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望所歸,《沙丘》上映。

為何期待?
一方面。
佐杜洛夫斯基、雷德利·斯科特、大衛·林奇……
這些影史上發着光的名字,一個個倒在這龐大的科幻黑洞。
它是全世界偉大電影人的“詛咒”。
另一方面。
以《沙丘》為靈感的《權遊》《星戰》等作品,相繼“封神”。
它又是無數牛逼影人的“缪斯”。
一次次名導折戟、撲街。
擋不住人們繼續遐想——《沙丘》影視化的上限,究竟在哪?
今天,終于盼來了。
“神”與“神”的碰撞。
導演維倫紐瓦,被稱為當代“電影的神”;《沙丘》,是科幻文學的“神”。
看這些神仙打架之前,Sir覺得有必要做些準備。
必須承認:
《沙丘》肯定大片,更是所謂有“觀影門檻”的電影。
門檻來自它的龐大、厚重、哲思,更來自于它刻意對觀衆想象力發起的挑戰。
是以在電影正式上映前。
比起深度的評論和分析,Sir想為毒飯們先做一些背景知識的補充。
《沙丘》究竟是一本怎樣的小說?
它隐喻了哪些現實?
電影《沙丘》,又講了原著哪一部分的故事?
相信Sir。
跨過“門檻”,登上“沙丘”,迎接你的。
将是前所未有的廣闊與震撼。
01
前方戰報
雖然沒正式上映,但《沙丘》在全球都有媒體和業内放映。
國内。
豆瓣7.6,乍看不算高,但“好于79%科幻片”,起碼證明它在“科幻”這一垂類,被大多數影迷所接受。
國外反響強烈許多。
中美兩大市場還沒開倉,但《沙丘》在全球其他地區目前已經斬獲1.3億美元(據說成本約1.65億美元)。
爛番茄新鮮度88%,IMDb8.3,跻身Top150。
其實對這樣一部電影,Sir覺得目前評分參考意義不大。
正如外媒被傳播得最廣的一句評價。
無關好壞。
它關于私人的感受:
當下看《沙丘》
就像1968年看《2001太空漫遊》
02
改編黑洞
拍出《沙丘》,有多難?
前有邪典片教父佐杜洛夫斯基。
耗費四年,斥巨資精心籌備。
有多壕?
據稱,當時準備加入的大神們,包括歐洲頂級漫畫家讓·墨比斯;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畫家達利、編導演一身的奧遜·威爾斯,頂流巨星阿蘭·德龍做演員;迷幻搖滾先鋒平克·弗洛伊德配樂……
有多精心?
一張張驚精細描摹的場景設計圖,一幅幅想象力豐富大膽的人物、怪物手稿。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可惜,因為3小時的拍攝時長、500萬美金的預算請求都沒有得到制片公司準許。
成為影史中“最完美的遺憾”。
之後,《沙丘》改編權來到雷德利·斯科特手上。
雷老爺親自上手,反複打磨劇本,但因為手上還有《銀翼殺手》和《異形》要拍,半路退出。
幸好。
他最終還是讓我們看到了,“恐怖版的《沙丘》”。
△ 圖一《沙丘》原手繪稿與圖二《普羅米修斯》場景對比,出自同一設計師H·R·吉格
最終,《沙丘》落到大衛·林奇手上。
他憑借《穆赫蘭道》譽滿全球之前,曾潛心三年制作《沙丘》。
拍是拍完了,片子也上映了。
但,它成為大衛·林奇導演生涯的恥辱。
據導演本人說,片方預算不斷收緊,還請了個奇爛無比的剪輯師,一氣之下不願在片尾署名。
甚至,新版《沙丘》開拍時,大衛提都不想提。
真相不得而知。
Sir也确實不相信,這會是他拍出來的東西……
當然,《沙丘》并非完全沒救。
至今最被觀衆認可的版本,“一美”詹姆斯·麥卡沃伊主演的三集迷你劇《沙丘之子》。
它讓人窺見最接近“沙丘”世界觀的氛圍:
空間疏離,色調昏黃,配樂迷幻……
以及。
未來人體精華。
△ 詹一美半裸戲含量99%
03
科幻聖經
為什麼《沙丘》難拍?
繞不過四個字:科幻史詩。
科幻,不僅意味着未來感,和先鋒、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文學性、哲學性。
全篇共6本。
人物分3大派系 ,3大家族 ,5大族群。
如果加上粉絲和作者兒子編撰的補充故事,系列上百本。
作者弗蘭克·赫伯特在1965年将其出版,創作耗費8年,獲得榮譽包括但不限于,科幻文學最高獎的星雲獎、雨果獎(《三體》火爆正是因為獲得了雨果獎)。
如此宏偉龐雜的故事,Sir今天當然不可能複述。
甚至難以簡單概括。
但有幾句評價,可以讓毒飯們大概了解《沙丘》的重量和氣質。
“《沙丘》是科幻小說的《聖經》。”(來源不可考)
“除《指環王》外,我不知道誰可以與它相提并論。”(《2001太空漫遊》原作者亞瑟·克拉克)
“第一次讀《沙丘》,感覺就像在沒嗑藥的情況下,體驗到磕了藥的迷幻(當然我不贊成嗑藥)。”(佐杜洛夫斯基)
04
維倫紐瓦
如果你還沒記住這個名字,Sir都替你急了。
丹尼斯·維倫紐瓦。
繼諾蘭“諾神”後,世界主流電影圈公認的新晉“維神”。
神。
主要在于,他不僅從沒拍過爛片,更連一部平庸之作都沒有。
最重要的。
他可能就是當下最适合拍《沙丘》的導演。
本人即“沙丘迷”。
他年少時被《沙丘》迷住,劇組演員都知道:“他一生都在腦海中構思這部電影。”
可沙丘迷衆多,為什麼偏偏是他?
在Sir看,維倫紐瓦是一位尖刻與詩意共存的導演。
他的鏡頭裡——
是無聲燃燒的焦土之城,是昏黃靜谧的墨西哥邊境,是水墨畫般朦胧的地外文明,是空曠冷淡的未來廢墟……
而在這些鏡頭最深處。
他總能捕捉到人性最醜陋或最優美的時刻。
維倫紐瓦不止一次提過:“恐懼”是他的靈感來源。
這與《沙丘》不謀而合——“恐懼所過之處,不留一物,唯我獨存。”
說到底。
對于創作者來說,這恐懼,便是敬畏。
而正是因為敬畏。
才能于這宏大與渺小之間,找到不失自我的表達支點。
05
電影沙丘
聲明:以下内容涉及輕微劇透,不影響觀影。
如此龐大的故事,電影《沙丘》拍了哪些?
維倫紐瓦并沒有放任自己的野心。
本片僅節選原著第一部的前半部分。
雖說如此,故事也并不“簡單”。
預告片來一波:
電影類似一次《沙丘》的前情介紹。
一萬年以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沙丘》給出了答案:
曆史車輪滾滾向前。
而人類文明,卻永遠似曾相識。
故事開始于一次人類文明的倒推:
人類和人工智能開啟世界大戰,人類慘勝,從此,人工智能成為禁忌,科技發展受限,宗教再次興盛。
是以。
雖然那時人類地盤已覆寫到外太空,開啟新的太空大航海時代。
可文明水準,卻倒退回封建帝制。
星球裡存在三方勢力:
帝國政府(皇帝)、家族聯合會(貴族)、和宇航公會(異能者)。
皇帝分封行星,貴族管理行星。
公會壟斷太空旅行、貨運交通、金融業務。
皇帝貴族好了解。
異能者呢?
異能者中,有三類“超人”,各有各的超能力:
1、領航員。
分屬宇宙公會,有超人的預言能力,可以在宇宙航行中規避風險。代價,就是長得很醜,像大蟲子。
2、晶算師(門泰特)。
堪比人型電腦,有強大的運算分析能力,負責給大家族當軍師,出謀劃策。
3、真言師。
“姐妹會”特供,堪比女巫,會讀心術,有的還能用“音言”控制别人的行動。
她們甚至能決定自己生下的孩子的性别,姐妹會通過長期的育種計劃,選擇隻生育女孩,等待着預言中降臨的救世主(一個男孩)。
一言以蔽之:
《沙丘》類似蘊含宗教、超能力、救世主的太空歌劇版《哈姆雷特》。
電影劇情從兩大家族的紛争開始。
10191年,帝國政府的首腦,皇帝沙丹四世,啟動分封星球的新業務。
男主保羅·厄崔迪的爹,雷托公爵深得民心,甚至威脅到皇帝的統治。
本來舒舒服服掌管海洋星球的他,突然被發配到新封地:
厄拉科斯星球,幹旱炎熱的沙丘星球。(類似撒哈拉沙漠)
别看這星球似乎啥也沒有隻有沙。
沙丘星球,妥妥一塊燙手山芋。
更是後續所有恩怨情仇的交彙點。
06
巨物與細節
《沙丘》卡司頂級,人物繁多。
甜茶、海王、蜘蛛俠女友、張震等等,幾乎都是巨星。
他們演的是誰?
其實不難分——有些特定家族,瞳孔是藍色;有些特殊身份,額頭有标志;有些特殊主角,長得特别帥。
他們的背景和出身,可以看完電影再細究。
目前你隻需要知道,所有沖突的中心隻有一樣東西——香料。
對弗雷曼人來說,香料能延年益壽,還能刺激“異能覺醒”,甚至像毒品般上瘾。
對宇宙公會來說,香料是星際旅行的燃料,價值巨大。
“誰控制了香料,誰就控制了宇宙的命脈。”
香料在哪找?
沒錯,僅存于沙丘星球。
沙丘也被譽為“宇宙阿富汗”。
因為這裡的“香料”,比石油還珍貴,但這裡的條件,比所有星球都要惡劣。
在這裡,狂風烈日和漫天風沙是常态。
是以必須每天穿戴厚重的“蒸餾服”,才能得以生存。
同時,還要注意躲避随時會在沙漠中竄出來追殺你的——沙蟲。
和随時想在幕後陷害你的反派。
突然拿根毒針架在你脖子上,要測試你是不是救世主的“老巫女”。
測試失敗,當場斃命。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逃不出的夢境,不期而至的刺殺,至親至信的背叛……
《沙丘》,僅是這一切的開端。
07
大銀幕
導演曾說:《沙丘》是我寫給銀幕的情書。
Sir翻譯翻譯:
幕前幕後,所有的心血,都是為大銀幕打造。
攝影師格雷格·弗萊瑟的畫面。
遼闊,壯觀,史詩感。
他是冉冉上升的攝影新星,一手《星戰外傳》,一手《曼達洛人》,還主攝即将上映的《新蝙蝠俠》。
飛船,真實制作的。
陰雲密布下的灰冷的帝國,整齊劃一的方陣列隊。
統帥的臉,在紗織霧缭中若隐若現。
宮殿,真實建造的。
熱浪翻滾的沙漠,刺目陽光下,黃沙堆砌的山丘此起彼伏。
保羅第一次進入沙域,半跪在地上捧起閃着金光的香料,似乎可以感受到香料滑過手心的灼熱溫度和顆粒感。
沙地,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利瓦綠洲實景拍攝的。
除了置景。
《沙丘》絕對是裝置流的狂歡。
第一次巡視開采香料,保羅乘坐原著所說的“鳥翼飛機”。
直升機般的撲翼機,帶有多個葉片,像來勢洶洶的昆蟲一樣快速移動。
快嗎?還有更快的。
偶遇沙蟲。
巨大的沙浪在腳下湧動,分不清心跳還是奔跑的速度哪個更快。
沙蟲翻滾着沙浪破土而出,棘皮鱗甲包裹着一環一環的身軀。
血盆大口裡滿是晶體的牙齒,邊緣如水晶般彎曲。
這個在未來世界依舊存活的古老物種,内部構造和生存機制得多精細才行。
完善設計的時間,就長達一年。
我們讨論了讓這種野獸成為可能的每一個小細節
從皮膚的質地到嘴巴的張開方式,再到在沙子裡吃食物的系統
為了足夠完美,我們花了整整一年完善修改
還有被大家津津樂道的蒸餾服。
一套精巧的過濾系統,可以将人體排出代謝液體,回收循環利用轉化為可飲用水。鼻子上插管也是為了防止水分蒸發,還能幫助呼吸。
你一定很好奇,萬年以後的戰鬥模式。
答案絕對出乎意料:冷兵器。
未來世界,軍人配備了覆寫全身的防護盾,子彈和雷射都打不穿。
但它防快不防慢,如果巧妙控制刀鋒,就能刺穿防護盾,這也是保羅學習格鬥的重要課程。
最難表現的,當屬人類意識的外化,夢境。
保羅經常做夢,還是……春夢。
最後。
不得不提的,音樂。
大神漢斯·季默,為給《沙丘》譜寫配樂,還拒絕了老朋友諾蘭的《信條》。
畢竟,這位鐵杆粉絲,已經等了40年了。
對應門泰特的精确如計算般的音符;對應地防部隊有節奏的打擊樂;廣袤沙漠中的女聲吟唱;以及纏繞着人類神經的深海詠歎調……
甚至。
漢斯季默還創造出獨屬于“沙丘”的呼吸聲。
08
結語
最後Sir要說一些目前的争議。
首先關于3D還是2D。
必須聲明,這次3D版本絕非中國特供。
國外不僅有上3D,還有不少國外網友,說要開4個小時車去看3D版。
Sir專門問了昨天去看3DIMAX版的肉叔。
他并沒有感到不适或浪費,盡管3D特效鏡頭不多,但并沒有過多幹擾。
真正影響效果的,是亮度和銀幕大小。
《沙丘》影調偏深沉暗調,且制作也是全程按2D制式,如果在3D裝置老舊的影院确實會效果不好。
是以有條件的話,Sir更推薦2DIMAX版。
其次。
關于目前出現于各大平台的一星評價。
Sir還是重申,絕對支援觀衆對于影片自由評價的權利。
前提是,真正完整地看過,且對影片本身的評價。
并不包括這些:
和這些:
關于提前洩露,非大銀幕觀看的盜版,不再贅述。
Sir更想說說後者。
張震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完全卑劣嗎?
即使不劇透,你也能在原著中看到這個角色的複雜性。
張震飾演的嶽醫生,并非“小角色”,也絕非簡單的“反派”或“小人”。
原著這樣描述:
他有着一張張揚的臉,一雙杏仁眼中是漆黑的眸子,奶白色的膚色,紫色的嘴唇和狹窄的下颌上挂着兩條彎彎的胡須。
外形符合。
畢業于蘇克學院的醫生嶽,接受過“帝國預處理”特殊訓練。
這是一個被裹挾的醫者
一方面,他被訓練成平和的醫者。
同時,他的親人被作為人質,使得他必須陷入自救與救人的糾結。
張震的角色,一定程度上便是《沙丘》的氣質
以清晰的未來世界。
映射現實的未知與混沌。
就像一團迷霧。
如李安所說:
電影不是把大家帶到黑暗裡,而是把大家帶過黑暗,在黑暗裡檢驗一遍,再回到陽光底下,你會明白該如何面對生活。
Sir今天的文章,也并非為了讓大家看清這團迷霧的由來。
而是希望排除一些雜音,讓觀衆能更安靜地進入這片霧中,體會裡面的混亂與蕭瑟,孤獨或幽涼。
然後,說它爛也好,神也好。
這答案僅屬于你。
并永遠跟随你。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西貝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