸道疾病。
4、炒菜、做飯後也會在空氣中産生多種對人體有害的氣體,而開窗通風後可以把氣體、油煙等有害物質排散出去。
開窗通風最好的時間點,有兩個
既然都說要常通風,那什麼時間通風最好呢?
程哲教授說,根據晝夜節律的影響,室外空氣品質是在不停變化的,一般一天中室外空氣最好的兩個時間點是:
上午的8:00 - 11:00
下午的13:00 - 18:00
她建議大家在這個時間段内,根據家庭情況開窗2-4次,每次開窗20-30分鐘。
最好做到上下午各通一次風。
一是因為經過一夜睡眠,室内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早上開窗,可以讓新鮮空氣進入室内,交換掉室内的廢氣。
二是現在天還熱,空調可能一開就是一天,下午再開一次窗戶,空氣流通有益身心健康。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保持室内空氣對流,即打開家裡最遠距離的門或窗戶,讓室内空氣流通起來。
最後,程哲教授還提到,如果實在擔心開窗會感染病毒,居家十天半個月不開窗也沒啥。
頂多室内空氣混濁一些,并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