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高縣陽翰笙故裡(2015-02-24 鐘永新攝)
作者:鐘永新
川南地區從事戲劇創作的文人衆多,如樂山郭沫若、富順陳铨、高縣陽翰笙等,皆以作品聞名于世,對中國抗戰文化貢獻推動較大。
其中陽翰笙故居位于今宜賓市高縣羅場鎮,2015年春節期間前往高縣探訪,有小巴可快捷到達,行于川南地帶,想起多年前曾有興文、江安、長甯、珙縣暢快之旅,此次卻是為尋訪名人故裡而來。
入羅場,街上人來喧嘩,遊耍走訪者甚多,叫上兩輪,告曰去往故居,位于羅場國小旁,兩邊大量牆畫,展示該校校訓與治學觀點,巡視一遍,正和陽翰笙德望較為相稱。
遺憾故居關閉,不過從外能夠看到全貌,為左右廂房加中堂房屋格局,下有石梯,青瓦石牆,應屬鎮上平民世家,另介紹有所學校舊址内有陽翰笙回鄉題詩,又前往觀而回。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2018年2月修訂)
附錄:
【陽翰笙簡介】陽翰笙(1902~1993),中國劇作家,現代戲劇運動組織者。四川高縣人。1926年到黃埔軍校政治部任教官,開始在周恩來上司下工作。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到上海,參加創造社。1929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籌備和建立,分工上司左翼劇聯,開始寫作和從事戲劇運動的組織工作。著有小說《地泉》、電影劇本《鐵闆紅淚錄》、話劇《前夜》等。1937年後,在文藝界從事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參與倡議成立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作有《忠王李秀成》(1937)、《天國春秋》(1941)、《草莽英雄》(1942)、《兩面人》(1943)、《槿花之歌》等劇。抗戰勝利後,在上海組建昆侖影業公司,創作了電影《萬家燈火》《三毛流浪記》。1949年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作有話劇《三人行》、電影《北國江南》。出版有《陽翰笙電影劇本選集》1卷、《陽翰笙劇作集》2卷、《陽翰笙文集》5卷和回憶錄《風雨五十年》等。(來源:《中國百科大辭典》)
【陽翰笙簡介】四川宜賓市高縣羅場鎮南華街
【陽翰笙故裡相片】
四川高縣陽翰笙故裡(2015-02-24 鐘永新攝)
【陽翰笙作品選】
一帆東去自由身
錦江之水清又清,
水底遊魚分外明;
不怕虎狼爪牙利。
一帆東去自由身。
(1922年11月)
——《陽翰笙詩稿》
《草莽英雄》再版序
陽翰笙
《草莽英雄》一劇寫的是辛亥前夜,四川保路同志會(注)反對滿清政府的一場英勇鬥争。這一鬥争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曲,也是四川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一次偉大起義。
那是将近七十年前的事了,那時我還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娃娃,還正在私塾裡讀“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經》哩。一天
夜裡,突然起了一場風暴,我們鄉場上的統治者—一個姓周的團總的三個兒子一夜間被殺了。第二天清早,保路同志會的隊伍便占領了團練局和鄉公所。
我們場上的娃娃們玩耍時,也分成兩隊人馬。一隊裝成趙爾豐(當時的四川總督),一隊裝成保路同志會。一到黃昏,便在大廟門前的空地上打起仗來。刹時間,土塊飛舞,塵土飛揚,雙方打得難解難分,各家的大人跑來勸架,也拉勸不住。
在鄉鎮上,大街小巷,街頭巷尾,到處都可以看到刀槍劍戟、鞭锏瓜錘、梭镖鳥槍、前镗單響、土炮木炮,族旗招展。練兵場上,更是钲鼓齊鳴、殺聲震天,真正是好一派英雄氣概衛!
特别是高縣保路同志會的會長羅某人,當他在各鄉各鎮的同志們保護下,道經我們場上到縣裡去就職的時候,歡迎的喜炮和鞭炮聲整整震響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天一亮,我們跑到街上去一看,各條街上堆滿了的鞭炮渣子,足足總有三寸厚。
人民群衆歡欣鼓舞、意氣風發的沸騰景象,在我腦海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記憶猶新,曆曆在目。
曆史學家向我們說明: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鬥争,便沒有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的勝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殺了四川總督趙爾豐,震驚了滿清朝廷。清廷急令欽差大臣端方率領兩師新軍從武漢入川,決意血洗四川,平息“叛亂”。卻不料端方的新軍一到資中、内江,就與四川的同盟會、秘密結社和保路同志會聯合起來把端方殺了。于是,在資、内一帶樹起了起義的大旗。這時清廷在武漢的軍力空虛,辛亥革命也就乘機奮起,終于推翻了滿清朝廷,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我這個劇本寫的就是四川人民這一搖撼清廷的曆史鬥争。
《草莽英雄》寫在“皖南事變”發生之後,國民黨掀起了又一個反共高潮之時。國民黨反動派變本加厲地對四川人民進行鎮壓和剝削。四川人民群衆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統治下,忍無可忍,許多地方已起來進行鬥争。甚至有的地方,例如華蓥山,在黨的上司下,已建立了遊擊隊,展開了武裝鬥争。在這種形勢下,是以《草莽英雄》的劇本一寫成,就得到了黨内外許多同志的贊許和鼓勵。但是,另一方面,反動派也同時加緊了對文化的法西斯統治。當《草莽英雄》的劇本送到以反動派頭子潘公展為首的“劇本審查委員會”去審查時,就立即遭到了禁令:“禁止出版,禁止演出,沒收原稿。”罪名是“鼓動四川人民起來暴動,妄圖推翻國民黨政府,是以非嚴禁不可!”
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毛澤東同志到重慶與蔣介石談判,簽定了“雙十協定”以後,才算争得了表面上的一點點自由。也就在這個時機,《草》劇才得到了出版和演出。在演出過程中當然又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是由于戲劇界朋友們的熱情支援和巨大努力(沈浮導演,項堃主演),終于使這個戲的演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草莽英雄》一劇是在周恩來同志的關懷下寫成的。我永遠銘記在心的一次回憶,是在《草》劇寫好後不久,恩來同志要我到紅岩村去給同志們讀《草莽英雄》的劇本。恩來同志親自主持了這次會。當我念完了劇本之後,許多同志很熱情地、很有見解地談了自己的看法。最後恩來同志作了一個極為精辟的發言。他分析和論述了這個劇本所寫的曆史背景,深刻地指出:“保路同志會的鬥争和辛亥革命運動的勝利果實都先後被搖身一變為革命黨的保皇黨和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所篡奪;湖南、陝西、浙江、四川等省的起義領袖都慘遭屠殺,這個慘痛的教訓是必須記取的。而且,曆史為我們說明了,資産階級的民主革命也隻有在無産階級的上司下才能取得成功。”
中國革命的發展曆程完全證明了這一真理。
一九七九年九月于北京
注:保路同志會——辛亥前,滿清政府應允四川、湖北兩省人民群衆自己投資修建民辦川漢鐵路。兩省人民,各縣各鎮、各鄉各村、各家各戶都很踴躍地出資來修建這條鐵路。但是待籌足了大批資金以後,滿清政府突然下令宣布将這條鐵路沒收為國有,随後将修建鐵路的權利又出賣給了帝國主義。滿清政府這種欺詐剝削人民和賣國的行為激起了人民狂風暴雨般的憤怒。川鄂兩省人民,各縣各鄉,星羅棋布,紛紛組織了保路同志會為反對滿清政府出賣我國主權和人民利益而進行了英勇鬥争。據幾位四川同志講,當時吳玉章吳老,就是四川省榮縣保路同志會的會長。
——《陽翰笙劇作集》
【文圖丨鐘子先生,自号釜溪散人,作者原名鐘永新。系立身國學網編委會編委、人文頻道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