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1. 肩關節 Buford 複合體

Buford 複合體的發生率約為 1.5%,表現為前上盂唇缺如,盂肱中韌帶索狀增粗。增粗的盂肱中韌帶直接附着于肩胛盂上。

存在 Buford 複合體時,通過關節腔上半部的 MRI 軸位圖像上,可以顯示增厚的盂肱中韌帶緊鄰關節盂邊緣, 相應區域盂唇缺如,類似盂唇撕裂。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肩關節 Buford複合體:關節腔上部分壓脂 T1WI 軸位 MR 關節造影片 (A)顯示增粗的盂肱中韌帶(箭)緊鄰關節盂邊緣,并伴盂唇缺如(箭頭)。同受檢者壓脂TWI矢狀位MR關節造影片 (B)顯示索狀增粗的盂肱中韌帶(箭)

Buford 複合體可通過評估肩關節穩定性的 MR 成像、MR 關節造影或關節鏡檢查診斷。

如果将 Buford 複合體誤診為盂唇撕裂,經手術将其錯誤地連接配接到關節盂軟骨的頸部,肱骨旋轉和上擡将會引起劇烈的疼痛和活動受限。

鑒别診斷:

Buford 複合體容易和盂唇下孔或病理性盂唇撕裂相混淆。

MRI 斜矢狀位圖像中識别增粗的盂肱中韌帶有助于避免将 Buford 複合體誤診為盂唇撕裂。

如果鄰近的上盂唇和前下盂唇未見異常征象,就需要懷疑有 Buford 複合體的可能。

2.Parsonage-Turner 綜合征和四邊孔綜合征

Parsonage-Turner 綜合征患者失神經肌肉的最早改變是 MRI 水敏感序列呈現彌散的高信号,例如 STIR 序列或者 T2 權重序列;而在 T1 權重圖像上信号正常。

幾周之後在亞急性期至慢性期階段,失神經肌肉萎縮,表現為肌肉體積縮小,并且由于脂肪浸潤T1WI信号增高。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Parsonage- Turner 綜合征:MRI T1WI 冠狀位圖像(A)顯示三角肌(粗箭)、岡下肌(細箭)、小圓肌(箭頭)脂肪浸潤及萎縮。同一患者的 MRI TIW1 矢狀位圖像(B)顯示岡上肌(粗箭)、岡下肌(細箭)、小圓肌(箭頭)脂肪浸潤及萎縮

四邊孔綜合征的 MRI 征象包括小圓肌萎縮,較少見的有三角肌萎縮,是由于慢性壓迫引起肌肉體積縮小及脂肪浸潤。

診斷 Parsonage- Turner 綜合征,對 MRI 征象必須結合患者的臨床病史。四邊孔綜合征者的 MRI 圖像通常在四邊孔區沒有結構上的異常,但出現繼發性失神經肌病的征象。

Parsonage- Turner 綜合征是一種少見的、自限性疾病,以突然發作的非外傷性肩痛伴進行性上肢帶肌萎縮為特征。

四邊孔綜合征的臨床特征是肩關節前内側鈍痛,疼痛在上臂前屈、外展及外旋時加重。

包括肩關節本身的異常,如肩袖撕裂、撞擊綜合征及盂唇撕裂。

對肩痛及肩部無力者推薦 MRI 檢查,其對上肢帶肌失神經損傷的信号異常很敏感。

3. 肩峰小骨

肩峰小骨是一塊額外骨,在正常人群中出現機率為 7%-15%。肩峰小骨是由于肩胛骨發育過程中肩峰骨化中心與主體骨未融化而産生。肩峰小骨在肩關節腋位 X 線平片上容易顯示,但在 X 線前後位片上卻難以顯示。

肩峰小骨在 MRI 軸位圖像上顯示最理想,通過一個可動關節或者軟骨結合連接配接于肩峰底部,切勿誤診為骨折。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MRI 中等權重成像的軸位(A)、冠狀位(B)、矢狀位(C)顯示未融合的肩峰骨化中心(箭)

肩峰通常是由多個骨化中心融合而成,一般完成時間是在 25 歲左右。有臨床症狀者的 Ⅹ 線平片上發現肩峰小骨,應當進一步檢查尋找是否存在肩袖病變。肩峰小骨可能與肩袖撞擊有關。

肩峰小骨可能與肩峰遠端骨折相混淆。

肩峰小骨存在時,易發生肩袖撞擊,正常肩關節 MRI 檢查能發現肩峰小骨的存在。

4. 肩關節内部撞擊:

肩關節後上盂唇病變同時伴有岡上或岡下肌肌腱内部撕裂、肱骨頭後部關節面下囊變等系列異常,可以确定肩關節内部撞擊的診斷。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肩關節内部撞擊:肩關節外展、外旋位的壓脂 T WI MR關節造影片(A)顯示岡上肌肌腱關節側的部分性撕裂(箭頭)。同一患者的壓脂T1WI軸位MR關節造影片(B)顯示後盂唇變鈍并瘢痕組織形成(箭頭)。同一患者的壓脂T2WI冠狀位MR關節造影片(C)顯示肱骨頭後部的骨髓水腫(箭)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壓脂 T1WI 軸位 MR 關節造影片顯示肱骨頭後部的囊變(箭)

肩關節内部撞擊,又稱後上撞擊,多發生于需要極度地外展、外旋肩關節的投擲運動員中。肩袖與後上盂唇撞擊是引起投擲運動員肩後部疼痛的原因。肩關節後上部疼痛的病患有時與肩關節前部不穩定有關。

MRI 圖像上囊變通常發生在肱骨頭後上部的裸露區域,肱骨大結節後方。

後方的囊樣變同時出現肩袖和後上盂唇異常改變,可以診斷肩關節内部撞擊。有時偶爾會發現肱骨大結節後方骨内出現與關節相通的囊性竈。

5. Hill-Sachs 損傷與肱骨頭後外側扁平部

盂肱關節前脫位,肱骨頭後外側會撞擊前盂緣,進而導緻肱骨頭此區域的壓縮骨折,即 Hill- Sachs 損傷。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Hill - Sachs損傷:肱骨上段内旋位片(A)顯示Hill- Sachs損傷(箭頭)。同一患者的壓脂T2wI軸位MR關節造影片(B)顯示Hill- Sachs損傷(箭頭)在喙突水準以上

肱骨近端包括肱骨頭、大結節、小結節,以及肱骨解剖頸和外科頸。肱骨頭是圓形的,其後外側部分稍扁平。

肱骨頭近端後外側的解剖特征可能類似于 Hill- Sachs 損傷。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肱骨頭後外側扁平部: MRI T1WI 軸位片顯示肱骨近端後外側正常的解剖凹陷(箭頭)位于喙突水準以下

區分正常解剖改變與 Hill- Sachs 損傷的一種方法是, Hill-Sachs 損傷發生于喙突水準或喙突水準以上。

鑒别診斷:

MRI 軸位圖像上肱骨頸低于喙突水準,是以不應将其與 Hill-Sachs 損傷相混淆。

有時候肱骨頭上的溝狀缺損和 Hill- Sachs 損傷可能與肱骨大結節骨折相混淆。

6. 肱骨骨幹近端紅骨髓和髓内惡性良性腫瘤

成年人中軸骨内殘留有紅骨髓,此外紅骨髓也會存在于股骨與肱骨近端幹骺端。正常成年人肱骨近端骨髓區域可觀察到紅骨髓。MRI T2WI,壓脂 T2WI 或者 STIR 序列圖像上紅骨髓不會呈現明顯的高信号,也不會伴有鄰近骨皮質破壞或者軟組織腫塊形成。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紅骨髓:MRI T1WI 冠狀位圖像(A)顯示骨骺(箭頭)和幹骺端(箭)信号局限性輕度降低。同一患者的壓脂T2WI 冠狀位 MRI 圖像(B)顯示骨骺(箭頭)和幹骺端(箭)信号不能被完全抑制

紅骨髓通常雙側對稱性分布,侵襲性病變的 MRI 特征與之不同, T1WI 上信号減低。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白血病浸潤:MRI T1WI 冠狀位圖像(A)顯示幹骺端的明顯低信号區(箭頭)。同一患者的壓脂T2WI 冠狀位MRI圖像(B)顯示明顯的高信号區(箭頭)

根據病變的組織學類型、細胞類型、含水量的多少,以及是否有纖維化、壞死、出血或發炎反應,其 T2WI 上信号各異。

包括骨髓逆轉化、骨髓浸潤或取代、骨髓耗竭及骨髓水腫。

7. 肩關節外展、外旋位的 MR 關節造影:前盂唇撕裂

行 MRI 關節造影時,采用肩關節外展、外旋(ABER)位診斷肩袖部分性撕裂及一些類型的盂唇撕裂較傳統體位更敏感。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肩關節外展、外旋(ABER)位MR肩關節造影的壓脂TW圖像顯示前下盂唇(箭頭)及岡上肌肌建(箭)的撕裂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肩關節外展、外旋(ABER)位MR肩關節造影壓脂TW圖像顯示岡上肌肌腱關節側的部分性撕裂(箭)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肩關節外展、外旋(ABER)位MR肩關節造影的壓脂TM圖像顯示前下盂唇撕裂(箭頭)及岡上肌肌腱關節側的部分性撕裂(箭)

ABER 位 MRI 關節造影,前下盂唇撕裂最敏感的征象是顯示對比劑進入盂唇與關節盂間的裂隙中。

不完全性前盂唇撕裂定義為未累及盂肱下韌帶深層纖維和肩胛骨前部骨膜的撕裂,對比劑充滿前盂唇底部的裂隙,行程很短,終止于肩胛盂骨質邊緣。

Bankart 損傷在 ABER 位 MR 關節造影圖像上的征象是對比劑充滿前盂唇底部的裂隙,此裂隙較不完全性前盂唇撕裂更寬、更深,偶爾還會出現對比劑環繞肩胛盂骨質的邊緣。

8. 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

X 線平片顯示未分離或分離的骨片和肱骨大結節部位骨皮質缺損。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前後位(A)、 Grashey位(前後斜位)(B)及腋位X線平片(C)顯示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箭)請注意小結節(箭頭)在腋位Ⅹ線平片上的表現

肱骨大結節是岡上肌、岡下肌和小圓肌的附着處。單純大結節骨折不常見。臨床檢查很難區分單純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和肩袖撕裂。但因為二者的治療措施不同,二者的差別非常重要。未發生移位的肱骨大結節骨折常與肱骨外科頸骨折及肩關節前脫位伴随發生。

有時會将肱骨頭的溝狀缺損或者 Hill- Sachs 病損誤認為肱骨大結節骨折。

Ⅹ 線平片上,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可能并不明顯,懷疑肩袖撕裂的患者,一般都需行 MRI 掃描,有時此類病患可能偶然顯示肱骨大結節區域的骨髓水腫,提示隐匿性撕脫性骨折的診斷。

9. 肩關節後脫位

當肱骨頭向後脫出時,同時移位于後盂緣外側,是以在正位投照時,會出現肩關節間隙增寬。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肩關節後脫位:肩關節X線前後位片(A)顯示的槽形線(箭頭),提示嵌入骨折。同一患者的 MRT1WI 軸位圖像(B),顯示肱骨後脫位後骨頭前内側反 Hill- Sachs 骨折(箭頭)

肩關節後脫位時,肱骨頭的前内側可見兩條平行的皮質線。

其中一條是肱骨頭的骨性關節面,另一條是槽形嵌入骨折的邊緣。反 Hill-Sachs 骨折是指繼發于肱骨後脫位的肱骨頭前内側嵌入骨折。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肩關節後脫位:患者肩關節 CT 掃描,顯示肱骨後脫位,肱骨頭前内側反Hill- Sachs骨折(箭)

反骨性 Bankart 骨折是指繼發于盂肱關節後脫位的關節盂後下緣骨折。

肩關節後脫位的首要問題是做出診斷,初診患者漏診率超過50%

肩關節腔積雪或上肢淋巴水腫時,X 線正位片上出現肩關節間隙增寬,容易與肩關節後脫位相混淆。

10. 肩關節假性半脫位:

肱骨頭下移呈半脫位狀态。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肩關節假性半脫位:A.肩關節前後位 Ⅹ 線平片顯示肱骨頭向下半脫位;B.肩關節前後位X線平片顯示肱骨頭向下半脫位。請注意肱骨近端的骨折(箭)

識别肱骨頭向下半脫位,即肩下垂,非常重要。伴有骨折的肩關節向下半脫位是一種相對輕型的損傷。可能因一些醫源性幹預過程導緻。

當診斷出現疑慮時,應行上臂懸吊上擡體位 X 線平片或關節腔抽吸後重新 X 線平片檢查,可能會有所幫助。

11. 肱骨頭假性囊腫:

位于肱骨近端外側的骨小梁稀疏區在年輕人的 X 線片上可以很明顯。在年長者由于肱骨近段骨小梁的減少,該小梁稀疏區不那麼明顯。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肱骨頭假性囊腫:A.肩關節前後位Ⅹ線片示一骨小梁稀疏區(箭頭)位于肱骨近端外側部;B.肩關節前後位Ⅹ線片示一骨小梁稀疏區位于肱骨近端外側部

雖然骨髓瘤、巨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和轉移性病變可發生于肱骨頭并類似于假性囊腫,但這些病理過程可憑諸如骨皮質破壞、出現骨膜新生骨、侵犯範圍更加廣泛和邊界不清楚而與假性囊腫鑒别。

當不能确定這個 X 線透光區是真正的病變還是假性囊腫時,MRI 在鑒别上很有價值,可以顯示是正常骨髓還是惡性良性腫瘤組織。

12. 肩關節上盂唇自前向後撕裂與盂唇下孔/隐窩

肩關節上盂唇自前向後( superior labral anteroposterior,SLAP)損傷通常是指以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附着處為中心的上盂唇撕裂。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SLAP 撕裂:壓脂 T1WI 冠狀位 MR 關節造影片顯示上盂唇撕裂,對比劑進入盂唇内(箭頭)

盂唇下孔位于肱二頭肌腱附着處的前方,包括前盂唇。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盂唇下孔:壓脂T1WI 冠狀位 MR 關節造影片(A)顯示前上盂唇缺如(箭頭)。同一受檢者的壓脂 T1WI 軸位 MR 關節造影片(B)顯示前上盂唇與關節盂軟骨分離(箭頭)。同一受檢者的壓脂T1WI矢狀位 MR 關節造影片(C)顯示前上盂唇缺如(箭頭)

盂唇下隐窩是位于關節囊韌帶複合體和關節軟骨上部之間的一個裂隙。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盂唇下隐窩:壓脂 T1WI 冠狀位 MR 關節造影片顯示上盂唇和關節盂之間的線狀裂隙(箭頭)

臨床診斷 SLAP 損傷十分困難。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非特異性肩關節疼痛,尤其是上擡或者交叉雙臂時。其他症狀還包括:爆裂聲、咔嗒聲、絞鎖、無力、僵硬和不穩。

盂唇下孔和盂唇下隐窩類似于 SLAP 損傷。盂唇下孔斜向内側,向内後方走行達關節盂,附着于前盂唇較低的位置。盂唇下隐窩邊緣光整,寬度通常小于2mm。

通常盂唇下隐窩不會延伸到肱二頭肌腱的後方。另外,關節軟骨的交界面在 MRI 斜冠狀位片上也容易誤診為 SLAP 損傷。一般而言,SLAP 損傷側向走行,而關節軟骨交界面與關節盂的皮質走行平行。

13. SLAP 撕裂和肱二頭肌肌腱盂唇複合體的正常變異

診斷 SLAP 損傷依賴于上盂唇出現信号和形态的異常。MRI 診斷 SLAP 損傷的特異性征象包括盂唇信号增高,延伸到或未延伸到肱二頭肌腱盂唇附着處,以及上盂唇撕裂。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SLAP:壓脂 T1WI 冠狀位 MR 關節造影片顯示上盂唇的撕裂(箭頭)

假性 SLAP 實際上是上盂唇和肱二頭肌腱起點之間的一個小裂隙。在 MRI 斜冠狀位圖像上顯示為充滿對比劑的深度不定的小裂隙。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假性 SLAP:壓脂 T1WI 冠狀位 MR 關節造影片顯示上盂唇與肱二頭肌肌腱起點間的小裂隙(箭頭)

肩關節上盂唇與肱二頭肌肌腱附着處之間的深裂隙可能類似于 SLAP 損傷。盂唇信号增高并不少見,可能與魔角現象或者盂唇退變有關。盂肱韌帶的部分容積效應也是造成這種假象的原因之一。

14. 盂唇撕裂和盂唇與關節盂軟骨間移行區

診斷盂唇撕裂依靠一些形态學的變化,例如缺失、磨損、分離、移位或變形。盂唇内出現關節液或者對比劑也是盂唇撕裂的一種征象。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盂唇撕裂:壓脂T1WI軸位 MR 關節造影片顯示對比劑延伸到盂唇(箭頭)

盂唇撕裂有時候表現為所有序列上局限性或彌漫性延伸到關節面的高信号,但是這一征象診斷盂唇撕裂的可靠性不高。

在标準 MRI 圖像短 TE 序列中,盂唇與關節盂軟骨間,即兩種組織結構的移行區域,會出現高信号,但在 MR 關節造影圖像上上述部位不會被對比劑填充。

盂唇與關節盂骨皮質之間是關節軟骨,特别在肩關節的上半部,在 MRI 軸位圖像該區域呈高信号易被誤診位盂唇撕裂。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正常的交界面:中等權重軸位 MRI 片顯示盂唇的纖維軟骨和關節盂透明軟之間的區域(箭頭),這種交界面容易誤診為盂唇撕裂

15. Kim 損傷

MR 關節造影圖像上,Kim 損傷表現為後下盂唇不完全性撕脫或者變平,盂唇一軟骨連接配接區域後傾,但關節盂軟骨和盂唇的位置關系保持正常。

15 個經典肩部疾病的影像學征象,值得一看

Kim 損傷:A.壓脂 T1WI 軸位 MR 關節造影片顯示後下盂唇變平(箭);B.壓脂T1WI 軸位 MR 關節造影片顯示後下盂唇的不完全性撕裂并盂唇後傾角增加(箭)

肩關節後下方的直接暴力作用于後下盂唇時,首先導緻盂唇深層纖維撕裂。最初時撕裂未累及盂唇軟骨連接配接部表面,如果關節鏡檢查時沒做深部探查,會造成漏診。MRI 有助于診斷這種盂唇深層的撕裂。

反 Bankart 損傷時,後下盂唇從關節盂上分離,同時并有肩胛骨後方骨膜的剝離。後盂唇骨膜袖套狀撕脫時,則是後盂唇連同完整的肩胛盂後方的骨膜一并剝離。

來源:醫看

【版權聲明】本平台屬公益學習平台,轉載系出于傳遞更多學習資訊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