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一勳章”獲得者劉貴今:勳章不僅是頒給我個人的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訊(記者 朱月紅)“七一勳章”獲得者,首位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别代表、前駐南非大使劉貴今将一生奉獻給對非工作。他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稱,這枚沉甸甸的勳章,并不僅是頒發給其個人的,而是所有涉外工作者的集體榮譽。他隻是“七一勳章”獲得者當中外交戰線的代表。

“七一勳章”獲得者劉貴今:勳章不僅是頒給我個人的

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劉貴今大使在天安門城樓上留影。受訪者供圖

“七一勳章”是所有涉外工作者的集體榮譽

新京報:獲得“七一勳章”,你有何感受?

劉貴今: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之際,我能獲得習近平主席親自頒發的代表黨内最高榮譽的“七一勳章”,感到莫大的榮幸和激動。這枚沉甸甸的勳章,并不僅是頒發給我個人的,我隻是“七一勳章”獲得者中外交戰線的代表。我覺得這枚勳章是黨中央對所有外交工作者的鼓舞和激勵,是所有涉外工作者的無上光榮,包括從事外援外貿、援外醫療、涉外教育、對外新聞交流、國際關系研究等辛勤工作的共産黨員們。

我的很多熟人、同僚紛紛祝賀我。他們說,看到習近平主席給我戴上這枚勳章的時候,都激動地流下了熱淚。對非工作的條件比較艱苦,一些同僚工作的地方比我遭遇的情況還艱苦得多,遇到的困難也更多,但他們都堅守在非洲的崗位,這種精神難能可貴。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對非工作者的艱苦努力,才有如今“既是戰友,又是兄弟”的中非關系。這枚勳章是包括對非工作者在内所有涉外工作者的集體榮譽。

新京報:你的整個外交生涯基本上是和非洲連在一起的。在對非工作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劉貴今:在駐非工作期間,我和非洲上司人有過接觸,他們對中非關系的重視讓我印象深刻。

2002年,新南非國父曼德拉對我講述了他對中國革命的特殊感情。當時曼德拉在羅本島監獄坐牢,他用配給的劣質香煙盒的紙頭疊成五星紅旗的樣子,并用非國大黨特殊的握手方式慶祝中國國慶。

2006年,時任南非總統姆貝基對中國進行國事通路期間,主動提出要去新華書店買書,這個要求在通路中國的外國上司人中是十分少見的。他認為,要學習中國必須先了解中國,而看西方的著作是無法深入了解中國的,是以他要在中國買幾本書來看,以加深對中國的認識。他回去之後還在非國大刊物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希望從天安門廣場誕生》的文章,充滿了對中國的欽佩之情。

我還曾與辛巴維(威)時任總統穆加貝有多次交往。穆加貝很早就提出來,中國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辛巴維(威)要向東看、向中國看。穆加貝還多次委托我轉告中國政府和企業,非洲國家張開雙臂,歡迎中國到那裡去投資興業。

中國外交随着形勢變化與時俱進地調整

新京報:作為中非友誼關系友好發展的見證人,你覺得中非關系能夠日益緊密的原因是什麼?

劉貴今:為什麼中非關系今天能這樣好,能夠成為“全天候的朋友”,就我個人體會和經驗來說,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我們對非政策正确而且富有遠見。我們黨的外交政策一向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我們平等待人,不尋求狹隘的地緣政治利益,尊重非洲國家的選擇,對非援助不附加政治條件;第二,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國家上司人重視非洲,尊重非洲,在非洲乃至國際上赢得了聲譽,赢得了信任;第三,一代又一代的對非工作者,包括外交官、援非技術人員、援非醫療人員,對增進中非關系、促進中非合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現在絕大多數非洲國家都已經跟我們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一帶一路”合作成為中非合作論壇之後又一個承載中非關系發展的重要平台。

新京報:你認為是什麼讓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赢得世界認同?

劉貴今:中國外交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離不開中國始終如一地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離不開我們始終堅持曆史正确的方向。此外,中國外交在貫徹這些基本政策和原則的同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根據形勢變化加以調整。改革開放是其中的一個分水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實行封鎖和包圍的政策,當時的中國外交是圍繞維護國家安全、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包圍展開的,同時也給開發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包括一些大型援建項目。是以,我們赢得了朋友,也打破了帝國主義對我們的包圍和封鎖。改革開放之後,我們把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外交也為經濟建設服務。我們提出了互利合作的原則,鼓勵中國公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也包括走向非洲。與此同時,為吸引外資、促進國内發展,中國外交也做了很多工作。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來,我們相繼提出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開發中國家團結合作、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弱國無外交,中國逐漸走向強大,外交上必然需要有更多的作為。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制度上保證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發展全方位友好關系;從道路上靠自己和平發展、辛勤耕耘,赢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從文化理念上秉持“和而不同”,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制度上、道路上、文化上的自信和傳統決定了中國外交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認同。

有志于從事外交的青年人必須努力學習

新京報:有很多年輕人立志将來從事外交事業,你有什麼想對這些年輕人說的話?

劉貴今:我常對外交部非洲司的年輕人說,外交是個大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無論你有多大學事,都有用武之地,都不會屈才。但外交直接為國家、為人民利益服務,首先要有堅定正确的政治立場,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其次,要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要有真本事。這就要求有志于從事外交的青年人必須努力學習,學好黨的政策,學好理論,了解國情,學好外語這個重要工具,學會分析判斷問題,善于交往和表達。我們正處于兩個“百年目标”的重要交彙點,走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步伐已勢不可擋,同時也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和挑戰,中國外交在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程序中必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簡介

劉貴今,山東郓城人,1971年8月入黨。他一生奉獻給外交工作,在對非洲的外交崗位上堅守、耕耘了近40年,在非洲國家常駐,年逾七旬仍為深化中非合作發揮餘熱,是首位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别代表。積極推動建立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在傳承中非友誼、深化中非合作中擔當作為、傾情奉獻,堅定捍衛我國在非洲利益和國際形象,為促進中非關系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