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寶钗用心良苦:她是怎樣指導林黛玉、賈寶玉讀書的?一,勸導林黛玉: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二,阻止賈寶玉:道書禅機最能移性

作者:玉山

​薛寶钗用心良苦:她是怎樣指導林黛玉、賈寶玉讀書的?一,勸導林黛玉: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二,阻止賈寶玉:道書禅機最能移性

薛寶钗畢竟大上兩三歲,較林黛玉、賈寶玉不僅閱曆豐富一些,思想成熟一些,生活裡也能發揮姐姐的職能,對二人有所指導。

她自己讀書很多,知識廣博,也用心指導林黛玉、賈寶玉讀書,使他們避過了一個又一個險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一,勸導林黛玉: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h1>

第四十回,大觀園裡行酒令,林黛玉玩得忘形,行酒令時脫口而出兩句話,暴露她看了不該看的書:一句是“良辰美景奈何天”,出自湯顯祖《牡丹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一句是“紗窗也沒有紅娘報”,出自王實甫《西廂記》中“侯門不許老僧敲,紗窗外定有紅娘報”。

這兩本書都是閨閣小姐的禁書,林黛玉偷看這樣的書,如果給人抓住小辮子,是不得了的事,她卻一點意識也沒有,随口就說,差點闖禍,自己還不知道。

​薛寶钗用心良苦:她是怎樣指導林黛玉、賈寶玉讀書的?一,勸導林黛玉: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二,阻止賈寶玉:道書禅機最能移性

寶钗聽到了,當時默不作聲,事後背着人,這才教訓林黛玉——竟有人說,這是薛寶钗藏奸,這種批評真是太不講理了,真藏奸就不是背着人教訓,而是當場給她上藥:你剛才說什麼?我沒聽懂呢。

薛寶钗真心保護這個妹妹,是以當時裝作不知,讓她混過去;更難得是,事後不裝糊塗,該提醒該批評的,私下裡嚴肅地指出來。這才是真愛護,真心為她好。

薛寶钗并不裝清高,她對林妹妹坦言相告,種種雜書,自己小時候也都看過,我那時候也淘氣着呢;但還是不看為好,“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這是肺腑之言,合情合理。

青春期孩子都叛逆,越是大人不讓看的,越是看得起勁,這個很正常,薛寶钗也完全能了解林妹妹,不搞大驚小怪咋咋呼呼,而是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她:最好還是不要看。

​薛寶钗用心良苦:她是怎樣指導林黛玉、賈寶玉讀書的?一,勸導林黛玉: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二,阻止賈寶玉:道書禅機最能移性

一席話,說得黛玉心服口服,“隻有答應‘是’的一字。”

通過這件事,林黛玉得到兩個教訓:一是要小心謹慎,人前不可放肆,這次有寶姐姐保護,下次可就難說了;二是,讀書要有個選擇,不該讀的書還是不讀為好。

——又有人要批評薛寶钗是封建衛道士了,她是不是衛道士呢?

不是的,她反對讀《牡丹亭》《西廂記》,不是為維護家長尊嚴,而是她自己讀過了,真切地感受到,不能讀。

《牡丹亭》《西廂記》能不能讀呢?你看看林黛玉賈寶玉看過之後是什麼樣子,就不難判斷了——一個神思恍惚起來,一個變得油腔滑調。

那樣的書确實不适合青春期孩子閱讀。起碼是限制級讀物,需在師長輔導下閱讀。

即便在今天,我不相信哪個家長能容許孩子看那樣的書,如果他真的知道裡面都寫了什麼。

可憐林黛玉父母早逝,沒有人關心她心靈的成長,薛寶钗為她補上了這個缺失。

​薛寶钗用心良苦:她是怎樣指導林黛玉、賈寶玉讀書的?一,勸導林黛玉: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二,阻止賈寶玉:道書禅機最能移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二,阻止賈寶玉:道書禅機最能移性</h1>

薛寶钗生日宴上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台山》,賈寶玉不通,以為是熱鬧戲,薛寶钗給他科普了一下:

“有一支《寄生草》,填得極妙: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挂。那裡讨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随緣化!”

——這不是一出戲文,而是薛寶钗的修行方式:對這個真實的世界始終保持着一點距離,雖然沒有掉頭而去,卻也不會一頭紮進去,隐隐然有出離之想。

薛寶钗讀點禅宗,是不打緊的,因為她的境界在那,不至于着迷;但是賈寶玉不行,本是深陷于“情”的人,冷不丁接觸這些東西,就像滾熱的身體投入冰水,是要激出毛病的,何況他天賦裡就有點“似傻如狂”。

​薛寶钗用心良苦:她是怎樣指導林黛玉、賈寶玉讀書的?一,勸導林黛玉: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二,阻止賈寶玉:道書禅機最能移性

起先讀《莊子》,賈寶玉已經消化不了,再加上禅宗,病情果然加重了——第二十二回,賈寶玉和史湘雲、林黛玉鬧了沖突,長籲短歎一番,又大哭一場,以為自己“悟”了,寫了一個偈子:“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還填了一支《寄生草》:“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林黛玉看到了,當成個笑話,拿去給史湘雲、薛寶钗看。

薛寶钗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不是鬧着玩的,“這些道書禅機最能移性”,那個呆子要魔怔了。

于是組團去治療。

​薛寶钗用心良苦:她是怎樣指導林黛玉、賈寶玉讀書的?一,勸導林黛玉: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二,阻止賈寶玉:道書禅機最能移性

林黛玉先以“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問得賈寶玉啞口無言,複以“無立足境,是方幹淨”續在賈寶玉的偈子之後,給他示範徹悟之境。

薛寶钗趁熱打鐵,又給賈寶玉科普了六祖慧能參禅的典故,點醒他:“方才這句機鋒,尚未完全了結,這便丢開手不成?”

這是钗黛最默契的一次聯手,把那呆子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林黛玉舉重若輕,以嘻嘻哈哈的方式打趣賈寶玉;而薛寶钗則舉輕若重,語重心長地正面規勸,單刀直入地切斷他的妄念。

賈寶玉想了一想,思想就通了:我比她兩個差太遠,她們尚且不能解悟,我何必自尋煩惱。道書禅機哪是我能玩的呢。

​薛寶钗用心良苦:她是怎樣指導林黛玉、賈寶玉讀書的?一,勸導林黛玉: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二,阻止賈寶玉:道書禅機最能移性

薛寶钗反對林黛玉看《牡丹亭》《西廂記》,是因為青春期孩子不适合閱讀,何況林黛玉那般細膩善感;阻止賈寶玉接觸道書禅機,是因為他天機淺薄,天賦呆頑,不能了悟,反堕迷障。 

林黛玉與賈寶玉,從薛寶钗處,實在獲益匪淺。    

誰的青春不迷茫。在那段慌亂的時光裡,有一個溫柔的、知性的姐姐關心你,引導你,不知道有多好。

​薛寶钗用心良苦:她是怎樣指導林黛玉、賈寶玉讀書的?一,勸導林黛玉: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二,阻止賈寶玉:道書禅機最能移性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