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肯氏獸( 獸孔類)
年代:三疊紀早期
地點:非洲(南非)亞洲(印度)和南美洲(阿根廷)
大小:長3米
1985年,肯氏獸或其近親的頭骨被發現于澳洲,為岡瓦納大陸的存在又增添了證據。
該二齒獸亞目動物是完全适應了陸栖生活的食植動物,肢帶形成大塊骨闆,用于支撐巨大、笨重的軀幹。
肯氏獸頭雖大卻很輕,源于眼睛、鼻孔和颌肌的颞孔都比較大。滿嘴的葉子和樹根會被強力的角質喙翻來覆去,接着被無牙齒的颌部切割成碎片。
名稱:肯氏獸( 獸孔類)
年代:三疊紀早期
地點:非洲(南非)亞洲(印度)和南美洲(阿根廷)
大小:長3米
1985年,肯氏獸或其近親的頭骨被發現于澳洲,為岡瓦納大陸的存在又增添了證據。
該二齒獸亞目動物是完全适應了陸栖生活的食植動物,肢帶形成大塊骨闆,用于支撐巨大、笨重的軀幹。
肯氏獸頭雖大卻很輕,源于眼睛、鼻孔和颌肌的颞孔都比較大。滿嘴的葉子和樹根會被強力的角質喙翻來覆去,接着被無牙齒的颌部切割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