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28日,第三十屆電視劇“飛天獎”頒獎典禮上,陳寶國第四次拿下飛天獎視帝。
在頒獎緻辭時,陳寶國大膽地向老婆趙奎娥表白:“感謝我的夫人,這麼多年風雨同行,一路相伴。奎娥,我愛你。”
如此直白的土味情話從“老年組直男”陳寶國的口中說出來,極盡大膽、滑稽和浪漫。在此情景下,主持人應景地把趙奎娥請上台來,陳寶國牽起夫人的手,二人款款走下舞台。
陳寶國如此“不合時宜”之舉,其實是他故意為之,意義深遠。
一是為感謝老婆趙奎娥為家庭的付出,默默支援他的事業連攀高峰;二是在為趙奎娥正身,宣誓主權。因為《大宅門》和《紅岩》之後,陳寶國與何賽飛、左小青的绯聞甚嚣塵上!陳寶國選擇在飛天獎的頒獎典禮上親自辟謠。
三是娛樂圈燈紅酒綠,美女如雲,頻繁和年輕貌美的女演員接觸,陳寶國要用家庭的限制抵禦這樣的誘惑。
陳寶國是明白人,知道頒獎的盛大場合該講怎樣的“官話”,可是他就是這樣自然地把和老婆的枕邊話喧之于衆,辟謠、正身,斬斷自己的欲念,他的“狠”就是這樣直接,也是因為這樣的“狠”才造就了影視圈如他這般的國寶級演員,也正因他有這三大“狠則”才既能成為娛樂圈頂流,又能在老戲骨中成為一股清流!
<h1 class="pgc-h-arrow-right">對自己狠,為了角色不惜“自殘”</h1>
陳寶國屬于少年得志型演員,1982年26歲的陳寶國第一次主演電視劇——《赤橙黃綠青藍紫》,就榮膺首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視帝,外形俊郎,劍眉星目的陳寶國迅速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青春偶像。
與今日化妝求美的“小奶狗”們不同,陳寶國主打“硬派小生”路線,雅痞的風格迷倒了很多女粉絲。
在當年沒有整容、美顔條件的審美标準下,陳寶國的顔值是很能打的,光靠顔值也可以“吃”很久了,況且還有榮譽加身,實力得到認可,妥妥的顔值與實力并存的一線小哥。
但是,陳寶國愛電影,他18歲辭了離開工廠去考電影學院,不是為了賣弄幾年顔值,而是要在電影方面有所建樹的。
1986年,當好幾部片約放在已經成為頂流的陳寶國眼前時,陳寶國毫不猶豫地推掉了俊郎小生的角色,選擇了《神鞭》中扮醜、混混兒“玻璃花”(角色)。
其實陳寶國飾演“玻璃花”的時候,《神鞭》原著馮骥才先生不同意,制片廠廠長也覺得他不适合,唯有陳寶國自己“一意孤行”,就是要憑借這樣有難度的角色證明自己,堅持要塑造一個陳氏風格的“玻璃花”。
為了演好“玻璃花”陳寶國吃了不少苦頭。“玻璃花”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他的一隻眼睛被人打壞了,呈現出玻璃花的樣子,當年沒有美瞳,化妝又不可能化到眼睛裡,為了貼近人物,陳寶國專門到扣子廠挑選了一枚合适的扣子,再拿到眼鏡廠磨薄,扣在眼珠子上。
我們現在的隐形眼鏡都是水性柔軟的鏡片,附加護理液和潤滑劑,能完美的貼合眼球,透氣性也好,即便這樣的條件,仍然有不少人得了角膜炎。而陳寶國戴的是一枚扣子,透氣度、貼合度、柔軟度三度沒一度,“玻璃花”是演成了,但他差點把眼睛“作”瞎。
一部戲下來,他的眼睛視網膜被磨破,視力極速下降,還留下了終身的後遺症,經常眼淚止不住的流。憑着這股敬業精神,陳寶國不僅得到了原先持反對态度的馮骥才先生和廠長的認可,還讓業内同行和觀衆刮目相看,“這小子可不是徒有其表的,戲路寬着呢……”。也是因為《神鞭》的叫座,大大增加了陳寶國對自己的信心,讓他以後在演員的道路上大膽探索,沉着應對,淋漓盡緻的釋放自己的性格和角色魅力。
拍《越王勾踐》的時候,為了展現出勾踐在吳國給夫差當奴隸,生不如死的生活狀态,劇組安排陳寶國扮演的“勾踐”為夫差人體拉車,也就是陳寶國在前面跑,後面拉着四匹馬跑,後面再拉着車跑。劇組設計劇情的時候光想着這樣情景能讓觀衆真實的體會到勾踐的忍辱負重,卻忽略了它的危險性。
馬的步距約兩米,而人的步距才一米,一旦跑起來人是跑不過馬的,是以鏡頭一開拍,沒跑幾米,四匹馬就從後面追上了陳寶國,十六個馬蹄子從陳寶國身上過去,陳寶國很快就被卷到了車輪子底下,被四匹馬拖着跑……當時坐在鏡頭後面的尤勇吓得直拍大腿,大喊:“完了,這人沒了……”
幸運的是當從業人員把陳寶國救出來時,他竟然毫發無損,16個馬蹄子竟然無一落在他身上,不然馬蹄所踏之處必然碎裂不堪,人的身軀哪能承受了這樣的踏擊,真是不幸中的萬幸。陳寶國說:“演員不是憑臉蛋兒吃飯的,尤其是男演員,一定要憑本事吃飯。”他所謂的的本事就是要逼真,感染觀衆,為了角色,哪怕有危險重重,也在所不惜。
<h1 class="pgc-h-arrow-right">對對手狠,戲外經常給人鞠躬道歉</h1>
陳寶國拍戲的時候經常進入“無我狀态”,自己的情緒完全融入到角色裡面去了,對于演員來說這是很難得、很珍貴的狀态。
可是,戲裡一旦有沖突戲,陳寶國往往就會因為入戲太深,掌握不好拍戲的分寸。拍《鋼鐵年代》的時候,劇中有一段馮遠征和陳寶國酒後吐真言,不料激怒了陳寶國被扇耳光的戲。扇耳光的時候,馮遠征是坐在椅子上的,陳寶國一巴掌下去,馮遠征踉跄着摔到了地下,當時打的馮遠征都暈了。
陳寶國當時在情境裡,對戲的細節太認真,他認為男人酒後的怒就是要無保留的發大力,而且這一段拍出來效果也确實很好。
不過,因為這一巴掌,陳寶國沒少給馮遠征道歉,做客訪談節目的時候,馮遠征還說陳寶國道歉次數太多,其實他對對陳寶國的“狠”完全能了解,而且因為這股勁更加敬重陳寶國。兩個戲癡關于這種對戲的執着,其實不用解釋太多,彼此都懂對方。
當然,挨過陳寶國耳光的也不乏女演員,趙奎娥就是其中之一。在拍《咱爸咱媽》的時候,有一場戲,就是陳寶國扮演的“家偉”因為回家拿為父親治病的醫藥費和媳婦“羅西”(趙奎娥飾)發生争執,“家偉”氣不過一耳光打下去,把“羅西”打回了娘家。
拍這場戲的時候,因為是身材嬌弱女人且是自己的媳婦,陳寶國一開始拿捏不好這個度,打輕了入不了戲,打重了又下不去手……糾結半天很難有效果,後來陳寶國短暫的休整,醞釀好情緒之後,果然“家偉”上身,一巴掌把“羅西”(趙奎娥)打得眼淚直下……戲是逼真了,趙奎娥的臉也被他快打腫了。
為了戲,作為演員的陳寶國别無選擇,隻能放下妻子的痛選擇更好的拍攝效果。而作為丈夫,陳寶國也隻能事後心疼和補償趙奎娥。
<h1 class="pgc-h-arrow-right">行為準則狠,名利誘惑不沾身</h1>
網友們給陳寶國起了一個新名字,叫“國寶陳”,作為拿了中國電視劇權威獎項大滿貫的男演員之一,且是含金量最高的之一,陳寶國本有很多“露臉”的機會,但事實上,在綜藝節目裡,很少見到陳寶國的身影,就連類似《演員的誕生》這樣的“培養後輩”、為好演員創造春天的奉獻型節目,陳寶國也沒上過。
對此,在一次采訪中他專門解釋過:“在這個圈子裡,有些什麼規矩,該怎麼做,我其實很清楚,炒作也好,經營也好其實都不是什麼壞事……但我始終覺得就是演員吧,其實就那麼一點兒小道理,演員就是靠角色說事,然後這麼多年我也是這麼過來的。”
《二十四城記》裡有一句話能很好的诠釋陳寶國的做法:“如果想做一個真正的演員,或者想做一個藝術家,你應該跟觀衆保持距離。”
意思就是演員不僅要有好的演技,更要有好的隐藏功力,不能讓觀衆對你熟悉的過分透徹,否則你就難以塑造角色。
就像近年來頻繁在綜藝中露臉的的沈騰、沙溢、李晨、鄭凱等人,在電影中就讓群衆不自覺的出戲,拍戲效果打了折扣。
除了戲裡“自殘”式的付出、“結怨式”的接戲和戲外“退隐式”的低調,陳寶國對于金錢和名利一直也是保持冷處理。
一次采訪中,主持人戲谑的提到借錢的事,陳寶國坦誠的說自己确實沒有銀行卡,而且兒子陳月末很小在外留學,他們夫妻對孩子的養育也是“窮養”,每周僅給他五英鎊生活費,折合人民币四十多塊錢,作為明星的兒子,陳月末還得冒雨打工送報紙、當球童掙生活費。
陳月末說:“父親是我的榜樣,他告訴我你長大了必須學會面對三樣東西:一是面對孤獨,二是學會選擇,三是要學會負責任。”
陳寶國這樣教育孩子,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忠于自己18歲時做出的當演員的選擇,且願意用一生的辛勞和付出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對看自己作品的觀衆負責,為了這份責任,為了下一個角色,甯肯減少收入,也要守住寂寞。
在攀比風氣濃厚的娛樂圈,陳寶國始終是一衆老戲骨裡的一股清流,戲比天大,拿作品說話,同時行走江湖,對自己和家人的言行也有着極高的規範。
有人說上《演員的誕生》當評委也是前輩們對演藝界的貢獻,其實想要有貢獻,何必非得上節目,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留此給後輩,便功德無量。
-END-
【文 | 黑小荳】
【編輯 | 語非年 】
關注@柴叔帶你看電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大染坊》18年過去,演員大變樣,女主被遺忘,龍套成娛樂圈頂流
被身材耽誤的柳岩,從三線小藝人到一線女星,她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