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導讀:南方釣友超厭惡的魚,在污水中也能大量存活,如今卻成常見食用魚
自從處暑節氣以後,這段時間的溫度也明顯降低了不少。就連南方部分地區在早晚的時候,也能感受到絲絲的涼意了。
而在秋季來臨之前,民間一直有“貼秋膘”的習俗,這樣吃得白白胖胖的,到了冬天的時候才能有強壯的身體,進而能抵禦寒冷。

說到貼秋膘,自然是吃各種肉類了,豬肉、牛羊肉,還有魚類。特别是魚肉更是老少皆宜,多吃還不長胖,對身體有好處。
現在市面上的魚類也非常的豐富,其中還有不少海魚如今也變得常見了,大部分的家庭都能買得起了。
有一種魚是入侵物種,在污水裡面也能存活,并且大量繁殖。在南方它是很多釣友讨厭的魚,可是卻成為了市場常見食用魚類,你們喜歡吃嗎?
它就是羅非魚!
在南方的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份,雖然是羅非魚的養殖大省,但是這裡很多人卻不愛吃羅非魚,它還曾經一度被視為“垃圾魚”。
在有些地方一度出現了泛濫的情況。許多的釣友,更是對羅非魚咬牙切齒,這又是為何呢?
羅非魚是一種入侵物種,是我國從非洲地區引進來的一種熱帶性的淡水魚類,目前種類多達100多種。它因為長得很像我國的鲫魚,是以也叫非洲鲫魚。
羅非魚作為一種入侵物種,它具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這一點絲毫不輸小龍蝦。
作為入侵物種中的代表,小龍蝦的生命力很強,繁殖能力也不弱。在水稻田、河溝、沼澤地裡都能繁殖,甚至是受到污染的臭水溝,也一樣能大量的繁殖。
而羅非魚也有這方面的優勢,完全不輸小龍蝦。在廣州、廣西的部分河流、水塘和湖泊裡面,就有大量野生的羅非魚。它們都是從養殖的池塘逃出去的,然後在野外得以大量的繁殖。
就算是環境很惡劣,比如很多生物都不能生存的臭水溝,羅非魚一樣也能生吃,并且大量的繁殖。是以就常在一些河流、湖泊看到成片的羅非魚。
但是這種魚卻并不怎麼受人待見,還因為超強的生命力,在臭水溝也能生存,是以被取名“垃圾魚”,甚至有人還把它和埃及塘鲺魚相提并論。
特别是喜歡釣魚的朋友們,更是對羅非魚是深惡痛絕。隻因在很多河流裡面的小羅非魚非常多,還成群地活動,它們非常的貪食,釣魚的時候就常常來鬧鈎,切線也非常的厲害。
但凡遇到這種魚了,就别想釣到其他的大魚了。
再加上有些人聯想到它們是垃圾魚這個外号,認為羅非魚很髒,這種魚吃垃圾長大,根本不能食用,是以就不敢吃。其實在廣州地區,雖然養殖羅非魚的很多,但是購買它來吃的人真不多,一般都是外地人購買。
可是在很多其他的地方,羅非魚卻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食用魚,還因為它的出鏡率很高,甚至要比鯉魚、鲢魚、鲫魚都要高,價格也要稍微貴一些,是以有部分人現在都已經錯誤的把它當成了“四大家魚”。
其實,羅非魚是入侵物種,怎麼會是四大家魚呢,真正的四大家魚是“青、草、鲢、鳙”,就連鯉魚都沒有份,怎麼會輪到羅非魚。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内大量的養殖羅非魚,除了它的抗病性強,生長快,容易養殖以外,它的肉質也很鮮美的,并且營養也很豐富,味道是非常不錯的。
在日本羅非魚還被評價為“白肉三文魚”、“21世紀之魚”的美稱。國内養殖的羅非魚,大部分都是加工、出口了。
至于羅非魚有“垃圾魚”的外号,這完全是一種誤解。羅非魚雖然在污水的環境中也能生長,并不意味着它們就喜歡在這樣的環境生存。
它們也是被迫無奈的,而許多人工養殖的羅非魚,都是在池塘、水庫裡面,是以水質還是非常幹淨的,而這樣的羅非魚吃起來肉質也很鮮美。
特别是在國外,羅非魚還是一種口碑很不錯的“高檔魚”,被譽為深海三文魚的替代品,用它做的炸魚片就很受歡迎。
因為羅非魚的肉質很鮮美不說,口感還和海魚差不多,營養價值和蛋白質含量卻和三文魚是相差無幾,再加上魚刺很少,特别是細刺不多。這些優勢讓羅非魚赢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睐。
尤其是最近幾年,羅非魚在市面上的占有率越來越高,它的個頭不太大,魚刺小,肉質美、價格不貴等優勢,讓它俘獲了一大批粉絲的芳心。在有些北方的城市,羅非魚的價格可要比鲫魚貴很多,但是依然在市場上很暢銷。
不過,這裡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 野外的一些羅非魚,特别是水質受到污染環境的,釣到了也盡量不要食用,它們确實吃起來有點腥臭的味道,而且這樣環境長大的羅非魚寄生蟲也多。
想吃的話,還是到市場購買,這樣比較放心。它的吃法也很多樣,不論是清蒸、紅燒還是炖湯等,無論哪一種做法都是很美味的。
各位朋友們,你們喜歡吃羅非魚嗎?在你們當地它又是多少錢一斤呢?歡迎大家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