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北方的雄主曹操,英明神武,足智多謀,為了人民的統一事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兒子也很出色,長子曹昂自幼聰慧且文武雙全,曹丕善于隐忍,善于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曹彰武力過人,百戰百勝,曹植風流倜傥,文筆斐然。在衆多兒子之中,因為世子曹昂的意外離世,曹丕與曹植曾經發生過世子之争。

然而曹植一錯再錯,最終離世子之位越來越遠,以至于不再受曹操曹丕的待見。不僅如此,在《魏晉新語》中還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曹植的妻子崔氏因為穿着華麗的衣服,被曹操看見了非常生氣,就讓她自盡,這是因為曹操非常讨厭曹植造成的嗎?
說起曹植的妻子崔氏,她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而是出自清河名門崔氏。在三國,有一雙大手主宰着三國的命運,這個大手就是世家大族,崔氏就是世家大族的一部分。世家大族就是世世代代都在朝廷裡有話語權的名門望族,袁紹的袁家就是世家大族,最大的頭銜就是“四世三公”,是以在各大諸侯争霸的舞台上,袁紹的勢力表現的最強硬,就是以為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援。
說起來,曹植的妻子崔氏可不是什麼普通人家的女子,她出身于高貴的門閥士族清河崔氏。
在魏晉時期,清河崔氏、琅琊王氏、蘭陵蕭氏、陳郡袁氏這可是幾大門閥士族,他們世代在朝中為官,是以在朝中根基深厚。别說一般官員想和他們攀親不容易,就連唐朝建立後,唐朝皇帝想和他們攀親都非易事。
由此可見,曹操有崔氏這樣的兒媳婦,有多撐門面。
另外,崔氏還是崔琰的親侄女。而崔琰由于一心為公,直言敢谏,曹操是以不光誇贊他說:“君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還将他奉為時代表率,并任命他為尚書重職。
這樣看來,就算崔氏再不懂事,曹操也會看在崔琰的面子上,對她的過失一笑而過。可事實上卻并非如此。
那麼崔氏真的就是因為“衣着華麗”的緣故,被賜死的嗎?
我認為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這還得從她丈夫曹植身上找原因。
曹植是曹操和卞夫人的第三子,他在年少時,便随曹操征戰南北,是以父子感情深厚。再加上曹植才敏過人,十歲就能誦讀《詩經》《論語》等典籍,對諸子百家也多有涉獵。是以,每次面對曹操的提問,他都能對答如流,出口成章。
他的文章更是錦繡非常,曹操認定他是能成大事的人,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打算有朝一日,将他立為世子。
咱們再來看看,曹操是如何得到崔琰的。
崔琰是當時的名士,最先受大将軍袁紹征召,在他的帳下為官。
崔琰看到袁紹手下的士兵為非作歹,專橫殘暴,甚至還掘人墳墓,頗看不過眼。于是就規勸袁紹,要他學周文王的仁慈之舉,對百姓施以仁政。為使戰鬥力增強,對士兵理應嚴明。
袁紹是以器重崔琰,任命他做了騎都尉,并對他的建議多有聽從。
誰知,袁紹不久病逝了。
袁紹的兒子袁譚和袁尚一向不睦,這下更是窩裡鬥個沒完,是以,都想得到崔琰的支援。崔琰見此,幹脆告病,結果被治罪囚禁于獄中,差點丢了性命。
曹操實力強大了之後,與士族合作的政治思路跟曹操自己的政治理想相違背。是以曹操一直在與士族之間做鬥争,比如處死楊修,殺曹植的老婆崔氏以及崔氏的叔叔崔琰。另外,曹操一直認為奢華的生活會消磨人的鬥志,是以他一直勤儉節約。而自己的兒媳卻公然違背自己的意思,殺了崔氏,大大做到了殺雞儆猴的效果,擴大了自己的威信。
此外,曹植在與曹丕的世子之争中落選,殺掉崔氏,用來警示曹植不要有非分的想法。同時一起除掉崔氏家族,也大大削弱了曹植的力量,順便打壓下士族的勢力,一舉多得。
然而曹操一生都在與士族做鬥争,結果,曹丕為了上位選擇與士族合作,将曹操的心血全部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