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丨将“1000顆黃金‘米粒’扔進黃浦江”,藝術家:争議聲代表着有價值

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趙德龍

近日,一則名為“1000粒純金大米扔進黃浦江”的新聞引起了社會關注。在這個“行為藝術”中,上海藝術家楊烨炘用500克黃金,做成1000粒純金大米,然後一粒一粒扔進黃浦江、垃圾桶、下水道、地下鐵……

對話丨将“1000顆黃金‘米粒’扔進黃浦江”,藝術家:争議聲代表着有價值

該事件經媒體報道後,引發網友熱烈讨論,有網友認為,通過這種“行為藝術”方式,号召大家節約糧食,具有積極意義;但也有網友認為,通過用“更大的浪費”來“諷刺浪費”,積極效果有限。

對話丨将“1000顆黃金‘米粒’扔進黃浦江”,藝術家:争議聲代表着有價值

10月15日下午,就該事件引發的争議和讨論,極目新聞記者對話該“行為藝術”當事人。

極目新聞:你這個“行為藝術”創作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楊烨炘:這個創作具體時間是在前天。

極目新聞:這個創作的初衷是什麼?

楊烨炘:這個創作初衷有兩點:一是去年國家号召節約糧食,當時影響很大,但今年熱度有所降低,希望通過這個事情讓大家持續關注和重視節約糧食;二是中國雖然糧食豐富,但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存在糧食缺乏情況,中國剛脫貧,還需有憂患意識。

極目新聞:你是從哪裡得來的靈感,做這樣一個“行為藝術”?

楊烨炘:靈感來自對目前糧食浪費的行為深有感觸。殊不知,糧食就如同黃金一般重要。是以要将這種重要性真實地演繹給公衆,就必須将真的黃金做成大米形狀,然後扔掉,給公衆内心造成震撼的感覺。

極目新聞:您真的将1000粒純黃金“大米”扔進黃浦江、垃圾桶、下水道、地下鐵等這些地方嗎?扔掉的黃金“米粒”是否為真金?

楊烨炘:确實是這樣。我提前一個月,就将定做了1000粒實心黃金,能夠對黃金的純正和真實性做出保證。每一粒黃金都是實打實足金,大小、體積和大米一樣,隻是重量重了很多倍。

對話丨将“1000顆黃金‘米粒’扔進黃浦江”,藝術家:争議聲代表着有價值

極目新聞:為什麼會選擇黃金,并且做成“米粒”形狀,然後丢棄在各個地方?

楊烨炘:因為大家都愛黃金,看到黃金被扔掉,大家會心疼,但其實大米和黃金一樣重要。

極目新聞:你的這種行為,是否是如媒體報道所說,為諷刺浪費糧食的行為?

楊烨炘:一是号召大家節約糧食,當然也有諷刺的意思。

極目新聞:有網友質疑,浪費财富的人諷刺糧食浪費,用“更大的浪費”來“諷刺浪費”,你怎麼看?

楊烨炘:其實在我看來,黃金也并沒有那麼重要,隻是大家把黃金看的過重,這一點也是應該引起社會反思的地方。黃金本身就是來自泥土大地,把黃金扔進黃浦江,隻不過“物歸原主”,也算不上是浪費行為。

極目新聞:你曾經說,沒有争議的公司是平庸的公司,沒有争議的人生是無聊的人生。為什麼會這麼說?

楊烨炘:因為古往今來,但凡有價值的作品,都會存在争議,如果是一邊倒的“叫好”,對公衆是沒有觸動的,說明它沒有提出新的觀點,或者挑戰一個舊的觀點。争議聲代表着有價值,公衆會在争議中反思,在争議中成長,在争議中進步。​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