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技術賦能,戲韻傳承

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技術賦能,戲韻傳承

詩人流沙河曾說:“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态,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耳朵。”中國人的耳朵喜歡聽什麼?當然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戲曲瑰寶。

9月20日晚,2021江蘇中秋戲曲晚會将在江蘇衛視播出。這台江蘇省一年一度的高水準戲曲藝術盛會,15年來首次登上江蘇衛視熒屏。晚會分為序幕、粉墨青春、新梅初綻、赤子丹心、錦繡梨園、薪火相傳和尾聲七個篇章,通過戲曲展演,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最新成果,展示江蘇戲曲傳承發展的最新成就。

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技術賦能,戲韻傳承

高科技+大小屏

助力弘揚傳播戲曲文化

2021江蘇中秋戲曲晚會以“戲韻中秋 盛世華章”為主題,涵蓋昆曲、平劇、蘇劇、越劇、錫劇、揚劇、淮劇、淮海戲、柳琴戲、丹劇等多個劇種,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

江蘇中秋戲曲晚會今年首登江蘇衛視熒屏,用極富特色的電視語言創新戲曲藝術。晚會導演組表示:“希望能夠通過電視晚會的呈現來弘揚傳統文化,讓更多年輕人愛上戲曲。”

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技術賦能,戲韻傳承

晚會利用江蘇廣電“荔枝大劇院”的空間特點,把舞美景深拉到最大,“從台口到最後一個演出區域的深度約40米,在這樣的景深下,拍出來的視覺感受很不一樣;現場錄制與攝影棚、外景拍攝相結合,在虛拟、摳像、穿越機等現代科技手段的加持下,形成更豐富的視效效果;頂機位與航拍、升格等主流攝影手段相結合,将戲曲優美的走位動線與藝術家的表演多角度、全方位呈現。

晚會還将于20日晚在江蘇文藝廣播、荔枝新聞、我蘇用戶端、大藍鲸播出,21日晚登陸江蘇綜藝頻道、江蘇教育頻道、江蘇國際頻道,觀衆還可以在微網誌、視訊号、抖音、B站等更多平台與親朋好友相約看戲,大小屏融合模式将進一步助力傳播和弘揚戲曲文化,這也展現了江蘇廣電總台在弘揚傳統文化過程中的責任擔當。

注重沉浸式體驗

全景展現戲曲之美

以“粉墨青春”篇章裡的《武戲集錦》為例,不僅使用“自由視角”攝影系統将張力十足的動作瞬間定格,全景展現,還采用了“去舞美化”設計,隻用燈光勾勒戲曲的寫意之美。晚會導演組介紹說:“平劇武生有一個動作叫‘射雁’,雙臂平伸,一腿向前方踹出,同時身向後仰,舞台上的表演隻在一瞬,我們把鏡頭放慢、定格、全方位展現,讓觀衆能夠感受到動作的難度、演員的功底以及戲曲的美感。”

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技術賦能,戲韻傳承

由第28屆梅花獎得主、青年揚劇演員龔莉莉,第29屆梅花獎榜首、青年昆曲演員單雯和第30屆梅花獎得主、青年越劇演員李曉旭擔綱的“新梅初綻”篇章,則是虛實結合的視效大片,以技術凸顯戲曲表演的動靜之美,呈現唯美純淨的古風視效,營造出“人在畫中遊”的意境。在晚會導演組看來,“這段表演相當驚豔,真的隻有‘角兒’才能做到,她們的手、眼、身、法、步都非常到位,獨具風采,有出圈的實力。”

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技術賦能,戲韻傳承

周東亮、陳澄、李政成、李奕潔等江蘇省戲曲領軍人物齊聚一堂的“錦繡梨園”篇章,則突破傳統戲曲的觀演關系,晚會導演組認為:“我們為經典唱段找到了最合适的美景,名家置身外景之中,再輔以電影級調色來彰顯美輪美奂的光影視效。”“無論電視人還是戲曲人,都是一次全新嘗試,此前幾乎沒有人這樣做過。這是劇場到電視的轉化,也是戲曲創新的有趣探索,我們很期待觀衆的回報。”

錫劇七代傳承人驚喜同框

放眼整個戲曲界都極為難得

江蘇是戲曲的沃土,“百戲之祖”昆曲在這裡孕育,開枝散葉,傳承于今六百年;“徽班進京”從這裡啟程,融合流變,綻放成為平劇藝術之光。江蘇已有49位藝術家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位居全國首位。江蘇戲曲界也流傳着太多敬前輩、扶後生的動人故事,把藝術視為生命的珍重托付和承前啟後的擔當,無不令人動容。

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技術賦能,戲韻傳承

今年晚會不僅展現江蘇戲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最新成果,也展示江蘇戲曲傳承發展的最新成就。“薪火相傳”篇章邀請到錫劇第一代傳承人沈佩華,與第二代錫劇演員倪同芳、第三代錫劇演員許美霞、第四代錫劇演員董雲華、第五代錫劇演員季春豔、第六代錫劇演員孔珍、第七代錫劇演員蔣靜怡同框,年齡最大的沈佩華已經98歲高齡,是錫劇界的“大寶貝”,年齡最小的蔣靜怡19歲,擔當錫劇傳承的重任。在晚會導演組看來,“這是一次别開生面的聚會,也是名師帶徒的動人呈現,更是放眼整個中國戲曲界都極為難得的七代同堂。在錫劇七代傳承人的對話中,觀衆會感受到綠葉對根的情誼,看到戲曲的代代綿延、欣欣向榮。”

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技術賦能,戲韻傳承

重 點 推 薦

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技術賦能,戲韻傳承
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技術賦能,戲韻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