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央視訊”釋出了一段“美國生物實驗室内部影像”視訊。視訊顯示,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一間生物實驗室裡,常年進行着冠狀病毒的高危研究。
讓人細思恐極的是,該大學流行病學系教授拉爾夫·巴裡克被稱為“冠狀病毒之父”,他的多項授權專利的發明人中出現了德特裡克堡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而他的科研資金來源也有一部分來自美國國防部。
盡管美國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備受懷疑,但其對國際社會要求調查德特裡克堡實驗室的呼聲卻始終不回應。
事實上,無論怎麼回避,美國改變不了的一個事實是,在半個多世紀前的北韓戰争中,美軍已經有使用細菌戰的肮髒曆史。
突然出現的蒼蠅和蜘蛛
1952年1月27日夜,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二軍的駐守地北韓鐵原郡,美國飛機多批次地在陣地上空低空盤旋,但是令志願軍感到奇怪的是,他們沒有像往常那樣俯沖投彈。
第二天早晨,第三七五團戰士李廣福在外出執行任務途中,忽然看到在金谷裡山坡的雪地上有一片黑乎乎的東西,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李廣福走近瞧了瞧,令他吃驚的是,那片雪地上爬滿了大量蒼蠅、跳蚤和蜘蛛等昆蟲,散布面積大約有200米長、100米寬。
這麼冷的天,怎麼會有蒼蠅和蜘蛛呢?
不久,第三七五團又在外遠地、龍沼洞、龍水洞等地也發現了大批昆蟲,形似虱子、黑蠅或蜘蛛,但又不完全相似,散布面積大約有6平方公裡。奇怪的是,連當地居民都不認識這種蟲子。
四十二軍首長認為:“此蟲發生可疑,數地同時發生,較集中,密度大,可能是美軍散布的細菌蟲。”
到2月1日,各部隊駐地已發現類似情況達8起,昆蟲密度最高的地方達每平方米1000隻。
來源:CCTV國家記憶
這些在北韓戰場上發現的昆蟲,正是美國在北韓戰争期間對北韓和中國進行的細菌戰。
從德特裡克堡到北韓戰場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就開始了對細菌武器的研究與制造。到“二戰”結束前,有将近4000人參與到細菌戰項目的開發和研究中。
美國細菌戰研究的核心是生化部隊的特别項目部,研究中心位于美國馬裡蘭州的德特裡克營地(即如今的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德特裡克堡前身)。
二戰後,出于擴大細菌戰項目研究計劃的考慮,美國政府對日本細菌戰戰犯及其罪行進行了包庇和隐匿,包括日本關東軍731細菌部隊的禍首石井四郎在内的一批日本細菌戰戰犯被免除了戰犯的審判。而據美國國家檔案中的資料顯示,美國得到了日本方面35份有關細菌戰的報告,這些報告篇幅從300多頁到800多頁不等,集中在對鼠疫、炭疽、霍亂、傷寒等病毒的研究上。
德特裡克營地的生物戰項目負責人埃德溫·希爾稱:“此次對日本調查收集的證據,大大擴充了這個領域的各個方面。”
到了北韓戰争時期,美國更是大規模地試驗其細菌武器的各種效能,把北韓戰場變成其新式武器和各種戰術的試驗場。
1950年12月,美軍向三八線敗退時,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要成員認為,細菌戰有效且廉價,希望用細菌武器挽救北韓戰場的敗局。
1951年夏,德特裡克營地的科學家與加拿大的細菌戰專家,利用蒼蠅、蚊子、跳蚤等昆蟲攜帶的病毒或帶病毒的火雞羽毛生産出細菌彈。後來北韓戰場上出現的細菌彈就是這種。
1951年冬天,細菌戰正式在北韓戰場付諸實施。
細菌戰主要由美第五航空隊執行。行動之前,美軍開設了地面學校對飛行員進行專門的細菌戰教育訓練。
實施時,美軍将毒菌經過人工培殖,附在蒼蠅、蚊子、跳蚤、螞蟻、蜘蛛、鼠、兔、鳥等動物身上,或附在棉花、食品、宣傳品等雜物上,制成細菌彈,由飛機投擲布撒,或由火炮發射布撒,并多以污染水源、交通樞紐與居民集中點為目标。
據在北韓執行細菌戰任務時被志願軍擊落俘虜的美軍飛行員供稱,在實施行動時,美軍通常使用P-51型或B-26型飛機。當飛升到1500至2000米高度時,将液體的、用薄鐵闆制作的圓筒狀的載有帶菌的昆蟲、動物的細菌彈自高空投下。
美軍戰俘伊納克發表廣播講話。伊納克原是美軍第五航空隊轟炸中隊的中尉領航員。來源:CCTV國家記憶
從1952年1月28日到3月31日,美軍在北韓北部撒布細菌達804次之多,遍及北韓北方的7個道和44個郡,主要集中在接近前線的地帶和後方重要城市及交通線。在地面上造成帶菌昆蟲的密度,有時高達每平方米1000多隻。
美軍甚至還把範圍擴大到中國東北和沿海地區。1952年2月29日,美國飛機共14批148架次,侵入中國的撫順、安東、鳳城等地,并在撫順撒布有毒昆蟲。3月1日至6日,美國飛機又連續多次飛入中國東北以及青島市上空,大量撒布帶有細菌的昆蟲。
細菌戰有多可怕?
美國所發動的細菌戰,對中朝兩國的無辜平民而言,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正常的細菌在陽光的直接照射之下,60秒鐘之内就會死亡。然而北韓戰場上的這些昆蟲和齧齒類動物,在實驗室的條件下培養了好幾代,具備超強的生存能力。細菌借助它們來傳播變得很容易生存和擴散。
整個北韓戰争期間,美國在北韓和中國東北及沿海地區,投擲了蒼蠅、蚊蟲、蜘蛛、臭蟲、跳蚤、扁虱、蜈蚣、蝗蟲等帶菌昆蟲30多種,以及老鼠、青蛙、爛魚、樹葉、棉花等帶菌媒介物。其投擲物所帶有的病原體,經驗證包括鼠疫、霍亂、腦膜炎、副傷寒、鈎端螺旋體及回歸熱、斑疹傷寒等多種病原體。
美軍的一份報紙上曾寫到:細菌、毒氣是最廉價的武器。來源:CCTV國家記憶
北韓江原道鐵原郡40歲的金學文在1952年2月20日被發現感染霍亂,3天後便死亡了。安州郡發南裡的黃利彩是第一個被發現感染鼠疫的人,在短時間裡,她所在的村子患鼠疫的人數就達到50人,其中有36人死亡。
在中國,撫順9歲小女孩鮑麗蓉,原本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裡,然而1952年3月9日,鮑麗蓉發高燒,吐黃水,第二天病發死亡,後被證明是感染了美國飛機所投下的病毒,患急性傳染性腦炎而死。遼陽劉二堡鎮的女教師王淑芝,則在1952年4月8日,因感染美國飛機所投的細菌,患上急性炭疽性、出血性腦膜炎而死亡。
抵賴并不能掩蓋真相
在北韓戰争期間,美國所發動的細菌戰,是違反人類正義和國際法的野蠻行為。
面對美國的細菌戰,中朝兩國采取了及時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是以在當時沒有造成大規模的疫病爆發。但美國這種野蠻行徑,已然造成諸多人間悲劇,激起了中朝兩國以及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無比憤怒。
意大利北部工業城市都靈的一些醫師、科學家和知識分子,打電報給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強烈斥責美國發動的細菌戰,并要求懲罰細菌戰罪犯。
世界和平理事會主席約裡奧·居裡發表公開講話:“(細菌戰)是美國繼用原子彈在幾秒之内毀滅廣島和長崎的幾十萬人民那種窮兇極惡的罪行之後,又一樁喪心病狂的反人類罪行。”
瑞典、奧地利、意大利、英國、法國、比利時、波蘭、蘇聯、巴西等國的著名法學家、科學家組成調查團,對美軍細菌戰罪行進行了實地調查和确認。
然而,面對國際調查團的報告,以及中朝方面掌握的大量人證、物證以及近30名美軍飛行員的供詞,美國卻采取了抵賴的态度,始終拒絕承認在北韓戰場上發動細菌戰的罪行。
如今,北韓戰争的煙雲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但相似的曆史依舊在上演。美國在世界各地搭建了200多座生化實驗室,但對實驗室的功能、用途、安全系數三緘其口,在實驗室所在地頻繁爆發傳染病和各種安全事故的情況下,仍然拒絕國際社會進行調查。
這,或許就是美國掩蓋罪行真相的選擇,但,終究掩蓋不了背後的罪惡。
參考資料:
1.中央電視台《國家記憶》:“揭露1952年美軍細菌戰:德特裡克堡豢養的可怕惡魔”
2.新華社:太空角定位美國生化實驗室,海外網友倒吸一口涼氣
3.張金林:《反對美國細菌戰與社會動員——以<人民日報>為中心的考察》,《黨史研究與教學》2013年6月
4. 孟濤:《關于北韓戰争中美軍實施細菌戰的再考察》,《當代中國史研究》2013年9月
<h1 toutiao-origin="h2">本文由微信公衆号『中國反邪教』原創,作者:青水,轉載請注明出處</h1>
<h1 toutiao-origin="h2">● 往期精選</h1>
<h1 toutiao-origin="h2">■ 助力扶貧 我們在行動 </h1>
<h1 toutiao-origin="h2">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