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他的40年創作道路,了解濃縮版的漆藝術史

“尹呈忠40年的創作道路,幾乎是一部濃縮版的漆藝術史。作為以視覺藝術來思考的知識分子,他總是率真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文化态度與立場,以此來回應大時代的變化。因而,尹呈忠既是傳統漆畫的破局者,又是當代漆藝術的開拓者。”正在上海普陀區美術館進行的“國風——尹呈忠漆藝術展”上,策展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淩這樣定義。

看他的40年創作道路,了解濃縮版的漆藝術史

圖說:展覽現場 官方圖(下同)

漆的曆史,幾乎和中華文明同樣古老,精美華麗、韻味十足,尹呈忠原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也是上海美協首任漆畫藝委會的主任。

展覽恰逢華東師範大學建校70周年校慶,具有特别的意義。華東師範大學原副校長範軍談道:“1998年,當時身為上海教育學院美術系副系主任的尹呈忠,因院校合并調入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系工作,二十多年來,尹老師辛勤教學,努力創作,為師為藝,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尹呈忠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也是一名卓越的美術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屢創佳作。”

在張曉淩看來,尹呈忠既是傳統漆畫的破局者,又是當代漆藝術的開拓者。他認為:在漆畫界,還沒有一位藝術家能像他那樣,以語言、風格的探索和實驗而清晰地辨別出漆藝術推進的曆史程序。回顧起來,尹呈忠40年風格多變的創作道路,就是在傳統性與現代性、激進主義與保守主義、普遍主義與民族主義、形式主義與社會使命的二進制融合中,不斷探索以漆為媒,建構本土現代繪畫體系的道路。

看他的40年創作道路,了解濃縮版的漆藝術史

尹呈忠回溯漆畫畫種的淵源:“今天我能夠以漆的名義來舉辦這個展覽,要溯源到1982年,那時我剛從中國美院畢業配置設定到江西,江西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的陳聖謀邀我去所裡做漆畫,因為當時江西與福建兩省正準備搞一次漆畫聯展。這個聯展1983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的展出很轟動,于是就有了後來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上漆畫畫種的獨立。”他談到自己的創作經曆:“我在國美讀的是油畫系,也許大家會好奇怎麼我今天拿出的是漆藝術展而不是油畫展,其實油漆不分家,油畫的媒體是油,漆畫的媒體是漆和油,但畫油畫我總感覺難免有師夷之技的味道,而畫漆畫我則感覺似乎更貼切和親近。因為迷戀漆材料的可塑性與包容性,我就這樣以漆為主要媒材一直做了下來,到今年正好四十年。”他認為,中國漆文化與現當代藝術這兩種異質文化應該交彙融合,一方面是傳統漆藝術需要面對時代,一方面是當代藝術需要關注當下和本土文化,在他看來漆這種媒材就是融合這兩種文化的最佳媒介,是打通傳統與當代的最好途徑。(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