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 / 蔣偉 (煙台市博物館)
本文摘自《知識是力量》雜志
在南極洲發現的"怪奇物語"
2011年,來自智利的古生物學家來到西摩島的化石海岸,挖掘了許多化石,其中包括一塊28厘米長,20厘米寬的奇怪的橢圓形化石。面對這塊奇怪的化石,古生物學家們非常瘋狂,最終将其放入智利國家自然博物館的金庫中,稱其為"奇怪"。
表面起皺,留下一個明顯的溝壑,被稱為"怪異之物"的奇異化石
2018年,古生物學家朱莉娅·克拉克(Julia Clark)參觀了智利國家自然博物館,并在金庫中看到了"奇怪的東西"。茱莉亞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化石是一個雞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後最終得出結論,巨大的軟殼蛋是由龍生的,産卵的龍應該超過7米長。
白垩紀海王龍
"軟蛋"化石證明,龍沒有跳過産卵的步驟,但蛋在離開母親後立即孵化,小龍從殼中闖出,其餘的蛋殼沉入海底。事實上,從龍的繁殖方式來看,它們正在向卵的誕生方式轉變。南極"軟蛋"化石的發現讓我們對龍有了新的認識,龍是在白垩紀末期統治海洋的超級海怪。
南極"軟蛋"孵化恢複圖
恐龍神奇地産卵
偷獵龍的化石是在原角龍的巢穴中發現的,它的頭骨完全破碎,偷獵龍的名字代表了它偷蛋的習慣。直到1993年,古生物學家發現它實際上已經死在巢穴中,在恐龍蛋中發現了偷獵龍的胚胎化石之後,這種罵人的蛋龍才被诽謗。
通過研究近親火葬場孵化蛋的化石,科學家們發現,偷獵龍不僅不會偷蛋,還會像鳥一樣孵化。它們蹲在巢上,然後張開雙臂,用前臂上的羽毛阻擋有毒的陽光,而身體則在晚上保持卵的溫暖。産卵龍也是很有特色的,因為它們是雙輸卵管,是以一次兩個卵,如果仔細觀察偷蛋龍的巢穴,你會發現蛋果真的是一對一的圓形排列,并且會分成兩層。
偷獵龍的卵排列成一對一的環形
擁有雞蛋沒有什麼比一條齒龍更特别的了。巢的形狀不明顯,卵幾乎垂直插入沙子中。這種獨特的産卵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蛋殼破碎,還能保證胚胎的正常發育,實在是獨一無二!
在齒龍的巢中,卵垂直插入沙子中
恐龍蛋化石可能在他們的腳下
中國不僅是恐龍大國,也是恐龍蛋大國,在廣東省河源市、河南省南陽市、贛州市、江西省等地都發現了數以萬計的恐龍蛋化石。
儲存恐龍胚胎的恐龍蛋化石
我們如何識别恐龍蛋化石?首先,當然要看形狀,其實大多數恐龍蛋化石因為外力擠壓而不能有完整的圓形;
雖然不完整,但這種恐龍蛋化石保留了其基本形狀和獨特的蛋皮
其實即使記得要區分恐龍蛋化石,但面對真實的化石可能還是一張臉,畢竟這是依靠無數次的練習來練習一雙火眼金眼。這裡必須強調的是:恐龍蛋化石受法律保護,嚴禁交易,是以如果你确實發現了恐龍蛋化石,請記得把它們交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