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一蟲:碧蛾蠟蟬

每日一蟲:碧蛾蠟蟬
每日一蟲:碧蛾蠟蟬

[為害症狀]

成蟲、若蟲刺吸寄主植物枝、莖、葉的汁液,嚴重時,枝、葉上布滿白色蠟質物,緻使樹勢衰弱。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通過修剪,使柑橘園通風透光,破壞其生長和繁衍場所;及時将卵枝剪除,集中燒毀;若蟲盛發期用掃帚掃落若蟲,放雞鴨啄食。(2)實體防治:成蟲期可用黃闆誘殺。(3)生物防治:可噴灑每毫升含800萬孢子的白僵稀釋液。(4)化學防治:噴藥殺蟲應掌握在若蟲盛發期,并結合地面噴藥。可選用15%茚蟲威乳油2500-3500倍液、22%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4500倍、10%氯氰菊酯乳油3500倍、10%聯苯菊菊酯乳油3500倍液、480g/L毒死蜱懸浮劑1000-2000倍、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

[形态特征]

成蟲形态與青蛾蠟蟬相似,體長7毫米,翅展21毫米,黃綠色,頂短,向前略突,側緣脊狀褐色;額長大于寬;複眼黑褐色,單眼黃色;前胸背闆短,中胸背闆長,上有3條平行縱脊及2條淡褐色縱帶;腹部淺黃褐色,覆白粉;前翅寬闊,外緣平直,翅脈黃色,脈紋密布似網紋,紅色細紋繞過頂角經外緣伸至後緣爪片末端;後翅灰白色,翅脈淡黃褐色;足胫節、跗節色略深;靜息時,翅常縱疊成屋脊狀。卵紡錘形,長1毫米,乳白色。若蟲老熟時體長8毫米,長形,體扁平,腹末截形,綠色,全身覆以白色棉絮狀蠟粉,腹末附白色長的綿狀蠟絲。

[生活習性]

大部分地區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枯枝的卵窩越冬。第二年5月上、中旬孵化,若蟲多分散為害,吸食寄主植物的汁液,分泌白色蠟質物。7-8月若蟲老熟,羽化為成蟲,繼續為害,至9月受精雌成蟲産卵于小枝條表面和木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