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中有兩位親密的“戰友”,其中一位“戰友”跟随主席南征北戰12年,屢次救護毛主席,立下卓越功勳。甚至建國後,毛主席的這位“戰友”仍然為國家默默作出貢獻。在其死後,毛主席特意立下“三不準”。毛主席這兩位“戰友”是誰?毛主席立下哪“三不準”?本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探索毛主席特殊的“戰友”。
自古亂世出英雄。中國古代出過不少英雄豪傑,這些傳奇人物不僅通達文武,學識淵博,手下還會跟随一些忠誠的“夥伴”,比如三國時期,關羽座下的赤兔馬,趙雲坐騎——照夜玉獅子。就近說,我們近代偉大領袖毛主席,一生中也出現過兩個最親密、最忠誠的“夥伴”,它們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戰,度過數次危急。

其中一個“夥伴”,追随毛主席近12年,一生忠于毛主席,戰争時代還數次立下功勳,挽救過毛主席的生命;主席的這兩個“戰友”,一個是小黃馬,一個是小青馬。小黃馬是最早跟随毛主席的一匹良馬。那時的中國,交通方式落後,騎馬出行可以說是比較快捷的一種。
毛主席是我黨重要的上司人物,在革命中自然少不了一匹坐騎。主席出生于湖南,長江以南鮮有騎馬,毛主席從小也沒有接觸過馬匹,是以并不擅長騎馬。盡管如此,為進行革命,主席漸漸開始學習騎術。據記載,1929年9月,紅軍攻占福建上杭,紅軍繳獲了一批馬,專門讓毛主席親自挑選一匹自己日常騎的馬。
毛主席一眼相中了一匹小黃馬。小黃馬雖然體型健碩,卻并不算是上乘的良馬。但主席看上了它溫和的脾性,覺得很對自己胃口。從那以後,主席出行都靠着這匹小黃馬。小黃馬生性馴順,很聽主席的話,沒過一段時日,就對主席産生很強的依賴。小黃馬沒有戰馬的威猛,卻有股子堅韌勁兒。
民國時期,井岡山山區泥濘,路不好走。山區很多樹幹架起來的木橋,木橋下則是湍急的水流。很多戰馬路過這兒都膽怯得不敢前進,毛主席的小黃馬卻在衆人驚詫的目光中,順利過橋。大家直呼,毛主席真是慧眼識金,挑了一匹好馬。主席本就是紅軍的軍師,坐鎮後方,太過強健的馬兒反而不太适合,小黃馬聰慧能幹,倒是不二之選。
1934年10月起,國民黨發動第四次及第五次圍剿,由于王明“左”傾錯誤,紅軍損失慘重。紅軍主力被迫向陝甘革命命根據地轉移。為擺脫國民黨十萬敵軍的追堵,紅軍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長征途中,行軍條件相當艱苦。紅軍物資匮乏,少糧食,少馬匹。1935年,紅軍來到4900多米的夾金山,大雪封山,紅軍前行困難。
隊伍中有不少傷員,移動困難。為確定受傷戰士們能順利翻越雪山,毛主席自己下地走路,把小黃馬騰出來給受傷戰士騎。警衛員對此很心疼,他擔心主席的腳傷發作,想讓主席繼續騎馬前行。可是主席依然堅持把小黃馬讓給受傷的戰士。毛主席心中關心革命、牽挂戰士,把自己放在戰士生命之後。
紅軍翻過雪山,還要走過漫長的草地,路途十分遙遠。而主席堅決把自己的小黃馬貢獻給衆多傷員,讓大家輪流坐在馬背上前進,而自己則手持木棍徒步前進。小黃馬也很聽話,吃得少,行得遠。毛主席的舉動讓戰士們心生感動。試問,有哪個上司不騎自己馬,反而把馬兒讓給戰士?許多紅軍上司受到毛主席的影響,也紛紛貢獻出自己的馬匹,讓給傷員戰士乘坐。
毛主席與小黃馬心有靈犀,主仆二人都有心為紅軍默默奉獻。日漸相處中,毛主席與小黃馬默契非常,甚至小黃馬有些什麼奇特的舉動,毛主席都能心領神會。
毛主席與紅軍戰士越來越喜愛這匹小黃馬,都說馬兒有靈性,吃苦耐勞
紅軍在六盤山戰鬥中戰勝國民黨追兵,繳獲了一批精壯的戰馬。紅軍戰士喜出望外,大家都紛紛建議毛主席趁這個機會換一匹更加健碩的馬匹。國民黨軍隊物資豐盛,連馬兒都是中上等的好馬。哪一匹馬兒看起來都讓人很喜歡,尤其是一匹棗紅色的馬兒。馬匹色澤鮮亮,一看就是好馬。但是毛主席心中惦記着小黃馬,也就把這些戰馬讓給戰士們去挑選。
毛主席的小黃馬在長征途中可是出了不小的力,無論是漫長的草地,還是高山、險灘,小黃馬都從不掉隊,馱過很多受傷的戰士。然而紅軍長征環境惡劣,人都吃不飽飯,更何況馬。小黃馬雖然肯吃苦耐勞,但一路風雨下來,也積勞成疾,透支了健康。紅軍長征結束沒多久,小黃馬就不幸病死。
小黃馬的病死,對于毛主席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擊。那段時日,人們很少看到毛主席有過笑容,有些人好奇的人來到主席身邊打聽,才知道是陪主席長征的小黃馬病死了。小黃馬是主席的“夥伴”,是“戰友”,救過毛主席的命,也救過很多戰士的命,主席俨然把當成自己的“家人”來看待。
那時的戰士們缺少吃的糧食,常常會把戰死或者病死的馬匹吃掉。因為毛主席對小黃馬感情很深,是以主席特意訓示道:“一不準剝皮,二不準吃肉,三不準拔馬尾!”主席要求戰士們将小黃馬好好埋葬起來。在衆人的幫助下,小黃馬被安葬在鳳凰山下。
革命還要繼續,小黃馬死去後,主席仍需要一匹新馬來出行。警衛員到山下選了兩匹川馬,讓毛主席來挑選。一匹小青馬,一匹棗紅馬。棗紅馬身形健碩,高大威猛;小青馬則相反,如同之前的小黃馬一樣,十分溫順。毛主席一看到小青馬,就想到了自己的小黃馬,也就覺得小青馬更适合自己。那匹棗紅馬則送給周恩來。
小青馬溫順聽話,跟着毛主席到處革命,精力充沛,到哪裡都充滿活力。毛主席看着小青馬,心情也漸漸好了起來。賀龍大将軍看到毛主席騎着小青馬,覺得馬兒太小,有點不太符合毛主席的身份,就很大方地将自己“烏龍駒”推薦給毛主席。毛主席當然明白賀龍的心意,但主席舍不得小青馬,也不好拂賀老總的面子,就瞧着一旁的飼養員侯登科說道:“要是收了你的馬,隻怕有人要罵你了!”
侯登科是毛主席的飼養員,做事踏實認真。毛主席此言一出,賀龍爽朗一笑,也就不再說什麼。後來中國生活條件有所改善,馬來西亞華僑捐贈了一批汽車。毛主席出行終于可以乘坐汽車,工作效率也極大提升。小青馬也就“退居二線”。毛主席惦記着侯登科,覺得他照顧馬匹有功勞,就想提拔他一把。
侯登科是個踏實人,他很熱愛自己的工作,願意繼續留在原崗位飼養馬匹。毛主席也就尊重他的意願,讓他繼續從事飼養員的工作。也正好妥善安置了小青馬的問題,雖然毛主席有了汽車坐,但對小青馬的感情仍在。侯登科則把這個任務接了下來,照顧小青馬的日常,還訓練小青馬日常送報、送信等工作。
解放戰争爆發後,國内局勢動亂,毛主席轉戰陝北,再次恢複騎馬出行的方式。小青馬在侯登科的悉心照料中,平安成長,也從一匹小青馬,成長為成熟的馬匹。小青馬雖不是什麼健壯的戰馬,卻也頗通人性,在毛主席轉戰陝北期間,還立下了救主的大功。
1947年8月18日,毛主席率領機關幹來到陝西佳縣。隊伍前方被一條大河擋住去路。國民黨空軍部隊在高空偵查到毛主席的行軍部隊,對準地面進行瘋狂掃射,情況萬分危急。唯一的辦法,即是冒險渡河。毛主席騎着小青馬,在河上焦急前進。小青馬起初腳步很穩,但在行進一半時,突遭一波湍急的河流,小青馬顯得有點顫顫巍巍。
小青馬遇到危險,紮穩腳步,一點點前進,終于擺脫河流到達對岸。毛主席至此才解除危急。1948年5月,毛主席東渡黃河。主席及随行的戰士們乘坐一條船渡過黃河水,随行的牲畜則搭載另一條船前往對岸。主席的船安全到達對岸,輪到小青馬所在的那條船渡河時,黃河水勢突然洶湧起來,小青馬一不小心擠出小船,掉在河水中。
接下來,奇迹發生了,小青馬竟然在河水中遊起泳來,它順着水勢向岸邊遊過去,逐漸遊到河岸邊。小青馬的舉動讓毛主席一行人大感意外。不得不說,小青馬是一匹很有靈性的馬匹。不久,毛主席等人順利轉移至革命根據地西柏坡,然小青馬依然交給侯登科來喂養。
時光匆匆,侯登科年老力衰,1948年冬病逝。時值解放戰的關鍵時期,衆人沒有将這一消息告訴毛主席,很久以後,毛主席才知道侯登科去世的消息。毛主席心情悲痛,号召大家向侯登科同志學習,幹一行愛一行。在毛主席心中,侯登科是他的好戰友,小青馬也是自己的“好戰友”。他們都是革命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