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作者:赴創集結

美國科學家貝爾曾言:“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1]當将博物館的民族服飾藏品置于高倍顯微鏡下細細觀察時,我便想起了貝爾的這句話,那一刻自己深深地被它所呈現的畫面感動了。顯微鏡下的民族服飾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以及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

在此,我選了三件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的清末民初時期的壯族盛裝頭帕與大家分享,讓我們換一個視角去觀察和研究它,亦能發現不一樣的精彩。我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壯錦采用絲棉混織而成的獨特肌理,自紡的細棉紗線作經線,沒有加撚或微撚的彩色絲線作緯線,富有節奏和韻律感地互相交織而成。

雲南西疇仰侬壯族織錦頭帕

MFB005880

158cmX36cm

清末民初

雲南省文山州西疇縣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織錦頭帕正面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織錦頭帕背面

MFB005775

147cmX37.5cm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MFB008973

149cm×39cm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羅丹曾說:“換個角度看問題,生命會展現出另一種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可以試着換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換一個視角看服飾的工藝、換個倍數去研究民族服飾的材質,或許,我們看到的會是一個多元的、立體的、層次豐富的服飾世界,發現少數民族服飾所呈現出的另一種美。

【1】郎加明.創新的奧秘,[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頁。

走進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顯微鏡下的壯錦頭帕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是1988年開始籌辦,2000年經北京市文物局準許正式成立的,是中國第一家服飾類專業博物館,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學為一體的文化研究機構。旨在服務社會,為教學、科研提供專業化資源,成為民族服飾文化的基因庫。向世界傳達中國文化的豐富和厚重,成為中國服飾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飾博物館現有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設有少數民族服飾廳、漢族服飾廳、苗族服飾廳、金工首飾廳、織錦刺繡蠟染廳、奧運服飾廳、圖檔廳等七個展廳,還有供教學及學術交流活動使用的多功能廳以及可以與觀衆實作互動的中國民族傳統服飾工藝傳習館。

民族服飾博物館收藏有中國各民族的服裝、飾品、織物、蠟染、刺繡等一萬餘件。還收藏有近千幅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拍攝的極為珍貴的彜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飾的圖檔。

博物館積極開展民族服飾文化與現代設計教學和科研等活動。從服飾文化研究,服飾設計研究,服飾技藝傳習等方面,探索博物館研究與教學實踐、設計實踐相結合的新思路、新途徑。博物館設有民族服飾文化方向碩士點,也是學院博士項目的科研、實踐基地。

民族服飾博物館向社會公衆免費開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稱号。為傳承、創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