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
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在總統府開齋節開放日
抛出重磅消息:
為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下周一将推出20元新鈔票

這是金管局首次推出20元紀念鈔
共有200萬張讓公衆以等值換取
下面,我們圍觀一下新鈔真面容
↓↓↓
新鈔濃縮了
新加坡開埠200年的曆史
正面是新加坡首任總統尤索夫•伊沙克(Yusof Ishak)的肖像,以及當時的最高法院和市政廳(現在是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背面則印着19世紀初,來到新加坡的8位先驅人物。新鈔的右下角代表最初開埠時舟車繁忙、欣欣向榮的新加坡,左邊則是如今摩天大廈鱗次栉比的金融中心新加坡。古今被一條彎彎的新加坡河串聯起來,象征着曆史源遠流長。
8位先驅人物個個大有來頭!
新加坡政府還專門列出了清單
對他們一一進行介紹
他們分别為:
華人教育先驅 陳嘉庚
被譽為新加坡特蕾莎修女的 許哲(Teresa Hsu Chih)
傑出女教育家 王惠卿博士
現代馬來文學之父 文西阿都拉(Munshi Abdullah)
第一任植物園園長 亨利·李德裡(Henry Nicholas Ridley)
印族慈善家 比萊(P.Govindasamy Pillai)
傑出女運動家 愛麗絲·彭尼華德(Alice Pennefather)
馬來族抗日英雄 阿南賽迪(Adnan Saidi)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
莫過于陳嘉庚了!
1874年10月21日
陳嘉庚出生在閩南的小漁村
而後創業于東南亞
成為“橡膠大王”
他一生傳奇,毀家興學
前無古人,鮮有來者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緬懷
“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陳嘉庚
“橡膠大王”
商業版圖擴充到五大洲
陳嘉庚先生是著名的實業家,有南洋“橡膠大王”之稱。巅峰時期,陳嘉庚公司分布于世界的直接代理商遍布五大洲,包括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組成了一個國際銷售商貿網絡。其代表警醒振興中華民族工商業的注冊商标——中國鐘标,也随着商品流通為世界人民所認識。
陳嘉庚公司産品廣告(陳嘉庚紀念館提供)
捐資助學
嘉庚學子遍及天下
陳嘉庚先後在集美乃至廈門和閩南各地及新加坡等地創辦和資助的各種類型學校,總數達118所。在如今的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陳嘉庚被師生尊稱為“校主”。嘉庚學子遍天下。嘉庚先生創辦的廈大在海内外的校友會有87個,其中在境外的就有近30個。
集美學校内遷安溪期間,嘉庚先生看望師生(陳嘉庚紀念館提供)
集美學校是當年陳嘉庚在集美創辦的多所學校的總稱,包括集美幼稚園、集美國小、集美中學、集美輕工業學校、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大學以及集美學校委員會等等。所有曾在這些地方學習過、任職任教過的都會被看作是集美校友,據不完全統計,集美學校在全球各地的校友會有 70 個以上,其中在境外的就有十多個。
集美學村
嘉庚精神
廣布世界影響深遠
南薰樓
說到陳嘉庚,很多人首先想到他創辦了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實際上,嘉庚先生的貢獻和影響遠不僅僅局限于集美和廈門,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陳嘉庚或嘉庚精神影響的深刻的印記,甚至在太空中,都有一顆被命名為“嘉庚星”的行星。以他名字命名的嘉庚星、嘉庚水母、嘉庚路、嘉庚公園、“嘉庚号”科考船、嘉庚路、嘉庚公園等,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嘉庚樓等,無不折射出世人對他的景仰與懷念。
在海外,嘉庚先生更多地以“Tan Kah Kee”,即“陳嘉庚”的廈門話讀音為人熟知,比如新加坡的“陳嘉庚地鐵站”,或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陳嘉庚樓 ”,其英文都 以“Tan KahKee”标注,嘉庚先生和嘉庚精神的影響力,以這樣一種充滿“廈門味”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傳播,讓嘉庚先生的故鄉人倍感親切。
陳嘉庚或許沒機會環遊世界
但他的精神、他的後繼者做到了!
歐洲
●公司:陳嘉庚公司曾在歐洲設立直接代理商。
●校友會:廈門大學英國校友會、廈門大學法國校友會。
非洲
●公司:陳嘉庚公司曾在非洲設立直接代理商。
●校友會:廈大奈及利亞校友會。
大洋洲
●公司:陳嘉庚公司曾在大洋洲設立直接代理商。
●校友會:廈大澳洲校友會、廈大墨爾本校友會、廈大紐西蘭校友會等。
美洲
●公司:陳嘉庚公司曾在美洲設立直接代理商。
●校友會:集美大學加拿大校友會、北美集美校友會、廈大加拿大校友會、廈大美南校友會、廈大印第安納校友會、廈大波士頓校友會、廈大北卡校友會、廈大矽谷校友會、廈大紐約校友會、廈大華盛頓校友會等。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陳嘉庚(化學)樓: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陳嘉庚樓(Tan Kah Kee Hall),這是美國著名學府中有史以來第一幢以華人命名的大樓,而這座樓是由陳嘉庚國際學會籌款命名的。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陳嘉庚化學樓。
國内
北京
●中國華僑曆史博物館:由中國僑聯首任主席陳嘉庚于1960年提出倡議,2005年7月,經國家發改委準許立項建設,海内外僑界踴躍捐款捐物。博物館于2011年9月6日奠基,2014年10月21日建成開放,館舍選址在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内北小街。
●陳嘉庚科學獎:經國務院同意,2003年2月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正式注冊成立,先後設立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在相應學科領域内獲得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産權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在世中國公民。
陝西
●延安:陳嘉庚1939年冬發起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考察團”。南洋各地華僑籌赈機關熱烈響應,派出代表組成慰勞團。1940年春夏之際陳嘉庚先生親自率團回國,并在延安得出結論:“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廣東
●陳嘉庚紀念中學:廣州市陳嘉庚紀念中學位于廣州市荔灣區西灣路大崗元北4号,1942年在陳嘉庚的積極倡議下創辦。這所遠在嶺南的學校與集美學校有着同樣的“誠毅”校訓。
●中山大學陳嘉庚紀念堂:中山大學前身為嶺南大學。陳嘉庚先生捐資興建的嶺南大學附屬國小禮堂,于1919年6月落成。為紀念陳嘉庚先生對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将該禮堂命名為“陳嘉庚堂”。
位于廣州中山大學的陳嘉庚紀念堂。(資料圖)
雲南
●騰沖:雲南華僑博物館。
●昆明: 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南僑機工是指抗日戰争時期,東南亞各國華人子弟組成的“南洋華僑回國抗日機工服務團”。當時他們肩負800萬南洋華僑的重托,告别家人、回到祖國,在滇緬公路當起了抗日運輸隊的尖兵,為支援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雲南省芒市城郊:南洋華僑機工紀念碑。
海南
●海口:南僑機工聯誼會、南僑機工廣場。
廣西
●南甯:南僑機工聯誼會。
四川
●四川梓潼縣文昌中學:2008年“5·12”特大地震發生後,廈門市民捐款為四川綿陽梓潼文昌中學重建教學樓,這棟教學樓取名為“嘉庚樓”。
青海
●玉樹市第二完全國小:作為玉樹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的重要項目,玉樹市第二完全國小的三棟連體教學樓目前已建成投用。建設這座教學樓使用了廈門人民捐獻的愛心款,其中一座教學樓根據廈門人民的意願命名為“嘉庚樓”。
香港
●校友會:廈門大學旅港校友會、廈門大學澳門校友會、香港集美校友會、集美航海香港校友會、香港集美中學校友會、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集美僑校香港同學會
●集友銀行:1947年在香港注冊成立。1989年香港集友銀行股東捐贈560萬港元設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
●香港陳嘉庚國際學會:1992年在香港成立的陳嘉庚國際學會,擁有超過70位世界級的教授學者為會員,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楊振甯、丁肇中等。該學會于1995年遷到新加坡。學會還籌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建了一座陳嘉庚樓。
澳門
●校友會:澳門廈大醫學院醫學會、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僑校)澳門校友會。
台灣
●校友會:廈門大學台灣校友會、廈門大學金門校友會。
福建
●鷹廈鐵路:鷹廈鐵路北起江西鷹潭,南至廈門,全長694千米,是福建省第一條出省鐵路通道,由嘉庚先生提議修建。工程于1955年2月動工,1957年4月12日全線正式通車。
泉州
●華僑大學陳嘉庚紀念堂:為了紀念陳嘉庚先生, 1961年10月,全國僑聯發起書面意見,倡議由華僑捐資在泉州華僑大學建立一座陳嘉庚先生紀念堂。
●泉州六中:泉州六中建立于1916年,據說,陳嘉庚在1925年獲悉泉州六中生存困難後,于次年1月開始捐資扶助六中。
●安溪、南安: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集美學校處在敵人的炮火威脅之下。為確定師生安全,集美學校所屬師範、中學、商業、農林和水産航海學校被迫穿越戰火、輾轉遷徙到安溪、大田和南安等地堅持辦學。
三明
●大田第二集美學村:因抗戰爆發、廈門失陷,集美學校被迫内遷,1939年1月,集美職業聯合學校下轄的水産航海、商業、農林等三所中專學校14個班614名師生遷到三明大田縣,直到1946年集美學校遷回廈門,前後經曆八年。
漳州
●漳州:廈門大學漳州校區位于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校區于2003年9月投入使用,主要建築延續思明校區嘉庚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恢宏大氣。
龍岩
●長汀:抗日戰争爆發不久,1937年底,廈門大學内遷山城長汀辦學,廈大遷汀的8年期間,盡管戰時物質條件極差,長汀人民仍從各方盡力支援。
廈門
●廈門大學:由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國内最早招收研究所學生的大學之一,被譽為“南方之強”。
●華僑博物院:華僑博物院位于思明區思明南路,1956年由著名僑領陳嘉庚先生倡辦,1959年落成開放。
●高集海堤、集杏海堤:在陳嘉庚的提議下,兩條由集美到廈門島的海堤——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相繼建成,打開了連接配接廈門島内外的跨海通道。
●同安汽車站:同安汽車站前身——同美公司于1920年在新加坡發起創辦,陳嘉庚是發起人之一,之後修建了20公裡的同美公路,公司經營同安到集美的汽車客運業務。
●古龍醬油廠: 1913年陳嘉庚将制作罐頭的機器裝置折價入股淘化大同公司正在籌辦的罐頭公司,開辦大同食品罐頭廠。大同食品罐頭廠即是現今的古龍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是陳嘉庚先生創辦于1920年的集美學校水産科,現位于翔安區。
●翔安區同民醫院:翔安區同民醫院,即廈門市第五醫院,由嘉庚先生于1947年倡建,是一所三級綜合醫院。
●翔安一中: 1945年8月由陳嘉庚先生所創辦,校名原為“集美初級中學馬巷校舍”,2005年2月更名為“廈門市翔安第一中學”位于翔安區馬巷鎮。
●同安一中:同安一中的前身是同安縣立初級中學,是1940年秋到1941年春在陳嘉庚先生倡導下創辦的。
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村風景如畫。
●集美學校:1913年,嘉庚先生回到故鄉集美捐資助學,先後創辦集美國小、師範、中學、水産、航海等校,後來,人們把這些學校統稱為“集美學校”,集美學村也由此誕生。
●集美大學新校區:1994年,在嘉庚先生創辦的原集美航海學院、廈門水産學院等學校的基礎上合并組建了集美大學。集美大學新校區繼承了嘉庚建築風格,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
●敬賢公園:敬賢公園位于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大門正對面,是為紀念陳敬賢建設而成的休閑公園。陳敬賢是陳嘉庚的胞弟、興辦教育的助手,也是集美學校的“二校主”。
●嘉庚路:嘉庚路西起集美學村大門,東與大社路銜接,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當年陳嘉庚回國定居家鄉,在建設集美學校的同時,他也對家鄉的道路設施進行改善,嘉庚路就是在那時開辟的。
鳌園
●鳌園:集美鳌園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景區由陳嘉庚紀念館、嘉庚文化廣場、嘉庚公園、鳌園、陳嘉庚先生故居、歸來園、歸來堂等7個景點組成。今年3月30日,包括7個景點在内的集美鳌園景區正式免費。
●陳嘉庚紀念館:陳嘉庚紀念館于2008年10月21日開館,屬于鳌園景區的一部分,建築主體秉承嘉庚建築風格,是陳嘉庚文物資料的主要收藏展示機構,最珍貴的是陳嘉庚的《南僑回憶錄》手稿。
●龍舟池:嘉庚先生于1950年在廈門海灘上築堤圍墾外、中、内三池,外池俗稱“龍舟池”也就是現在的集美龍舟池。當年,嘉庚先生在龍舟池親自籌劃群組織龍舟賽,這一傳統賽事延續到了今天,并升格為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
●集美新城:為了更好地推動廈門的跨島發展,2010年2月,我市首個崛起的島外新城——集美新城在杏林灣畔破土動工,新城的建設過程中也融入了“嘉庚”元素:不僅集美新城的公建群沿襲了嘉庚建築風格,新城的不少地名也與嘉庚有關,比如嘉庚劇院、誠毅大街、誠毅書城等。
東南亞
新加坡
●校友會:集美大學新加坡校友會、廈大新加坡校友會。
新加坡怡和軒俱樂部(資料圖)
●怡和軒俱樂部: 1895年成立,是新加坡曆史最悠久的華人俱樂部之一,曾上司新加坡華人社會、甚至東南亞華人社會支援辛亥革命,支援抗日,并作為南洋華僑籌赈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的總部,陳嘉庚曾是新加坡怡和軒俱樂部總理。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是新加坡規模最大的商會,成立于1906年,陳嘉庚先生對該會的早期活動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仍在發揮巨大作用。
●華僑中學(武吉知馬路):新加坡華僑中學1919年由陳嘉庚創辦,是新加坡第一所主要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語言。今天華僑中學已經成為新加坡最頂尖的5所中學之一。
●陳嘉庚地鐵站: (Tan Kah Kee MRT Station)是新加坡地鐵濱海市區線上的車站。站點位于武吉知馬路和Duchess Avenue交界處。
●南僑中學(舊址在金炎路,現在在盛港新鎮):南僑中學的前身為南僑師範學校,于1941年由陳嘉庚先生設立。
(陳嘉庚紀念館供圖)
●《南洋商報》、《南僑日報》:嘉庚先生也是一位新聞報人,先後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商報》《南僑日報》。值得一提的是,《南洋商報》是《聯合早報》的前身。
●新加坡福建會館:新加坡閩籍華人社團,1929年至1949年陳嘉庚任主席。
●南洋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是曆史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陳嘉庚回到中國大陸後,他在南洋華僑組織如福建會館中的一些職位由陳六使繼任。繼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後,陳六使在新加坡倡議辦南洋大學。
馬來西亞
●校友會:廈大馬來西亞校友會。
●廈大馬來西亞分校:簡稱廈大馬校,于2016年正式辦學,是第一所在海外設立的中國知名大學分校,位于吉隆坡。
●馬來西亞陳嘉庚紀念館: 為了紀念陳嘉庚的豐功偉績,由馬來西亞多個華社合力籌建的“馬來西亞陳嘉庚紀念館 ”2013年10月6日在吉隆坡中華大會堂成立。
●吉隆坡廣東義山墓地:南僑機工紀念碑。
泰國
●校友會:集美學校泰國校友會、廈大泰國校友會。
緬甸
●校友會:緬甸集美校友會。
菲律賓
●校友會:廈大菲律賓校友會、菲律賓集美校友會。
印尼
●校友會:廈大印尼校友會。
●梭羅、瑪琅:1942年到1945年間,為了躲避日本帝國主義的迫害,陳嘉庚先生曾在印度尼西亞度過了長達三年半的避難生涯,先後到達梭羅、瑪琅,寫就了生平最重要的著作——《南僑回憶錄》。
(在亞洲範圍内,廈大還在日本創立了廈大校友會。)
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
是對陳嘉庚最好的紀念
他說過的這些話
你還記得嗎?
1
“愛國始于愛鄉”
“祖宗的土地,尺寸不得讓人,反之則為國賊也”
“救國之目的,無非求領土之完整、主權之恢複”
“凡真誠愛國者,視全國當如人一身,拔一毛而知痛”
——摘自陳嘉庚:《南僑回憶錄》
2
對于輕金錢,重義務,誠信果毅,疾惡好善,愛鄉愛國諸點,尤所服膺向往,而自愧未能達其一,深願與國人共勉之也。
——陳嘉庚1946年《南僑回憶錄弁言》
3
非常事業要達成功,亦應受非常之辛苦,若乏相當之毅力,稍不如意,便生厭心,安能成事哉?!
——陳嘉庚緻集美學校校長陳村牧的信
4
做人最要緊的是誠實與正義,要明是非,要為社會做事。再多的錢可以花光,但誠實、正義卻永遠受人尊敬……有的人,傷天害理的事敢做,烏七八糟的錢敢掙,這樣的富翁受人唾罵,遺臭萬年。
——陳嘉庚歸國後對身邊從業人員的教誨
5
公——永無止境的奉獻
忠——永不動搖的愛國
毅——永不言敗的堅強
誠——永不毀諾的铮铮傲骨
來源:廈門晚報微信公号綜合聯合早報、新加坡眼、廈門日報等
(來源:廈門晚報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