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的複興一定是能夠實作的

作者:清華經管博士楊林

作者簡介

楊林,聯考滿分作文得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市場創造經濟學理論創始人,其所提出的市場創造經濟學理論,第一次提出了“市場創造的概念”,并以此為基礎成功的解釋了英國工業革命之謎和中國奇迹。被譽為“世界經濟學第一人”

中國的複興一定是能夠實作的,因為中國曆史上三次重要的發展機遇都因為同一個國家而被打斷,如果這幾次發展的機遇不被打斷,也許中國在很久以前就能夠實作國家的繁榮和國力的強大了。這個國家就是日本。第1次是在明朝的萬曆年間,日本的統治者豐臣秀吉提出要征服北韓,進而通過北韓為跳闆征服中國,把日本的首都遷移到中國的北京,自己作為鎮守史,常駐北京鎮守中國。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和明朝政府的軍隊在北韓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戰争,這種戰争消耗了明朝政府的财政能力巨大的戰争消耗,掏空了明朝政府好幾代人的财富積累。同時打掉了明軍的軍事有生力量,削弱了明朝政府對東北地區和北韓地區的控制能力,消耗了明朝政府的重要軍事力量,導緻滿清的崛起。同時由于民政府的财政基本被這次戰争所掏空,就不得不向老百姓征收更多的稅賦來彌補财政的虧空,由于老百姓稅負過重,最終爆發,農民起義導緻明王朝滅亡。試想如果沒有日本對北韓的侵略,也就不會有萬曆時期在北韓抗日持久耗費巨大的抗日戰争,也就不會有滿清的崛起和為了彌補财政虧空而向老百姓征收的高額賦稅。萬曆時期,明朝的江南地區已經出現了現代化生産的萌芽——很多紡織企業誕生,出現了機工和機戶等現代化的公司企業營運模式,蘇州、松江、杭州等紡織業很發達的地區,有許多以紡織為業的“機戶”。機戶擁有大量資金和幾十台至幾百台織機,開設“機房”,雇傭幾個至幾十個勞工,進行生産,這是典型的現代化企業組織結構,如果繼續發展,先進的現代化工業化生産模式是否會在中國第一次出現,進而引爆工業革命?如果沒有日本的打斷中國的發展步伐。中國也許可以通過全球性的商業擴張,實作工業革命和技術革命。

第2次日本打斷中國的發展是甲午戰争,打垮了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在甲午戰争之前,雖然清政府也比較腐敗和昏庸,但是清政府内部依舊有一批頭腦清醒、能力卓越的大臣,他們推動了洋務運動,以期實作中國的崛起。結果甲午海戰,洋務運動的重要成果——北洋水師被消滅,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賠償日本4億兩白銀,相當于清政府七年的财政收入。這種巨額的賠款壓力,使得清政府沒有足夠多的資金來推動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基本停止,清政府事實上破産。而天文量級的賠款幫助日本完成了國内市場創造的投資,也使得中國失去了在國内通過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系統建設來進行市場創造的寶貴的資金。這次巨額賠款,使得中國失去了在國内進行市場創造的寶貴财富,錯過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洋務運動因為缺錢直接被廢止,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遺憾。試想這四億兩白銀如果能投入到洋務運動中去,中國将有更多的現代化企業,更多的現代化大學,培養更多的人才,獲得更多的軍火。要知道當時漢陽兵工廠已經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兵工廠,新的造船廠也正在建設,上海的江南制造總局正在研究新式炮彈。假以時日,也許新式炮彈會被大批量生産出來,就像武漢生産出兩百支漢陽造步槍和數億發子彈一樣,屆時中國的内外局面可能會出現改觀。自身實力的增強将會減少外界的欺壓,也許中國能繼續進行長時間的探索,在走過大量彎路之後,探索出正确的道路。

第三次是,等到民國時期,日本又嗅到了從中國攫取利益的機會,1931年日本悍然發動侵華戰争,這場戰争徹底打亂了中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一半以上的中國國土被占領,三千萬人死亡。使得中國的經濟建設完全無從談起。但是天佑中華,二戰以後,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被剝奪了擁有交戰權和國防軍的權力,隻能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較弱的自衛隊。這就大大削弱了日本對中國的軍事威脅,避免了曆史上三次發展步伐被打斷的厄運,為中國争取到了幾十年的發展時間。中國也在60年代逐漸建成了三位一體的核打擊體系,為中國的和平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是以從事實上來講,中國自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的迅速崛起和曆史上的幾次發展截然不同。曆史上都因為受到日本的幹擾而被打斷,而1979年改革開放時,日本已經徹底失去了打斷中國發展步伐的能力!甚至任何外國勢力,在中國的核武系統面前,都失去了打斷中國崛起的能力。任何國家的發展都可能出現錯誤,實施錯誤的經濟政策,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美國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英國南海泡沫危機,法國密西西比公司泡沫期間的财政崩潰,這些危機本身并不可怕,隻要進行調整,吸取教訓,總是能走出困境的,關鍵是有沒有時間?任何國家,其發展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發展最終能否成功,取決于曆史是否給予這個國家糾正錯誤的機會和時間?中國曆史上,在明朝的萬曆時期,清政府的洋務運動時期和民國的經濟建設時期,雖然都出現了嚴重的政策失誤。不過,如果有時間和機會重新修正錯誤,繼續探索道路,未必不能成功。要知道,英國、德國、法國、美國也都是在經曆了大量的經濟建設的錯誤和挫折之後,吸取教訓,改正錯誤,探索新的道路,最後才采取成功的,成敗的關鍵在于赢得改正錯誤的時間!但是,改正錯誤的時間往往是曆史中的奢侈品!隻有少數國家能夠擁有。任何國家在經濟發展和國家建設的過程中都會犯錯,但是隻有少部分國家有這個機會去赢得修正錯誤的時間,大部分的國家都沒有能夠獲得修正錯誤的時間,一旦出現錯誤,就被外部勢力打垮了,國家灰飛煙滅。但是中國實在是運氣太差,有個惡鄰日本,每次看到中國快起來了,就來打一下,而且每次打的力度都很大。由于日軍的雷霆一擊徹底把這些政府打趴下了,這些政府失去了糾正自己錯誤政策的機會,很快就被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之中。假使,沒有日軍的雷霆一擊,明朝萬曆政府、清政府、民國政府擁有足夠多的時間去試錯,去修正自己的錯誤,在經曆大量錯誤之後探索出一條正确的道路,中國曆史的走向會否不同?這也許是來自曆史深處的疑問。

在日軍的幹擾面前,中國這三次發展機遇之中的三個政府,連修改自己錯誤的時間都沒有,就被迅速打垮,最終被扔進了曆史的垃圾堆之中。試想如果沒有日本的幹擾,明政府、清政府和民國政府能否在中國内部進行深層次的改革,糾正自己的錯誤政策,最終實作中國的崛起呢?當然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因為曆史不存在如果,因為日軍沒有給他們機會來回答這個問題。

改正錯誤的時間往往是曆史中的奢侈品!隻有少數國家能夠擁有。中國在建國之後的第一個三十年,也出現了很多經濟建設上的錯誤,甚至出現了嚴重的财政危機,不過由于中國已經有了強大的核武系統,居然第一次獲得了曆史上幾乎從未獲得的東西——改正錯誤的時間。大家看看現在的中東,現在的拉美,甚至現在的非洲,如果有任何國家,它的經濟建設出現一些錯誤和失誤,那麼很快這個國家就會發生一場顔色革命,然後處于持續的動蕩内亂和内戰之中,沒有修正錯誤改正錯誤、探索新道路的機會。很快就被鎖定在了貧窮、戰亂、混亂和内戰的陷阱之中。美國為了銷售軍火,在全世界範圍内制造混亂,為了獲得國際資本流入美國的環境優勢,在全世界範圍内制造混亂,讓這些混亂地區的資本撤出,離開這些混亂地區流向美國。中東的亂局導緻超過10萬億美元的資本撤離中東,其中很多都流向了美國。南斯拉夫戰争使得幾十萬億美元的資本撤離歐洲,其中很多都流向了美國。拉美的持續混亂,造成超過10萬億美元的資本撤離拉美,其中很多都流向了美國。

中國的複興一定是能夠實作的
中國的複興一定是能夠實作的
中國的複興一定是能夠實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