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遊對話|重慶非遺諧劇傳承人淩淋:非遺要貼近人民群衆才有生命力

“諧劇是我們西南特有的表演形式,也是重慶市級非遺項目,我是諧劇的第三代傳人,也是諧劇受益者,它讓我赢得了廣大觀衆喜愛,我覺得隻有通過一場場反複演出,才能回報這份厚愛,也隻有更多的演出,才能很好地把這種藝術傳承下去。”10日中午,剛剛走下舞台的淩淋,一臉認真地告訴上遊新聞記者。

上遊對話|重慶非遺諧劇傳承人淩淋:非遺要貼近人民群衆才有生命力

淩淋在表演中

諧劇曲藝名家淩淋,是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得主,也曾三度摘得“群星獎”。身為山城家喻戶曉的藝術家,淩淋還有一個重要身份——重慶市級非遺項目諧劇傳承人。在10日舉行的“沙風磁韻”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活動上,他帶着諧劇《一分不能少》重磅亮相,成為當天展演的非遺節目中一大亮點。

這台演出是為2021“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特别打造的。以諧劇為例,應該如何更好地做好非遺傳承工作?淩淋分享了自己的觀點,“非遺是活着的文化,不像百貨公司的商品實實在在擺在那裡,比如我們的諧劇,必須要有平台演出,必須走進人民群衆,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淩淋認為,作為戲劇類的非遺項目,培養創作、表演隊伍是關鍵,“我現在帶的徒弟中,一個在學創作,兩個在學表演,創作是一劇之本,表演也很重要,演員通過舞台表演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最終成就精品,二者必須兼顧。有了好的作品,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尤其是政府的呵護,需要出台相關措施培育扶持。”

上遊對話|重慶非遺諧劇傳承人淩淋:非遺要貼近人民群衆才有生命力

這些年,淩淋帶着諧劇走遍了中國各大城市,他欣慰地表示,諧劇在重慶市外也很受歡迎,“尤其是四川地區,每次去都很多觀衆。成都那邊很多老藝術家是看着我長大,現在看到我也挑起了傳承的大梁,他們也會給我很多鼓勵,包括像專門給沈伐老師寫劇本的包德賓老師,昨天還給我發劇本來,問我要不要演一演,看到他們一把年紀還在耕耘,我真的很感動,當然也有擔心,我們的隊伍還需要加強,還需要發展,要更加積極主動搞好創作、貼近群衆,我相信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

上遊新聞記者 文字/視訊 趙欣 圖檔 高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