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盡管近年來,在歐洲的城市裡“珍禽異獸”已經相當常見,它們還是經常出現在奇思異想的作品中,或是被諷刺作家和漫畫家選用。必須指出的是,那些不那麼奇怪的生物也遭受了相同的命運,例如下面的這幅諷刺畫。這幅自然曆史博物館珍品展廳展出的漫畫,對當時法國政客的形象極盡嘲諷。漫畫中的政客們都被标注了帶嘲諷意味的拉丁名稱,雖然這些人物如今不再家喻戶曉,但各種動物,包括蛇、海豹、蝙蝠等的身體形象和道德寓意仍舊一目了然。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自然史珍品展(《漫畫周刊》),尤金· 福雷斯特(Eugène Forest,1808—1891)和J · J · 格朗維爾(J.J. Grandville,1803—1847),1833 年,法國,手工上色石版畫,高26.6 cm,寬45.7 cm

衆多“珍禽異獸”或是形象不為人熟知,或是五彩缤紛,或是出乎人們的預料。盡管人們逐漸在現實中接觸到它們,但對它們的藝術處理卻并非建立在直接觀察的基礎上。從阿爾布雷希特·丢勒到圓山應舉(Maruyama Ōkyo),衆多藝術家們在創作時或是以原樣儲存的或剝制的标本為摹本,或是以他人的印象為參考,甚至以相關種類的家養寵物為參照。這樣的創作方法無礙于他們在作品中展現出動物們的相應特征。它們或是看門,或是守墓,或是單純地用來給室内環境添加一份魅力。

下面的日本虎就是極好的例子。對這些日本畫家來說,老虎是一種“奢侈品”,而不是他們遇到過的一個真實物種。盡管岸駒(Kishi Ganku)出色地描繪了老虎的皮毛、尖牙,甚至胡須,但老虎的身體構造卻顯得太扁平、不自然。它看起來不是一個有生命的活物,更像是一張毯子,一張剝下來的虎皮。當它站在奔湧的水流上方的岩石上大聲咆哮時,才顯示出勃勃生機。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虎哮圖,岸駒(1749—1838),約1790—1838 年,日本,立軸,絹本設色,高169.3 cm,寬114.6 cm

曆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記錄了波斯王薛西斯的軍隊,至少是軍隊中的駱駝,在公元前5 世紀初入侵希臘的時候,遭受到了獅子的攻擊。歐洲的獅子數量一直在減少,下面展示的這尊造型奇怪的青銅獅子的塑造者顯然沒有親眼看到過獅子,它既長着乳頭又長着雄獅的鬃毛,身體後端像狗一樣翹起,準備撲向前方。作品中異獸身體結構上的古怪和不精确,歸因于創作者的無知,但對它們進行的失真化、人性化和同環境割裂這些處理,則與藝術家們描繪其他種類動物時采用的手法類似,充滿了自由性。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也許最獨特的一種風格是描繪探險家們帶回的标本。在其他洲建立殖民地後不久,歐洲人準确記錄下了各種生物的科學形象,從微小的無脊椎動物到兇猛的爬行動物。盡管這些樣本值得贊賞,動物們仍然擺脫不了藝術家們模式化、傳統的創作手法,或是别有用心的改動。伊麗莎白時代的約翰·懷特無疑畫過一些他在“新世界”遇到過的動物,因為他對食用這些動物很感興趣。盡管如此,他的許多令人驚歎的繪畫習作,例如下面的寄居蟹,都傳遞出一種客觀的好奇感——那是一種想去了解的欲望,而不是想吃的欲望。畫中的寄居蟹,為了保護自己,正爬進軟體動物的空殼裡。畫中“Caracol”一詞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海貝殼”。雖然對吃的現實追求是懷特創作部分畫作的動力,但對這裡展現的生物而言,他是将它們視為異域奇珍而非食物。當然,寄居蟹本身也不可食用。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紫螯寄居蟹(或陸寄居蟹),約翰· 懷特(約1540—1593),約1585—1593 年,英國,石墨、水彩,高18.8 cm,寬15.5 cm

1.大型貓科動物

幾個世紀以來,獅子代表的品德一直對藝術家們充滿了吸引力,即便他們所處的國家離獅子的栖息地十萬八千裡。這個來自英格蘭的羅馬式門環采用了獅子的形象,這使它顯得高貴而有力量。門環上的獅子有着人的鼻子、眉毛和胡子,鬃毛也為了裝飾性而重新排列。雖然獅子的相貌失真,但門的抵禦能力,或者說至少是外觀,得到了改善。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獅頭門環,約1200 年,制作于英格蘭,青銅,直徑37 cm

六百多年後,英格蘭畫家詹姆斯·沃德(James Ward)畫出了獅子的兇殘。在他的筆下,獅子的身體構造準确,畫面的場景卻不太真實。又黑又深的洞穴般的場景有一種夢幻壯麗的風格,但和非洲大草原相去甚遠。獅子的對手是另一種大型貓科動物,它和獅子永遠不會在大自然中相遇。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獅虎鬥,詹姆斯· 沃德(1769—1859),1799 年,英國,網點銅版畫,高48.3 cm,寬60.7 cm

古希臘人對獅子的認知有點前後沖突。這點并不奇怪,因為在地中海東部地區,獅子在古代就逐漸絕迹了。坐落于小亞細亞(土耳其)海濱的一座墓地紀念碑頂端的尼多斯獅子雕像,對獅子的刻畫相對準确。它的眼睛原本鑲嵌了玻璃,可以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紀念碑剛建成時,這尊雕像肯定非常引人矚目。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巨型獅子雕像,古希臘,公元前2 世紀,出土于土耳其尼多斯,大理石,高182 cm,長289 cm

圓山應舉創作了一幅同樣震撼的畫作,描繪一群老虎過河的樣子。他以對自然的細膩觀察著稱于世,然而在繪制這幅作品時,他不得不以虎皮和家貓為參照物,虛構出一幅野生老虎的畫面。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群虎渡河,圓山應舉(1733—1795),1781—1782 年,日本京都,六扇屏風,紙本設色,貼金,高153.5 cm,寬352.8 cm

約翰·濟慈(John Keats)在他的《夜莺頌》裡提到的酒神巴克斯和他的豹子是古代藝術作品中常見的主題,對後來的歐洲文化也有深刻的影響。在這幅來自哈利卡納蘇斯的鑲嵌畫上,酒神巴克斯正和一隻豹子跳舞,畫上嵌有他的希臘名——狄俄尼索斯。而“弓”(Bow)瓷器廠生産的這尊酒神,坐在大寵物般的豹子身上,看不出任何放縱和狂野的迹象。和鑲嵌畫中的酒神一樣,瓷像酒神也頭戴葡萄藤做的頭冠,看上去正在給他的夥伴喂食。不過,這尊瓷像與古代同主題作品,或者說與濟慈文字的相似之處就到此為止了。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酒神與豹子鑲嵌畫,古羅馬,4 世紀,發現于土耳其博德魯姆,石,高140 cm,寬136 cm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騎豹的嬰兒酒神像,約1755 年,英國“弓”瓷器廠,軟質瓷,高14.7 cm

2.探險家的标本

約翰·懷特(John White)于1585 年第一次到達沃特·羅利爵士位于“弗吉尼亞”(今北卡羅來納州的一部分)的定居點,創作了已知最早的一幅美洲蝴蝶圖。盡管懷特把奇怪的昆蟲标本帶回了英格蘭,他仍舊主要以水彩畫的方式準确地記錄下他遇見的動物。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虎鳳蝶彩繪,約翰· 懷特( 約1540—1593),約1585—1593 年,英國,石墨、水彩,高13.9 cm,寬19.8 cm

一個世紀後,1699 年,阿姆斯特丹市資助了藝術家和博物學家瑪麗亞·西比拉·梅裡安(Maria Sibylla Merian)對荷蘭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蘇利南開展科學考察活動。兩年後,她回到荷蘭,出版了《蘇利南昆蟲變态圖譜》,書中精确描繪了蝴蝶一生中的各個階段。今天,梅裡安被視為昆蟲學的先驅之一。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蝴蝶彩繪,瑪麗亞· 西比拉· 梅裡安(1647—1717),約1701—1705 年,德國,水彩、鋼筆、黑色墨水,高36.1 cm,寬24.6 cm

多蘿西娅· 格拉夫(Dorothea Graff)是博物學家瑪麗亞·西比拉·梅裡安的女兒。她在兩幅畫中分别描繪了産自南美洲的凱門鳄和藍黃鹦鹉咬住一條珊瑚蛇的場景。盡管動物的姿勢比較常見,但她在繪畫時特别關注了動物的身體結構、顔色,以及皮毛紋理。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凱門鳄與紅黑蛇搏鬥圖,(傳)多蘿西娅· 格拉夫(1678—1743),約1701—1705 年,德國,水彩、鋼筆、墨水,高30.6 cm,寬45.4 cm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藍黃鹦鹉圖,(傳)多蘿西娅· 格拉夫(1678—1743),約1700—1710 年,德國,水彩,高50 cm,寬36.4 cm

印度畫卷中的這隻鳄魚與格拉夫所畫的凱門鳄一樣,都将身體彎成了一個誇張的角度,但它的形象看起來更加地非寫實。這條鳄魚是加齊的冒險故事裡的一個角色,它和其他一些動物都是加齊展現超人控制力的對象。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加齊畫卷(局部),約1800 年,印度孟加拉地區或穆爾希達巴德地區,紙本畫,長13 m(卷長)

約翰·懷特很可能是在前往弗吉尼亞的英格蘭定居點途中,在加勒比海地區或巴哈馬群島看到了火烈鳥。他的水彩畫因對鳥類羽毛的細緻描繪而受到鳥類學家們的推崇。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火烈鳥,約翰· 懷特(約1540—1593),約1585—1593 年,英國,石墨、水彩,高29.6 cm,寬19.7 cm

3.稀奇古怪的動物

長着長牙和尖角的古怪動物激發藝術家們創作了數不清的作品,但實際上創作者經常無緣得見它們的真容。丢勒聽聞葡萄牙國王向教皇敬獻了一頭奇怪的動物,但是在距拉斯佩齊亞不遠的海上把它弄丢了。受到這一傳聞的啟發,他創作了這幅犀牛圖。圖中犀牛的原型出自一位商人的速寫,是在犀牛從東印度群島運抵裡斯本時畫下來的。丢勒盡量準确地畫出了犀牛的頭和角,但給犀牛的四肢畫上了爬行動物的鱗片,還給身體畫上了盔甲。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犀牛,阿爾布雷希特· 丢勒(1471—1528),1515 年,德國,木版畫,凸版印刷,高21.2 cm,寬29.6 cm

這兩隻大象模型是由日本手工藝人制作的,很可能參考了來自印度的圖檔。相比真實的動物,它們的眼睛更能使人聯想到制作它們的匠人們的樣子。幸運的是,得到這對手工藝品的西方人很可能并不太在意這一點。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白釉和釉彩裝飾的精湛技藝,白釉的色澤和平滑度使大象看起來不那麼笨重,增加了整座塑像的魅力。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一對大象模型,約1655—1670 年,日本肥前“有田燒”,瓷,高35 cm,寬42 cm(左),高35 cm,寬43.5 cm(右)

海象生活在北極地區,因乳白色的海象牙而受到人們的青睐。它們有時會出現在挪威海岸,但再往南就很少能發現它們的蹤迹了。對于居住在内陸城市紐倫堡的丢勒而言,海象是一種奇異的動物。他的這幅水彩畫看起來引人入勝,但他寫在上面的描述性文字卻有些荒誕:“1521 年,那頭愚蠢的家夥……在荷蘭海被捕獲。它長着四隻腳,有十二埃爾(1埃爾相當于約115 cm)長。”

丢勒在1520—1521 年間通路過荷蘭,但是在他的日記裡沒有關于海象的記錄,而他的畫裡明顯隻有海象的頭部。在此兩年前,一位挪威的主教腌漬了一個海象頭,獻給了教皇利奧十世,而在教皇的收藏品中還有一頭印度犀牛。看起來丢勒畫的便是一個經過腌漬的海象頭。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海象圖,阿爾布雷希特· 丢勒,(1471—1528),1521 年,德國,鋼筆、褐色墨水,高21.1 cm,寬31.2 cm

海象的名聲無疑很響亮。揚·盧肯(Jan Luyken)的作品中海浪翻湧,描繪的是荷蘭人威廉·巴倫支(Willem Barentsz)從1594 年開始進行的北極探險活動,但這幅作品并不是這次航行的第一手記錄。實際上,這幅版畫是根據《聖經》中約拿和鲸魚的故事創作的。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1594 年( 或1596 年)的新地島探險,揚· 盧肯(1649—1712),約1679 年,荷蘭,蝕刻版畫,高27.2 cm,寬34.5 cm

到18 世紀的時候,許多珍禽異獸被關在狹窄無遮擋的籠子裡,作為公衆展覽向歐洲人開放。人們蜂擁而至,場面蔚為壯觀。這樣的景象十分有趣,就像18 世紀70 年代的佚名諷刺畫裡描繪的那樣:互相對視的人和猴子穿着一樣的衣服,戴着一樣的假發。畫面下方的說明文字這樣寫道:“人類喜愛看自己的肖像畫。”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野生動物展,佚名,1774 年,英國,手工上色網點銅版畫,高35 cm,寬25 cm

仿照魯本斯作品創作的這幅狩獵鳄魚和河馬的版畫,可能也想表現出人類兇殘的特質。盡管河馬和鳄魚代表的黑暗天性在表面上被克制住了,整個畫面的氛圍卻是模糊不清和令人不安的。魯本斯在畫河馬這一尼羅河上的經典動物形象時,很可能是參考了他在羅馬看到的填充标本。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狩獵鳄魚和河馬,威廉· 德勒烏(Willem de Leeuw,1603—約1665)仿彼得· 保羅· 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約1623—1624 年,佛蘭德斯地區,蝕刻版畫,高46.5 cm,寬64.1 cm

鴕鳥毛和對戴鴕鳥毛的人的嘲諷是這兩幅畫的共同特征。下圖的标題“羽毛在驚吓中變白”暗示了偷盜這些裝飾品的女仆們應該“歸還借來的羽毛”,畫中出現的鴕鳥也在提醒我們,它們才是羽毛的合法所有者,而不是女仆們的主人。《聖經》中把鴕鳥描述成缺少智慧和了解力的動物,這更增加了這幅畫的諷刺性。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羽毛在驚吓中變白,仿約翰· 科萊特(John Collet,約1725—1780),1777 年,英國,手工上色網點銅版畫,高34.7 cm,寬25.1 cm

威廉·希思(William Heath)的版畫延續了這種荒謬。畫中形象怪誕的喬治四世和他的情婦科甯厄姆夫人與苗條纖細的長頸鹿(舊稱為駝豹)形成鮮明對比。這隻長頸鹿是埃及帕夏在1827 年送至英格蘭的。這隻長頸鹿從表面上看傳達的是人類的一種新“愛好”,但實際上和通常一樣,它反映的是其所陪伴的人類的道德缺陷。和這隻長頸鹿一樣,科甯厄姆夫人本身就是皇室一時的愛好。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長頸鹿/ 新愛好,威廉· 希思(1794—1840),1827 年,英國,手工上色蝕刻版畫,高33.2 cm,寬22.4 cm

在維多利亞晚期的英格蘭, 馬丁兄弟(Martin Brothers)因其獨特的手工陶瓷制品聞名。他們的作品經常是以怪異的鳥類為外形的煙草罐或儲物罐。這些鳥類的形态不僅源于英國本土物種,還參考了國外鳥種,例如秃鹫。鳥兒們被賦予了人類般的邪惡笑容,顯然是以真實的人為原型創作的。這樣的設計效果既可怕又諷刺。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怪異鳥形煙絲罐,馬丁兄弟,1882 年,英國倫敦,炻器,高53.5 cm

英國插畫家阿爾弗雷德·亨利·弗雷斯特(Alfred Henry Forrester)也緻力于諷刺現實。畫中的主人公冷漠地支着胳膊,靠在窗邊,仿佛是文藝複興肖像畫中的貴族。然而,這個優雅地拿着煙鬥、穿着毛領大衣的主人公其實是隻猴子。它和許多猿類的角色一樣,反映的是我們的虛榮和愚蠢。畢竟,“時髦不過是一個模仿另一個的樣子”。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裝扮成人的猴子,仿阿爾弗雷德· 克羅奎爾(筆名,真名為阿爾弗雷德·亨利·弗雷斯特,1804/1805—1872),1844 年,電雕版畫,高12 cm,寬10.5 cm

本文内容來自《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人類簡史》是大英博物館跟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出版社之一。由泰晤士&赫德遜(Thames & Hudson)共同打造。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這兩本書很有分量感。但是他厚度恰到好處,機智地用方型的開本,拿着感覺特别紮實,卻不會有那種大部頭沉甸甸的感覺。内頁采用啞光的銅版【不容易反光那種】。

藝術家如何描繪自己沒有見過的動物?

超低5折,與大家分享

《動物簡史》标價 108 元,國曆推薦優惠價 54 元;

《人類簡史》标價 128 元,國曆推薦優惠價 64 元;

一套兩本的标價 236 元,國曆推薦優惠價 118 元;

包郵(部分地區除外),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請複制或點選“連結”購買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81494086226368990381&spider_token=6c1e&wfr=pcindex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