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作者:娛樂三國

最近,許久未露面的李承鵬突然在朋友圈發文,怒撕昔日好友高曉松。

而且李承鵬不僅隻罵了一次,又連續數次發文炮轟高曉松,還“曝了”有關高曉松的一些“黑料”。

李承鵬一批高曉松:《曉說》文案靠助理代筆,表演型人格,“演着演着就當真了”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李承鵬寫了篇小短文回憶了自己與高曉松曾經的一些事情,還爆料稱高曉松做的《曉說》是代筆。

這篇短文先提到了分别發生于十年前和九年前高曉松的部分言論。

大約十年前,在北大新書論壇上,高曉松曾挪揄現場的80後青年稱,“我就不明白了,你們丫為什麼一定要哭着喊着買房,我就在北京租房子住。”

李承鵬則反駁稱,“你(高曉松)在北京租房住,可你在美國買了永久産權的大宅子”,“站岸上的嘲笑蹲水裡的,這就無恥了”。

九年前,有天晚上,高曉松稱:“我特麼最讨厭那些天天批評國家這不好那不好的人。”李承鵬則表示:“我特麼最讨厭拿着美國綠卡跟我談愛國的人”。

除了點出高曉松曾經這兩番言論,李承鵬還爆料高曉松的《曉說》節目,實際上是拿着一位清華女博士助手幫忙寫的文稿做的。李承鵬認為,做視訊有文案團隊沒什麼,但高曉松“演着演着就當真了”,還批判高曉松是“表演型人格”。

文章最後,李承鵬表示:“我(李承鵬)對此人隻有一個看法:但凡有一點點裝逼的機會,他(高曉松)不惜親自出演矽膠”。

李承鵬還批評高曉松“不學無術”,不過用“矽膠”這種詞彙形容高曉松,足見二人關系已經嚴重撕裂。

此文發出後,高曉松并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但李承鵬似乎還沒有“解氣”,又轉發了一篇描述其與高曉松關系的自媒體文章,繼續批判。

李承鵬二批高曉松:他還在裝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李承鵬第二次評論高曉松時,直呼其為“高雞賊”。并且表示本來不想再撕,但是高曉松還是在裝。李承鵬引用了一篇題為《李承鵬把高曉松的皮給扒了》的自媒體文章中的一段話:“高曉松現在到處晃悠掙錢,是現代文人成功代表,老了會後悔;李承鵬則會一直閉關,老了就老了,但至少能求得個心安。”

最後,又以“平生所恨,雞賊”作為本文結尾。

這篇《李承鵬把高曉松的皮給扒了》一文,主要回顧了李承鵬與高曉松曾經的經曆;另外,李承鵬引用的文章中那段話,出自2018年4月時,百度貼吧“李承鵬吧”一位網友對高李二人的評價。

這第二次痛批後,高曉松依然沒有回應,李承鵬第三次批判接踵而來。

李承鵬三批高曉松:文人相輕是居委會大媽邏輯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這一次李承鵬繼續轉發上述自媒體文章,并且否認自己針對高曉松的批判是“文人相輕”。他用高曉松在“曉說”中曾透露在國外“做了丢人之事便假裝是日本人”的經曆,諷刺高曉松人品拙劣。

對于這第三次批評,高曉松依然沒有回應。

李承鵬所言未必屬實,或隻是發洩情緒

有關李承鵬的“爆料”内容是否屬實,尚無法确定。三言财經查證發現, 在2018年時的一期《曉說》節目中,高曉松的确講了一個自己因在國外餐館有“不文明”行為,被餐廳經理要求趕出門後,哼了一曲日本歌曲,假裝自己是日本人的經曆。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但嚴格來說,“曉說”這檔節目本身不是紀實性質欄目,高曉松所描述的經曆或多或少有些“誇張”成分。例如這個“被趕出餐廳”一事,高曉松稱自己不知道餐廳隻提供面包片,要求對方提供蘑菇、香腸等食材。結果被餐廳經理以“不尊重當地文化”為由趕出門。為了不給“中國人丢臉,便唱了首日本歌”。

這個經曆從邏輯上而言比較反常,即使餐廳要求“尊重本地文化”,也不會在外地遊客不知情情況下就貿然趕人;而“哼唱日本歌曲假裝日本人”也未必屬實,或許隻是高曉松的一個段子。

但無論李承鵬所言是真是假,他現在對高曉松“恨之入骨”的确是十分真切。其實兩人曾經不說是“鐵哥們”,也是關系不錯的朋友;如今形同陌路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

兩人結怨或源自李承鵬對高曉松母校的嘲諷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早在2010年時,高曉松和李承鵬關系還是相當不錯的。比如2010年9月,高曉松微網誌中還提到自己與鄭淵潔、李承鵬、蔣方舟等人“談笑甚歡”。而且高曉松的行文語境,也未顯露其與李承鵬有何過節。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到了2011年1月4日,高曉松還轉發李承鵬推銷自己寫的書的相關微網誌,并且表示願意親自幫其到北大賣書。

到此時,高李二人的關系還比較和諧,但兩人交惡的線索出現在高曉松幫忙賣書這條微網誌發出後的第三天。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2011年1月6日,高曉松發微網誌回顧了自己在北大幫李承鵬賣書的經曆。雖然文末仍然強調他們依然是“哥們”,但是不難看出高曉松這條微網誌中已然透露雙方在個人觀點上有着不同的看法。

高曉松稱,在幫忙賣書期間,再次演變成與王小山、王克勤以及李承鵬等人的“幾台大型鐵古筝的辯論”。之後高曉松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同時強調“雖然觀點迥異,但和大家依然是哥們”。

這說明當時高曉松和李承鵬之間的沖突已經開始顯現,但主要是觀點不同。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但僅四個月後,雙友善爆發了嚴重沖突,李承鵬和高曉松公然決裂。事情起因是當時高曉松忽然發文宣布自己已“取消對所有憤青精英簡稱公共各種分子之關注”。原因則是認為這些人“嘩衆取寵之心太盛:處處激進為出人右,每每立論而不證明”。還形容這些人為“和唱歌的有一比:嗓門大沒腦子的多,淡定唱動人心者少”。

該微網誌發出後,立刻被李承鵬轉發批評稱“最看不起拿着美國綠卡跟我談的爺了”。李承鵬當時表示,“我還正屬于那憤青型的,榮幸被高校長取消了。”“不過說了清華大食堂,就殺群馬者道旁兒也”。

高曉松則評論稱,“你沒綠卡是以你有真理,好邏輯!你赢了!”。

這件事乍一看,頗有些兒戲的味道。似乎高曉松暗指李承鵬是“憤青”,然後取關他後,李承鵬氣不過,拿“綠卡”問題說事。

于是雙方互罵決裂。

但實際原因可能和李承鵬所言中提到的“清華大食堂”有關。

2011年4月24日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然而,李承鵬于2011年4月25日撰寫一篇題為《清華大食堂》的部落格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李承鵬将清華大學嘲諷為“清華大食堂”,稱清華“用食堂的思路辦學,不見學者三千,隻見食客如雲”。

随後,高曉松宣布取關李承鵬。

是以,雖然二人決裂真實原因并不明确,但當時很多網友認為就是因為李承鵬對清華的評價,讓高曉松這位“清華學子”不滿,二人是以決裂。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當時二人在微網誌上圍繞着“綠卡”等問題開展多輪罵戰,引發媒體和網友“吃瓜”。

李承鵬炮轟高曉松:《曉說》文稿是清華女博士所寫,表演型人格

從那時起,兩人已經注定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同處一室。如今高曉松微網誌中已經沒有任何有關李承鵬的内容。

文人相輕

雖然李承鵬強調自己和高曉松交惡并不是所謂的“文人相輕”,其對高曉松的批判字裡行間也多數圍繞着“綠卡”問題展開。

但縱觀兩個人從好友到交惡的過程,鬧到如今這個地步更多的是雙方觀點立場不同,用“文人相輕”來形容其實并無不妥。

上個世紀90年代,李承鵬畢業于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随後成為體育記者。同時,因為李承鵬在當體育記者時期,勇于揭露很多足壇的黑暗面,使得他獲得極高聲譽。

離開體壇後,李承鵬開始投入到文章寫作當中,其文章作品主要反映當時社會上的種種問題。

高曉松的人物履曆也廣為人熟知,出身于進階知識分子家庭,于1988年考入清華大學。在校期間和老狼等人組建樂隊,創作了很多當時脍炙人口的歌曲。1991年,高曉松退學,開始逐漸踏入影視、音樂圈。

高曉松也在商場頗有作為,1996年創辦“麥田音樂”;2000年受聘擔任搜狐網娛樂事業發展總監;2001年擔任新浪網文化事業戰略顧問;2012年加入恒大音樂公司,任董事音樂總監;2015年高曉松加盟阿裡音樂。

總而言之,李承鵬和高曉松都屬于擁有較高知名度的人,二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一度非常高。不過,兩人的出身以及生活經曆完全不同,最終走向決裂或許有其必然性。

那麼對于兩個頗有影響力的人來說,“持綠卡”這種話題争論不該成為關注的核心方向,而應該利用好自己的影響力,為推動社會發展做出積極影響。

有一說一,近年來,有關李承鵬和高曉松二人的争論并不少。那麼身為公衆人物,應當更加謹言慎行。互相指責對方的問題,不如多注意自己言行造成的種種影響。

來源:三言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