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AsianLeaf Turtle
拉丁文學名:Cyclemysdentata,
科屬分類:爬行綱、龜目、淡水龜科
亞種:目前齒緣攝龜共有四個亞種,分别是:
1.美麗攝龜 Cyclemysatripons(IVERSON &MCCORD 1997)
2.齒緣攝龜 Cyclemysdentata(最初被描述為Emysdhor,GRAY 1831)
3.歐氏攝龜 Cyclemysoldhami(GRAY 1863)
4.條頸攝龜 Cyclemystcheponensis(最初的名字是Geoemydatcheponensis,BOURRET 1939)
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廣西和馬來西亞半島和新加坡,以及蘇門答臘島、爪哇、婆羅島和菲律賓群島。
齒緣攝龜為攝龜屬的爬行動物,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半水龜,新手飼養半水龜的話,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選擇合适的品種,而齒緣攝龜無論是在價格還是在飼養難度上,都非常适合新手,性格活潑,可以與人類有一個很好的互動性。

美麗攝龜
形态特征
齒緣攝龜在鑒别上有點困難,因為他有四個亞種,而每一個亞種在外觀上都有一些差別,主要的差別就是在背甲以及頸部的紋路上,一些呈輻射狀,一些呈花紋狀,一些又沒有明顯的特點。
齒緣攝龜成體背甲長20~24cm。背甲略扁,幼體長寬約相等,成體長大于寬;背中央脊棱幼體極明顯,随年齡增長而不顯;背甲後緣鋸齒狀,幼體尤為顯著。腹甲較窄,前端平切或圓出,後端有3缺凹:胸盾溝最長,肱盾溝或喉盾溝最短;甲橋短而明顯;成年個體在腹甲舌闆與下闆之間有韌帶發育。
齒緣攝龜具有三條發育良好的棱突。總體上,它們的體色呈褐色,其深淺範圍從茶色到紅棕色,甚而是黑褐色不等。腹甲也是茶色或棕色的,每片盾片上可能會有棕黑色的斑塊。作為一種箱龜,它具有一個可以關閉的腹甲關節。身體兩側長有小型但明顯的甲橋,連接配接着背甲和腹甲。幼龜相當扁平,類似于亞洲葉龜,但成龜的體型隆得比較高。
齒緣攝龜顔色變異甚大,典型的是背腹甲均為棕褐色,腹甲每一盾片上都有黑色放射狀線紋,背甲盾片的放射紋往往不清晰。
生活習性
常栖于低海拔至海拔1000多米的溪流中。在高山和平原都有發現,但主要是在低海拔地區,這種龜出現在小河和池塘裡。幼體比成體更傾向于水栖,成體更像是位底部爬行者而不是真正的遊泳者。人們認為樹葉狀的背甲外形和顔色幫助這種龜隐藏在森林地被物中。和許多陸龜一樣,這種龜被抓起時會排洩。
齒緣攝龜平偏肉食性,主要吃魚類、蝦類和肉類。雜食。 每次産卵2-4枚,卵長6cm寬3cm。喜食動物性餌料,人工飼養下尤喜食蝦肉、瘦豬肉。溫度25℃為最佳溫度,17℃進入冬眠。
條頸攝龜
人工飼養
齒緣攝龜是飼養比較友善的龜,作為半水栖龜,齒緣攝龜已經算是很容易飼養的了,但是即使是這樣,我們依然要注意很多問題,不然即使是再容易飼養的龜,也容易生病死亡。
齒緣攝龜雖是半水栖的龜類,但可以說是最偏向陸地生活的半水龜了,很多朋友按照一般的半水栖的環境布置,把它們泡在淺水裡但結果很容易導緻腐甲,其實它們更喜歡在潮濕的泥土裡生活,而不是泡在水裡。是以在布置環境的時候可以用潮濕的泥土和沙土做底材,最好種些綠籮等綠葉植物,或者再鋪些枯葉,可以想象出廣西,海南的山區裡的氣候,盡量營造出相仿的環境就可以了。
歐氏攝龜
飼養環境
齒緣攝龜屬水栖龜類,飼養的器皿隻要能盛放水,高度在40厘米以上(飼養幼體20厘米)即可,器皿中放些碎石或鵝卵石,供龜攀爬,若無條件水養;也可将龜放置在木箱中,箱底鋪上5厘米厚的沙土,并配置一較大的淺水盆,以供龜飲水和洗澡用。
齒緣攝龜對于食物的需求并不高,而且這是一種典型的雜食性龜類,你認為對健康有好處的食品都可以提供給他,但是齒緣攝龜的腸胃比較脆弱,是以要注意他的飼喂頻率。
食性
齒緣攝龜完全不挑食,野外龜的食品包括無花果、水果、腐肉、魚和甲殼類。在人工飼養時完全可以提供類似的食物。要特别注意不要給你的齒緣攝龜吃太多,肥胖是一個常見的毛病。成年龜每周喂2~3次即可,對于成長迅速的幼龜,可以每天喂一次或者隔天喂一次。它們很快就會接受市場上能買到的商業化生産的龜糧。
飼喂頻率
齒緣攝龜分布區域較窄,相對來說适應性較差。一般每星期喂2~3次,每次投喂量占龜體重的10%,時間在中午為宜,喂食後4~5小時換水。深秋換水時,水溫應比原水溫高,以防止龜患腸炎。日常除喂食、換水外,還應勤觀察,一旦發現病龜,即将病龜隔離飼養。齒緣攝龜對溫度的變化較為敏感,一般溫度20℃時,少量進食,17℃進入冬眠期,35℃則會出現“夏眠”,不食少動。由此,在日常管養中要經常測量水溫和觀察氣溫的變化,以采取相應措施。
飼養要點
齒緣攝龜是半水龜,但是稚龜的飼養與成龜還是有所不同的,成龜需要更多的陸地環境,而且對于水的深度要求也很高,齒緣攝龜并不是遊泳健将,如果單純的泡在水裡會使它花更多的精力遊泳,不能很好的生長。
稚龜
對于幼體,我們建議提供深度為5-10cm的水,并在一端放一塊石頭提供幹燥的曬背場所。對于一個幼龜來說,合适大小的水族箱大概是20加侖:75cm*30cm。随着龜的成長,飼養場所也應該增大。水質是很重要的。如果肯花一點時間和錢去設計并購買合适的過濾裝置,攝龜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避免。很多時候因為水太淺很難為幼龜提供一個良好的過濾系統,這種情況下,提供潛水過濾器或者一個足夠強勁的過濾裝置,以及多換水是王道。在飼養環境的一角,應該在曬背場所的上方設定一個反光燈以提供人工曬背環境。設定的曬背場所在聚焦光線下應該大概有32攝氏度左右。同時飼養場所還應該裝備有全光譜的燈管來提供UVB、UVA。UVB對于合成維生素D3(鈣質代謝所需要的)是必須的。最好用水銀蒸氣燈來提供這樣的光照源以同時滿足熱和UV的需求。再放置一些活的或者塑膠的水生植物來為龜提供躲避場所,增加它們的安全感。
成龜
對于成年個體來說,推薦飼養場所至少50%的面積應該是陸地。水的深度應該讓龜站在水底時能輕松地把腦袋伸到水面上來呼吸。室外飼養場所——在溫暖的季節確定不會被掠食動物騷擾的室外飼養場所比起室内飼養場所來有很多優勢,值得認真考慮一下。有圍欄的小孩遊泳池是一個很可靠的室外飼養場所。有良好過濾裝置的大池塘對于你的葉龜來說是很好的飼養場所。
溫馨提示:齒緣攝龜的飼養有些困難,新手上路的朋友不要輕易嘗試,“暴死”經常會和它們扯上關系。選擇健康的個體購入是關鍵,其次就是掌握它們的環境布置,環境太幹了,頭部會爆皮。如果泡水又容易腐甲。大量喂食的同時别忘了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