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份中央重磅檔案裡的看點

來源:海外網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國向世界莊嚴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

一年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了一份重磅檔案——《關于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這份檔案,對習近平承諾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标進行了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作為未來一個時期内指導“雙碳”工作的綱領性檔案,這份《意見》相當值得研究學習。

一份中央重磅檔案裡的看點

圖源:中國政府網

對中國來說,碳達峰、碳中和到底意味着什麼?

要知道,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中高速增長階段,碳排放總體上呈增長趨勢,尚未達到峰值。從時間上看,中國承諾的目标,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隻有30年時間,遠少于發達國家設定的50-70年的過渡期。

也就是說,中國将用史上最短時間,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降幅。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為何要設立“雙碳”目标?可以從兩個次元觀察。

在國際層面,氣候變化早已是全球無法忽視、必須共同面對的“灰犀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鄭重作出“雙碳”承諾,主動承擔碳減排國際義務,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從國内來說,“雙碳”承諾也不隻是一個大詞。高品質發展、維護能源安全、加強生态文明建設等,都離不開這項工作。

例如,在高品質發展階段,中國經濟調結構、轉方式任務依然繁巨,一些地區對傳統粗放式發展路徑仍存依賴,盲目上馬高污染、高排放項目的沖動依然強烈。“雙碳”目标的限制和時間表,能夠倒逼地方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優化能源産業結構。

“雙碳”工作并非單純做減法。綠色低碳轉型孕育着強大的“綠色動能”。

有機構測算,中國要實作1.5攝氏度的溫升控制目标,需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未來,大規模投資湧入低碳領域,顯然将帶來新的增長空間。眼下新能源汽車、清潔取暖等産業迅猛發展,就是綠色動能的執行個體。

《意見》說得很明确:實作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着力解決資源環境限制突出問題、實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

“重大戰略決策”“必然選擇”“莊嚴承諾”,足見“雙碳”工作是一項開弓沒有回頭箭的重大任務。在氣候變化面前,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置身事外,這項工作不是别人要我們做,而是必須主動做。

要開展、做好“雙碳”工作,得講究方式方法。《意見》提到,要遵循五大原則: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内外暢通、防範風險。

首先要明确,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整體概念,不可能某個地區、某個機關單打獨鬥,必須全國一盤棋。但中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發展情況不同,“雙碳”工作的開展條件存在差異,必須充分考量各地經濟基礎、碳排放情況等,從實際出發制定落實舉措。

“雙碳”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但風險意識、科學理念不能丢。目前中國仍處在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曆史階段,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時間視窗偏緊,技術儲備不足。在這些條件下,若不分輕重緩急、“運動式減碳”,很可能傷及相關産業的“筋骨”,甚至影響國家能源安全。

7月30日,在談到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時,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先立後破”。所謂“立”,就是要保證能源、産業等領域的安全,不能還沒“立”住就迫不及待要“破”,更不能因為想“搶頭彩”而脫離客觀實際和經濟規律。《意見》提出,要“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糧食安全、群衆正常生活的關系”。把握好這個原則,減碳不僅不會影響能源安全,反而是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

歸根結底,做好“雙碳”工作,還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熱衷于舉旗子、喊口号、造盆景,警惕借機炒熱點、炒概念、博眼球,盲目攀比完成時間等行為,更要反對“一刀切”,防止工作短期化、簡單化、粗暴化。

實作“雙碳”目标是一場硬仗,需要統籌處理多方面、多元度關系。

在目前階段,當務之急、重中之重是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意見》提出,要“開展鋼鐵、煤炭去産能‘回頭看’,鞏固去産能成果”,“未納入國家有關領域産業規劃的,一律不得建立改擴建煉油和建立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

這都是非常明确的硬性要求。可見,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進産業結構轉型更新,中央是下了決心的。

從長遠看,要做好經濟社會的全面綠色低碳轉型。例如,發展綠色低碳産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發展節能低碳建築、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強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等等。在這些方面,《意見》同樣提出了許多具體措施。

對“雙碳”工作來說,《意見》的安排部署涵蓋方方面面,是管總、管長遠的。

不久前,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司人峰會上,習近平向全世界宣告:為推動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中國将陸續釋出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建構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所謂“1+N”政策體系,“1”就是這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意見》,舉旗定向、謀篇布局;“N”則是分領域、分行業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保障制度。“1+N”共同構築起目标合理、主次分明、各有側重、銜接有序的“雙碳”工作政策體系。

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來說,中央頂層設計已經就位,接下來就是從政策設計轉向謀劃、行動。怎樣把低碳、減碳和調結構、促改革有機連接配接,是對各地區各機關真正的考驗。

文/木其堅

編輯/鐘祺、山秋

來源:學習小組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