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北殘障人士射擊隊緣何打出曆史最好成績

作者: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孔思遠)經過5個比賽日的激烈角逐,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射擊項目于10月23日已全部結束,河北12名運動員共獲得9金6銀7銅,每名運動員都有獎牌入賬,相較上屆全國殘運會金牌數翻了一番,這是河北在全國殘運會賽場打出的曆史最好成績。河北省射擊項目的殘運會成績,是如何在短短2年的時間裡實作大幅提高的呢?

開辟雙向通道 實作精準選材

“這些隊員是不可多得的,不是随便一個人接受訓練,就能站到領獎台上,他們是河北殘障人士射擊隊的寶貴财富。”談到本次成績實作突破,河北殘障人士射擊隊總教練王建想到的是人才的選拔機制。

王建表示,殘疾射擊運動員的選拔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首先是心理素質要求高,需要性格沉穩,能夠在高壓的狀态下穩定發揮,其次是年齡要相對年輕,選拔上來的運動員基本上都是零基礎,另外射擊項目培養周期比較長,需要3到5年的時間。在這兩個條件的基礎上,實作精準選材十分重要。

“這次參賽的主力運動員都是2004年—2015年選拔出來的‘好苗子’,選拔的途徑主要有兩條。”據王建介紹,為了擴大殘疾運動員人才儲備,實作精準選材,河北省殘聯以四年為一個周期,每次全國殘雲會結束後,在全省範圍内組織開展集中選材,先由各市、縣殘聯深入社群、農村調查摸底,然後由河北省各殘障人士項目運動隊教練、殘聯從業人員等組成運動員選拔團隊深入各市、縣精心選拔有潛力的好“苗子”。本次殘運會射擊項目獲得6枚金牌的張翠平就是在2004年大規模選拔中脫穎而出的。其次,河北各市殘聯還會根據不同項目教練的需求主動推薦,本次爆冷獲得SH1級男子10米氣步槍立射60發項目金牌的許建傑就是2015年邯鄲市殘聯推薦上來的。

據了解,射擊殘障人士運動員的選拔非常嚴格,通過初選的運動員會進行試訓,在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裡,教練會從心理素質、動作技術、性格等多個方面進行評估考核,考核合格者可以留隊,但是在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如果成績一直不理想,仍會面臨淘汰的風險。

建立關聯機制 實作最大資源共享

王建表示:“在我們國家槍支的管理非常嚴格,按照規定槍支不能外借,我們和河北省體育局射擊射箭管理中心建立關聯機制,和省射擊隊同吃同住同訓練同考核,這為我們提供強大的軟硬體支援。”

“殘障人士運動員和健全運動員,特别是高水準運動員,一起訓練,對我們的幫助很大。”王建介紹,首先是軟體的共享,我們會主動邀請省射擊隊的教練員給我們的隊員講課,幫助運動員規範技術動作,另外考核的時候殘障人士運動員和健全運動員一起打,雖然我們成績和健全運動員的成績差的比較多,但是通過一起鍛煉,我們也提高了很多。除了技術上幫助,心理上的輔導,之前國家手槍組到河北射擊中心拉練,随隊的心理老師專門抽了一個晚上給河北殘障人士射擊隊講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次是硬體的共享,其中包括槍支、子彈、靶場、高技術含量的裝具等。

據河北殘障人士射擊隊領隊郝會婷介紹,全國很多省份的殘障人士射擊隊都是這種模式,但是像河北這樣共享程度這麼高,溝通這麼順暢的不多。這也是我們能打出比較好成績的制度保障。

發揚吃苦耐勞精神 實作整體進步

本屆全國殘障人士運動會河北射擊隊成績大幅提高,用王建的話說“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王建驕傲地說:“這支隊伍特别能吃苦,而且特别團結,從上屆天津殘運會結束,兩年的時間,我們一直在堅持系統的訓練,隊員都非常辛苦”。

在河北殘障人士射擊隊,隻要沒有達到訓練目标,不管多累,隊員們都不會走出靶場。老将王翠平不管身體有什麼病痛,隻要她覺得沒練夠,就會一直待在靶場。而小将許建傑兩年的時間走出射擊中心大門沒有超過五次。

“這支隊伍另一傳統就是‘老帶新’,特别團結。”王建說,隻要年輕運動員提問,老隊員都會毫無保留地講解,這對缺少大賽經驗的年輕運動員太重要了,他們可以快速地成長起來。新隊員成績的提高反過來也會刺激老隊員成長。

王建說:“比賽結束當天晚上,我給隊員開了個會,告訴大家這次比賽結束了,輝煌就過了,如果還想打出好的成績就必須重新開始,如果要想在國際上摘金奪銀,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