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1971年到1973年,因為李小龍的出現,嘉禾連續出品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等影片,取得了票房大賣,影片也走出國門,走向好萊塢。

嘉禾的崛起一舉打破了邵氏一家獨大的局面。

彼時,邵氏還沒有“四大導演”的名号,但依舊憑借張徹的武俠片和李翰祥的風月片勢頭正猛。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1974年,李翰祥執導了風月片《聲色犬馬》。

“聲色狗馬,晝夜荒淫,國計民生,罔存念慮。”聲色犬馬又作“聲色狗馬”,泛指舊時代的娛樂方式。

顧名思義,影片的内容浮于片名。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聲色犬馬》由李翰祥執導,許冠文、白小曼、胡錦、谷峰、張沖主演,故事分為“聲“、“色”和“犬馬"三部分,典型的三段式。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其中,許冠文一人分飾三角,故事通過麻将館中的三姑六婆的八卦聊天來貫穿全篇,而影片也圍繞着一個“騙”字展開。

第一章:“聲”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故事從一排街面全是雀館的夜景中開始。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雀館中,人聲嘈雜,無論是新手還是雀迷們都在夜晚中一試手氣。

三姑六婆們的嘴裡開始街頭巷尾的議論,許冠文飾演的第一個角色傑美芳登場。

傑美芳自诩為名流人物,他是影評人、馬評人,雖然每天遊戲在光影、賽場之間,但他實則并沒有那麼光彩。

他甚至去小錄像館看少兒不宜的錄像帶,卻并不掏錢買票。

銀幕旁的字樣“鹽氏出品,必屬鹹片”頗為引人注目。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李翰祥太調皮,強力吐槽邵氏電影每部的開場字樣:“邵氏出品,必屬佳片”。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傑美芳行為怪誕,亂寫影評、亂派評馬貼士,卻躲不起胡錦的挑逗,慘被戲弄。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盡管自诩為“影評人”,但他連《巴黎最後的探戈》和馬龍白蘭度都不知道。

《香港最後的探戈》,李翰祥還真會玩。

傑美芳被胡錦戲耍,第一個故事便是“聲”。

第二章:“色”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許冠文的第二個角色是名醫吳新緊,他平素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樣,實則到處沾花惹草,連妻子都對他不放心。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因為他四處留情,結果被白小曼飾演的病人餘娟娟設局“仙人跳”,夥同大狗熊、大胡子勒索。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原來他的老婆也是幕後黑手,結果弄得吳人财兩空。

偷香的代價太大,第二個故事講述的是“色”的騙局。

第三章:“犬馬”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許冠文的第三個角色是“江郎”,江郎才盡,江郎“财”盡,因為在澳門賭場揮霍了老大的四萬塊,怕被人追殺,隻能一走了之。

黔驢技窮,人如其名,名副其實的“江郎才盡”。

《聲色犬馬》李翰祥的代表作之一 ,與其前作《風流韻事》、《一樂也》一樣,講述的人們追求娛樂而發生的風流趣事。

在雀館三姑六婆的口中,許冠文流連于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之中。

幾個小故事,劇本都很簡單,看似松散,但形形色色的人物,細節豐富,讓故事樂而不淫、充滿警世意味。

李翰祥的電影能拿獎果然不是蓋的。

正是因為《聲色犬馬》講述“騙”的成功,是以才有了1976年程剛的《賭王大騙局》,為後來的《賭神》系列影片開了先河。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女主白小曼,原名胡瑞梅,是中美混血兒,在影片中的大膽出演讓她一時之間人氣蓋過前輩胡錦、恬妮,迎來事業的高峰期。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因為這部影片,白小曼被邵逸夫贊許為未來的天皇巨星,更是在古裝大制作《傾國傾城》及《瀛台泣血》中定為珍妃的演員。甚至與美國華納公司合作新片,也特地為她安排角色。 但影片還沒有上映便自殺身亡,年僅十九歲。

47年前的邵氏影片,邵逸夫欽點女主在拍完電影後離世

白小曼自殺身亡的原因沒有定論,至今撲朔迷離,她去世的時候才18歲,離開校園也就才兩三年的光景。

但就是如此短暫的經曆,成為一段充滿傳奇的轶事,這在香港電影圈乃至世界電影圈都實屬罕見。

處女作亦變成最後遺作,一顆被重點培養的新星隕落。

聲色犬馬,流連忘返,或許,就是這光怪陸離的聲色世界,扼殺了這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