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指經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前者謂之崩中,後者謂之漏下。
崩與漏出血情況雖不同,然二者常交替出現,且其病因病機基本一緻,故概稱崩漏屬,于中醫婦科的疑難病症。

辨證論治:
王冰注《素問》中雲: “腎氣全盛,沖任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
是以女子在腎氣充足,沖任通盛,子宮藏洩有常時,月經才可如期而至,具有周期性、規律性。
崩漏的發病主要是沖任損傷,不能制約固攝經血,子宮藏洩失常所緻。
其病因病機前人有不少探究,主要可概括為虛、熱、瘀等方面。
《傅青主女科》中曾寫道“經水出諸腎”,且“沖任之本在腎”。
若腎氣先天不足或久病及腎,或房勞多産,導緻腎髒虧虛,沖任損傷,則可發為崩漏。
中醫認為,腎者先天之本,主月經,主封藏。
由于失血日久,氣随血脫,氣虛運血無力,或素體有瘀、或久漏成瘀,又可導緻瘀血停留,積于胞中,日久成瘀,新血不得歸經,而加重出血。
故腎虛為本,瘀血成癥為标,本虛标實,虛實挾雜。
基于此,确立補虛與祛邪兼顧的益腎軟堅散結治療大法。
益腎軟堅散結治療大法
是以崩漏的治療以“急則治其标,緩則治其本”為原則,靈活運用“塞流”“澄源”“複舊”的治崩三法。
以補虛與祛邪兼顧,益腎軟堅為治療大法,在調理善後時,應注意女子月經周期中陰陽消長的變化而随症加減。
我曾經遇見一個患者:陰道出血,現血量不多,色紅,無血塊,腰酸,乏力,無頭暈,偶心悸。
方用: 菟絲子、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仙靈脾、覆盆子、金櫻子肉、寄生、麥冬、枸杞子、太子參、生地黃、苎麻根、仙茅、鹿角膠( 烊化) 、黑芥穗。
每日 1 劑,水煎取汁,分 2 次溫服,連服 7 日。
繼續治療 2 月後停藥,随訪半年月經來潮正常。
每個人體質不同,開的方子也是不一樣的,未免大家盲目吃藥起到反效果,是以沒有标注用量。有需要看診的可以評論區留言或者給我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