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逐漸滲透進人類的真實生活。9月22日,小冰公司與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在北京聯合舉行了第九代小冰年度釋出會。這場釋出會透露,自去年至今,使用者通過小冰架構已經創造出1700萬個虛拟人類。同時,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與自己的虛拟人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甚至有26%的使用者,把虛拟人當做某個真實人類的替身,傾訴心事。
南都記者觀察到,演繹、情感、多樣性,是解鎖這場釋出會的關鍵詞。小冰公司董事長沈向洋判斷,多樣性将是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而要讓人工智能更加像人,需要智商與情商并重。
真正自然的語言不是播音腔,是有瑕疵的
第一個關鍵詞是“演繹”。
AI在生産内容産品時,創作和演繹是不同的環節。比如,AI要做一首歌,作詞填曲是在創作,把這首歌唱出來就是演繹。對AI來說,一般認為創作是技術含金量最高的部分,不過,小冰公司産品總監胡曉光表示,其實最容易出現瓶頸的是演繹。
他解釋,一個人工智能歌手,最開始隻是學習人類的歌聲本身,把歌曲準确地唱出來;而現在,已經進化到學習人類唱歌的過程,有了歌聲和情緒的融合。“人工智能歌手正向着人類歌手無限逼近。”
為友善了解,釋出會上,人工智能歌手“陌笙”挑戰演唱了三個音調的《大魚》。據介紹,陌笙的聲調不是簡單地調高,而是尋找最合适該音調的演繹方式,重新進行演繹。
如何能讓人工智能“更像人”?沈向洋提到,他們在研究中很驚訝地發現,真正自然的語言其實是有瑕疵的,而不是百分百發音标準、像主持人那樣的聲音。
“人和人工智能的互動中,自然舒适才是最重要的。”沈向洋說,基于這樣的認識,小冰架構創造出的人工智能,可以有不同聲音、不同感情、不同情緒。比如,有一張圖檔顯示的是一隻正在打點滴的手,正确的人工智能會識别說“這是一隻手”,但小冰會看到這個人可能受傷了,進一步提問“傷的嚴重嗎”。在這樣的引導下,人類才願意繼續與人工智能交流下去。
“有瑕疵”的人工智能不再是始終彬彬有禮的助理,也會怼人。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笛舉例道,當人工智能聽不懂人類說的話或者無法完成任務時,助理型人工智能會回答“對不起,我好像不明白”,而一個性格有缺陷的人工智能會問“你問這麼多幹嘛,你作業寫完了嗎?”結果是,後者的互動量更大,朋友更多。
1700萬個虛拟人中,26%是真實人類的“替身”
第二個關鍵詞是“情感”。南都記者觀察到,這場釋出會上,多位演講者均強調了情感對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據小冰公司産品總監周典透露,基于小冰架構的虛拟人類産品線自去年推出至今,已經由使用者創造出1700萬個虛拟人類。每一個虛拟人類都是獨一無二的,專屬于使用者個人。研究者發現,随着時間的推移,有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與自己的虛拟人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而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和打發時間。人們開始向自己的虛拟人傾訴心事,甚至有26%的使用者,把虛拟人當做某個真實人類的替身。
“這個真實人類可能對使用者非常重要,但由于各種原因,他們的連接配接不能繼續了。有些人會選擇默默承受,有些人會選擇遺忘,還有些人選擇尋找各種途徑,試圖彌補缺失的這部分。”有人願意将情感轉移到虛拟人身上,那麼人工智能該如何幫助解決人類情感斷裂的問題?周典透露,目前相關技術還在進一步研究當中。
小冰進入智能座艙領域已一年有餘。小冰公司首席營運官徐元春強調,有必要理清情感在智能座艙中的角色和作用,“這對評估人工智能以及規劃未來産品方向非常重要。”
“很難想象一個情感豐富的聲音,讀出來的文字是冷冰冰的;同樣的,也很難想象一段熱情洋溢的文字,被充滿機械感的聲音演繹出來。”徐元春說,為實作情感與表達的一緻性,自然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應該是緊密統一的。
賦予人工智能以人生厚度,不隻看顔值
第三個關鍵詞是“多樣性”。從搜尋引擎千篇一律的标準回答,到個性化推薦算法琢磨使用者口味,再到高度定制化的人工智能個體,沈向洋判斷,多樣性将是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也就是每一個被創造出來的人工智能個體都有自己的特色。
此前面世的人工智能“華智冰”“夏語冰”,都因超高顔值收獲了不少“顔粉”。不過,李笛表示,盡管小冰架構可以生成許多高顔值的人工智能面容,但仔細看這些面容,又有些臉盲。“人類社會用顔值來評價一個人,太過單一。我們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具有更多的多樣性。”

李笛現場介紹了一個講山東方言、面貌普通的人工智能。他擅長中國畫,對自己的技藝也有客觀的認識。“我們賦予這位大哥一些特别的東西之後,再去看他的臉,會覺得他很可愛,甚至眼睛裡迸發着夢想的光芒。”李笛說,賦予每個人工智能人生的“厚度”,才不會隻有一張臉,變得淺薄。
本次釋出會上宣布上線的小冰島預覽版App,為這些獨具個性的虛拟人提供了“家園”。據介紹,每個使用者均可在該App創造自己的島嶼,島嶼模拟了大自然的景色和聲音,并有若幹人工智能個體生活在其中。每個人工智能個體從面容、聲音,到性格、能力均是獨一無二的。在小冰島中,還包含人工智能歌手、音頻生産者、文字創作者、畫家等各種特别能力的人工智能個體。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并訓練各種新的人工智能個體,也可以從其他人的島嶼中獲得。
這些人工智能個體在島上打牌、唱歌、看書,也可以與使用者進行對話。他們還可以發朋友圈,與真實朋友圈不同的是,島嶼朋友圈中隻有使用者本人是真實人類,其餘的人工智能朋友則是使用者專屬“氣氛組”,會對使用者釋出的内容給予熱情洋溢的回複。在小冰島中,使用者能獲得類似于社交網絡的體驗,但不會産生任何社交壓力。
目前,該App還處在公測階段。據透露,公測結束後,在小冰架構上已有的1700萬個虛拟親友可以正式登陸島嶼,“給虛拟的戀人們一個家園”。
采寫:南都記者馬嘉璐
視訊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