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莊農樂耕
“不吃臨朐全羊,白來臨朐一趟”“要想壽命長,秦池白酒加全羊”,這些略帶誇張的俗語,道出了臨朐全羊的聞名。從最初的“扒土窩”式集市地攤到“貴族式”高檔宴席,從獨家傳承到遍地開花,臨朐全羊曆經200多年,為什麼會常盛不衰,又發生過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初現全羊湯
清朝嘉慶初年(公元1800年左右),臨朐縣趙家樓村民高縣(字宏仁),是當地民間有名的廚師,會殺豬宰羊,菜做得又好,算是當地名人,常年趕四集賣羊肉,去得最多的地方是五井集。五井集為臨朐、益都、沂水三縣交彙的大集,趕集的人特别多。高縣常年逢五排十,到五井集擺攤賣生羊肉、熟下貨。有時生意不好,生羊肉賣不掉,當時還沒有冷凍裝置,總不能眼看着生肉腐臭變質。他心裡琢磨,我何不在集上現殺現賣,再支上一口大鍋,将剔下的骨頭與羊下貨一塊煮成湯,将剔骨肉與羊雜切碎,澆上羊湯,每碗也能賣幾文錢。試過幾次之後,食客都一緻叫好,生意非常火爆。後來他幹脆将整隻羊宰殺分解,放入大鍋,用木柴一塊煮,煮熟後撈出涼透,切碎再賣,深受顧客歡迎,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全羊湯”。五井大集的“全羊湯”很快遠近聞名,成為當地的一大名吃。随着生意不斷擴大,積蓄越來越多,高縣便帶着妻子、兒女,從趙家樓村遷居五井西村,常年幹起全羊買賣。就這樣,高縣開創了五井全羊湯“地攤經濟”的先河。
登堂入室
清朝道光年間(公元1820年以後),高縣之子高振邦(字安國),繼承了父親的手藝。他不滿足于風吹雨打的“野攤子”經營,在五井沿街買下了店鋪,開起了“義和全羊”飯店。十年後,高振邦之次子高坤(字象坤),不斷總結祖輩做羊湯經驗,嘗試加入十幾味中草藥調味,使“五井全羊湯”肉香醇厚,回味無窮。
與西安、單縣等地的全羊湯一樣,最早的五井全羊湯也是論碗賣,後來改為論斤論兩賣,這與一段離奇的故事有關。1847年臘月20的五井大集上,店裡來了一位客人。此人身高七尺、絡腮胡須、五大三粗,進店來要了一壺小酒、一碗羊湯、二斤鍋餅。喝完小酒,吃上羊湯後,又要了一碗才把餅吃完,酒足飯飽後擡腿就走。那時高坤正在殺羊,突然聽到賬房先生喊客人沒結賬,高坤将顧客攔下,因言語不合與客人發生争吵。客人說:“我沒吃你的羊肉,難道看看還要錢嗎?你這裡有稱,稱一下不就知道了?”高坤覺得有道理,便将稱羊用的大杆秤挂在門栓上,讓客人抓住秤鈎。那客人一手抓稱鈎,腳一擡,一稱正好二斤。見此情景,賬房先生趕緊去找高振邦老人出來打圓場。老人一聽,便知遇上了高人,給客人賠禮道歉,擺上酒菜好生伺候。從交談中得知,此人是河北滄州一帶,靠打拳賣藝為生,行走江湖,練就一身輕功,能飛檐走壁。客人的确是忘了結賬,由于高坤言語過激,是以他便施展了輕功絕技。通過這件事情,高坤忽然想到,以後賣羊肉何不用稱賣,客人要多少就給稱多少,做到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豈不更好?從此之後,全羊開始論斤兩賣。據現存的光緒11年高坤之子高魁升分店文書記載,當時除了刀子、馬鞍子、桌椅、闆凳外,還有大小稱三杆的文書,證明在這之前就已經用稱來賣羊肉了。
創辦“全羊席”
清朝光緒11年(公元1885年),高振邦之孫、高坤之子高魁升(字占元),繼承祖輩手藝,總結做菜經驗,在五井建立以全羊湯為特色的綜合型飯店,除有全羊、炒菜、面食外,還開了單房、地鋪、吊鋪三個檔次的旅館。創辦有馬棚等停車設施的庭院飯店,取名“正南店”,同時辦起“喜白公事生意理事會”,自己擔任會長。高魁升開展青瓷租賃業務,組建起廚師、賬房先生、裡櫃、外櫃、總管等一整套服務班子。四鄰八村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富商之家,喜白公事都應請他們代辦,生意十分紅火。他根據當地婚喪嫁娶的風俗習慣,每8人為1桌,1桌為1席,分8碟8碗、12碟8碗、16碟8碗、24碟8碗四種規格,就是流行至今的8·8、12·8、16·8、24·8。當時青州有個大财主舉辦喜宴,宴請達官貴客,按照慣例是豬肉宴席。但當時山區豬少羊多,怎麼辦呢?高魁升憑借多年的廚藝經驗,大膽嘗試,将羊體大小部位和内髒分割,把不同部位煎、炒、烹、炸、燒、炖、蒸,做成不同風味的24碟8碗宴席,客人大開眼界,贊不絕口,從此全羊席成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标配。這次創新大獲成功,高魁升很快總結出了一套傳統全羊席套路,即按“從頭到尾,最後一盆燴炖全羊湯”的上菜程式,共32道全羊菜,稱之為“五井全羊席”,距今已有125年曆史。現在儲存的有關20多張房契文書、地契文書證明,高魁升首創全羊席,并發展至鼎盛,為“臨朐全羊宴”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發展“全羊席”
從清朝末年到民國的半個多世紀,高魁升之子高鴻祥、高鴻禧(字壽亭)、高鴻泰,兄弟三人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全羊席”,名氣越來越大,名聲越來越響。共同出資創辦“三義館”,雇傭五井東村、天井的張氏、劉氏、許氏、李氏、黃氏8人,全羊店名揚周邊數縣。他們将原來的32道全羊菜,發展為36道全羊菜外加4大功夫菜。還有以“玉珠羊頭”、“芙蓉羊肉”、“鴛鴦大肘”、“燴肘丸子”為龍頭的48道菜。盡管在這期間發生了戰亂、災荒等,但“臨朐全羊”作為民間地方名吃,得到了傳承和發展。高家香火也延續不斷:高鴻祥生子高乃仁,高鴻禧生子高乃義,高鴻泰生子高乃禮、高乃智、高乃信。
升格“全羊宴”
1930年,18歲的高乃義與16歲的叔弟高乃智,在其父輩高鴻禧、高鴻泰的指導下脫穎而出,成為全羊席制作的佼佼者,并将全羊席完善發展,升格為“全羊宴”。1933年,餐飲店最為出名的是臨朐“德順樓”和青州“慶豐樓”,叔兄弟二人曾到兩地傳授“全羊宴”制作技藝。經過幾年的研究創新,成功将“麒麟頂”、“賽如參”、“秘制羊蹄”“賽熊掌”推成招牌菜、壓軸菜,使全羊宴名震四方,曾有“青州遊,莫過德順樓”之說。
1938年,日本占領臨朐。聽說高乃義、高乃智大名,鬼子便将二人強行抓到五井大埠山上,逼迫他們做全羊宴。二人一身正氣,堅決不為鬼子做事,高乃智趁鬼子不注意,借着夜色掩護逃出,跑到高維漢父親藥鋪後面的柴垛裡藏了起來。高乃義被鬼子拖到紅埠子頂下羊腸子灣,鞭抽棒打,奄奄一息。家人花費巨資買通翻譯,向鬼子求情,老人才得以釋放,擡回家不久就離開人世。高乃義之妻趙氏受到極大驚吓,落下哆嗦病,一病不起,也撒手人寰,撇下4個未成年子女,即高法成、高法富、高法友、高法英。為躲避追捕,高乃智隐姓埋名,投親靠友,遠走他鄉。受此事件影響,“三義館”資金不足,靠賣包子維持生計。
1950年,14歲的高乃義三子高法友,被高乃智收為養子,他潛心研究廚藝,深得叔父厚愛。1953年公私合營,五井供銷社特聘高乃智組建五井“大衆飯店”,幹起了祖傳全羊宴的手藝。1958年,濰坊市五井煤礦在下五井西村建礦,五井供銷社特聘高乃智在下五井西村組建“大衆飯店二部”。父子二人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研究全羊宴制作技藝,把傳統全羊宴發展成68道菜系。他們打破手藝人傳男不傳女、傳内不傳外的門規,面向社會傳授全羊宴技藝,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術人才,成為全羊宴祖傳技藝無私的傳播者。他們培養的人才,既有高氏後裔,也有王氏、李氏、馬氏、孫氏、于氏,既有五井、九山、大關、石家河、寺頭等本地學員,也有北京、上海、東營、淄博、青島、壽光等外地學員。1979—1986年,高乃智與高法友多次到濰坊市五井煤礦招待所、縣府招待所等地,為“聯合國煤炭中小企業考察團”、“日本八大酒店經驗考察團”、“美國虹鳟魚養殖考察團”等國外參觀考察人員,舉行“臨朐全羊宴”技藝表演和講解,向世界宣傳精深的中華餐飲文化,展示悠久的曆史傳承。
1985年,高乃義之子、高乃智嗣子高法友,在五井成立以全羊為特色的“義和飯店”,将五井全羊技藝傳授給高玉祥、高玉亮、高玉華、高玉生、高玉國兄弟5人。18歲的高玉生跟随爺爺高乃智、父親高法友學習“臨朐全羊宴”技藝,1988年在五井獨立開設“義和飯店二部”。1989年,“義和飯店”遷居下五井煤礦,租用尚青山的田地,自己建成“青山飯莊”。1991年,由高玉生繼承并擴建經營。2000年從煤礦遷至濰坊市濰城區,創辦了“濰坊旭光全羊”店,邁出了從農村走向城市的第一步。2008年成立“濰坊旭光全羊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現為“山東旭光全羊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十多年來,高玉生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根據現代人的口味,結合祖傳配方改進制作工藝,使“清湯”回味無窮,“奶湯”濃香醇厚,經中草藥、“山華根”調色煮制的全羊,肉質紅嫩、膻腥味小、軟爛清香,深受食客歡迎。其他兄弟也在臨朐、濰坊、東營等地開起了全羊飯店。
美味探秘
臨朐全羊是臨朐特色美味,備受食客推崇,魅力來自何處,奧秘又在哪裡?
一是食材講究。制作全羊用的肉羊,是臨朐當地的山羊“黑麒麟”,俗稱“山羊猴子”。這種羊通體黑色,體格健壯、抗病力強、繁殖率高,特出特點是擅長登高、攀爬,在超過60度的岩坡上如履平地。當地人稱的“羯羊”,就是人工去勢的公羊,身輕力健、肌肉發達,肉質獨特。臨朐縣五井、嵩山、九山、寺頭、沂山等青石山區,林木茂密,山勢陡峭,岩縫中長着丹參、柴胡、五加白、野酸棗、益母草等幾十種中藥材,是治療疾病、延年益壽的良藥。善于攀登懸崖峭壁的黑羯羊,啃食岩縫中的天然中草藥,飲用富含微量元素的山泉水,形成的肉質不但異常鮮美,而且含有藥用成分,是綠色天然的保健食品,也是難得的營養滋補品。當地人戲稱,山羊猴子“頭頂藍天白雲,腳踏崎岖小道。看的是綠水青山,吸的是天然氧吧。吃的是中藥材,喝的是礦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黃丸,尿的是太子口服液”。
二是湯水講究。清洗、鍋煮生羊肉,不能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淨化、殺菌藥物成分,使肉味、湯味不正,口感不純。煮全羊要用山泉水、井水或礦泉水,過濾了其中的雜質,保留了含有的礦物成分和微量元素,羊肉味道純正、肉香濃郁。
三是器具講究。殺羊時,盛血的盆要用陶土盆或瓷盆,不能用銅盆、鋁盆、不鏽鋼盆、酸糊子盆,也不能用洗潔精洗過的盆。煮全羊用的是大鐵鍋、硬木柴,因為鐵鍋較厚,傳熱速度慢,溫度升降平穩,不會出現過冷過熱現象。硬木柴燃燒速度慢,火力持久,小火慢炖,易于控制成熟度,調料入味均勻。
四是制作講究。宰殺的山羊3-4歲,有8顆牙齒,為成年羊,是最佳生長期,其肉質及各項名額達到極品。宰羊之前先飲清水,再放血、扒皮、清髒,一定要去除叉腸和甲狀腺,防止出現異味。羊肉下鍋前,必須将水燒到80度以上,骨頭放在鍋底,内髒放在中間,羊肉放在上面,頂部用竹篦子壓上,以免肉漂在湯上生熟不均。開鍋後撇去浮沫,避免血沫沉入鍋底影響羊湯味道。然後再微火慢炖,一小時後再翻鍋,肉煮到七八成熟時加鹽,大約兩小時左右撈出即可。
五是菜單講究。臨朐全羊湯,特别是全羊宴,每道菜都由羊肉制作,但菜單中不會出現“羊”字,凸顯全羊文化的博大精深。如龍門角、探靈芝、明開夜合、花爆金錢、蜜蜂窩、青雲登山,分别是扒羊耳根、溜羊鼻肉、燴羊上眼皮肉、炸羊腰子、汆羊麻肚、燴羊蹄,全羊宴100多道菜,都有特定的高雅名字。乾隆年間的 “滿漢全席”中,不乏羊肉菜肴,因慈禧喜歡羊肉,便讓禦廚遍訪民間,搜羅地方名吃,推出“宮廷全羊宴”。慈禧屬羊,菜名忌諱“羊”字,而具有“瑪瑙(羊腦)、“一串金(烤羊串)”“一帆風順(烤羊排)”“黃金玉翡翠(煎餅卷大蔥)”等雅稱的臨朐全羊,便成為宮廷全羊宴的首選。
六是吃法講究。以前吃羊肉是為了一飽口福,現在吃羊是為了營養保健。羊肉質地柔軟,肉質纖維細長,脂肪含量低,易消化,不傷胃,且營養豐富,是肉類中的上等美味。具有溫脾和中、養肝益腎、養胃驅寒、強陰壯陽的功效,特别是顯著的暖胃驅寒作用。
羊肉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但以“伏羊”和冬季為好,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冬季吃羊,健康壽長”之說,喝羊湯、涮羊肉、吃烤羊,都是不錯的選擇。
“魚”“羊”為鮮,因為魚肉和羊肉中蛋白質含量高,容易腐敗變質,宜趁鮮食用。羊脂肪的熔點為42.8℃,高于人體溫度,不易被吸收,适量食用肥羊不會發胖。羊肉與南瓜、闆栗同食,易産生腹脹;醋雖去腥膻味,但進食羊肉時加醋過多,會對心髒不利。另外,西瓜和茶也是羊肉的禁忌。
羊肉大熱,五髒溫平,應根據各自體質選擇進食,否則适得其反。羊肝明目,羊肚養胃,羊脾治小兒腹瀉,羊鼻蛆治療癫痫,等等,都是多年積累的經驗。
行穩緻遠
臨朐全羊第8代傳人高玉生,時刻遵循“仁、義、禮、智、信”的祖傳家訓,不斷将臨朐全羊技藝發揚光大,研制的“臨朐全羊宴菜系”榮獲國際風聯專利;經營的全羊店被授予“山東餐飲業優秀老字号”、“山東飲食文化突出貢獻獎”榮譽稱号;被山東省省烹饪協會授予“中國魯菜大師”稱号,被中國烹饪協會授予“中國餐飲業進階職業經理人”稱号。2008年,在濰坊市奎文區四平路成立“濰坊旭光全羊餐飲服務有限公司”,不斷豐富地方菜、農家菜、海鮮類内涵,探索全羊特色、菜品綜合、酒店專營路子,實行連鎖直營,已在臨朐、濰坊開設4處直營店。2016年10月,臨朐全羊文化研究會在嵩山生态旅遊區管委會成立,現有會員機關68家,高玉生擔任會長。
2012年,“臨朐全羊宴制作技藝”獲批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高玉生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016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臨朐全羊制作工藝”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省文化廳頒布。2013年,“五井黑山羊”被農業部認證為“地理标志農産品”。
臨朐全羊分全羊肉、純羊肉、精羊肉三大類,羊湯有白湯、清湯、紅湯三種,全羊宴分初檔、中檔、高檔、極品四大類,從一碗幾元的全羊湯到一桌幾千元的全羊宴價格不等。無論你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不論你目不識丁還是滿腹經綸,不管你來自鄉村城鎮還是首都省會,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和價位的全羊菜肴,這就是臨朐全羊的魅力所在。目前臨朐全羊餐點遍布縣城、鄉村,街頭巷尾都能看到全羊店蹤影。五井供銷社、東城旭光全羊店是品嘗全羊宴的理想去處,在高玉國”老五井義和全羊”、高玉芹“衆信五井全羊”、永香大鍋全羊、九山大鍋全羊、老地方、九福來、孫記全羊館、洪明羊肉館等衆多飯店,都能吃到純正的臨朐全羊。
作為“地理标志農産品”和“非物質文化遺産”,臨朐全羊是臨朐的一張靓麗名片。要以打造“全羊文化産業園”為突破口,做好全羊文化的挖掘和傳承,做大、做優、做活全羊美食産業。臨朐全羊的發源地五井鎮,率先搞好發展規劃,在八岐山、隐士溜的鄉村旅遊中,融入放羊、宰羊、煮羊、做羊等内容,讓遊客親身感受臨朐全羊的生長環境,動手體驗制作工藝,親口品嘗特色美味,帶回放心羊肉産品,增加旅遊的趣味性和遊客參與度,使“臨朐全羊追根溯源”,成為臨朐旅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曆經百年傳承,花樣日益翻新。臨朐全羊紮根深山、走出城鄉、走向世界已是大勢所趨。這一來自山村的“草根明星”,必将憑借自身生态、保健、親民的實力,在中華飲食文化的舞台上施展絕技,成為舉世矚目的“明星大腕”。
評價:山旺化石,塵封的曆史;臨朐全羊,流動的記憶。選羊加水用火,樣樣講究;營養保健菜單,處處貼心。于細微處展現特色,在平凡中彰顯高雅。貨真價實顧客盈門,誠信經營口碑昭著。臨朐全羊,大衆美食,百年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