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一個不可能的場景:
每年都有一個晚上,一切犯罪都被豁免,你可以為所欲為。
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

可一旦開始,你真準備好了嗎?
來,天黑請閉眼
人類清除計劃5:無限狂屠
The Forever Purge
沒想到吧,這個系列能拍到第五部,前年還出了網劇。
每一部都挨批(均在豆瓣6分左右)。
但始終阻擋不住一批死忠粉追下去。
從2013年的第一部至今,該系列無卡司無名導,愣是在主流爆米花中殺出一片天。
5年間出3部續集,票房逐部走高,以3500萬總成本,收獲近4.5億美元票房。
而每一部,基本都是圍繞同一個荒誕的設定——清洗夜(purge)。
一個可以盡情殺人,又不犯法的夜晚。
人們可以徹底釋放心中的憤怒,以任何形式。
從前傳可知,2017年的美國,新執政黨NFFA上任後,為了消除低端人口,控制美國社會繁榮與穩定,他們準許了一項荒誕的法案:
每年的一個晚上,4級以下槍支被無限制地允許使用;
全美消防、醫療、警察等公衆服務一律停止。
所有人的所有行為都被允許。
前幾部,我們見識到在沒有秩序和道德限制時,人性之惡可以瘋狂到什麼地步。
腰斬、火燒、掃射。
弑親、屠友、複仇。
在這一天晚上,暴行不再被譴責。
而是在“洗滌自己靈魂”“遵從國家義務”“為國家做貢獻”。
最後美其言自己是個“通情達理的人”。
在這個“全員滅霸”的美利堅,你會驚恐地發覺
原來在殺人和洩憤時,人類的腦洞如此之大。
不僅是角色,觀衆也循着劇情放下了思維束縛,感受起一場殺殺殺的混亂和震撼。
觀衆滿足了視覺,又讓自己丢掉了心理負擔。
結合上一部正傳結尾。
成功上任的左翼總統,宣布廢除清洗夜。
消息一出,引來NFFA信徒的不滿。
一場大型的謀反運動,正蓄勢待發。
電影戛然而止。
如今第五部開拍。
顯然,清洗夜廢除失敗了。
而且不僅廢除失敗,清洗夜還變本加厲起來。
跟前幾部一樣,這一部的叙述者,落在了一個家庭
雇主“根正苗白”的美國人,雇員是一群墨西哥裔。
階級、種族,界線已經擺在那裡了。
老美家庭的一家之主塔克,骨子裡正有點排外。
見到家裡的勞工,平時就沒啥好臉色。
當妹妹給他推薦一位靠譜的墨西哥勞工時,他立馬打住,“我不想家裡有人講外來語。”
一方有敵意,另一邊自然也會get到。
清洗夜臨近,雖說勞工收了加倍薪酬,但在他們眼裡,這隻是一種“糖衣炮彈”,為的是之後更好的剝削。
這一暗潮洶湧的彼此不對付,在清洗夜前夕,如同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如同往日,警報響起,清洗開始。
各家大閘拉起,有錢人則躲在加強的房子裡,而窮人抱團避難不成,就要橫屍街頭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大家都已有經驗。
但涉及到生死,還是難免提心吊膽。
奇怪的是,以往必出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占電影大篇幅的清洗夜,在這一部好像來得平淡些,主角團平安度過。
第二天起來,躲起來的人都平安。
屋外。
斷臂殘骸,殘屋屍骸、血迹斑斑。
熟悉的一片狼藉。
幸存者又要在廢墟中重新開始。
按照前幾部,情節發展到這裡基本就結束了。
畢竟天亮請睜眼,purge night結束。
但這一部不同的是,故事從這裡才剛剛開始。
正當大家回到街上,打算恢複日常生活時,暴徒們又開始伺機而動。
以往一年一晚的屠殺,如今變成了。
隻要你願意,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每一天都是清洗日。
仇富的,種族仇恨的,極右派的,甚至是一些私人恩怨,都可以成為清洗的理由。
電影裡平時被欺負的雇員,翻身做主人。
把雇主一家抓起來,五花大綁,手槍斷指。
槍決了第一個後,正要槍決下一個時。
危在旦夕之際。
沒想到另外2位墨西哥小哥跑來救人。
這種大義凜然雖說有點意料之外,但在這裡系列中其實也見怪不怪。
每每命懸一線,總有意想不到的人出來給主角團續命(否則故事怎麼演下去)。
眼看危機已解除。
但一個小家庭的造反,也是整個大社會造反的投影。
這麼多部續集下來,一直試圖通過屠殺來實作人口制衡的美國,開始面臨反噬。
片中反諷的是,由于美國的混亂。
鄰國墨西哥、加拿大不得不開放邊境,來接收美國“難民”。
曾經都是别國人用盡渾身解數偷渡來美國求援。
現在反過來了,竟然是美國人成了“難民”,需要别國求助。
整部電影接下來的任務很清晰了
在接下來6小時内,逃亡至離自己比較近的邊境墨西哥。
整座城市,堕入黑暗。
暗得看不清人物的畫面,仿佛淹沒了每一個試圖“深入虎穴”的個體。
而點亮黑暗唯一的方式,是爆炸的火光。
這段緻敬阿方索·卡隆《人類之子》的長鏡頭,有着更為延綿的情緒流。
緊跟人物步伐的跟拍,也讓畫面呈現更多的紀實感。
巧的是,兩部電影都是講述一個失序的世界,人類如何自相殘殺。
兩部電影在運鏡上的遙相呼應。
似乎看出新找來的導演古特(《雪國列車》劇版的導演之一)想向大師阿方索·卡隆靠攏的野心。
△ 《人類之子》的經典長鏡頭
不過與《人類之子》徹頭徹尾的絕望不同。
《人類清除計劃》總還有一些看得到希望的反轉。
比如,主角團被暴徒抓住。
對方抛出了二選一的難題:
美國雇主要麼殺掉墨西哥雇員,要麼自己去死。
這也是“恃強淩弱”叢林法則的演繹。
這本是戲劇沖突和塑造人物的絕佳契機。
人物間的遲疑、怯懦或獸性畢露,全都是可以大書特書的地方。
但導演選擇了一個最為偷懶的方式。
訴諸巧合,讓英雄路過救場,浪費掉本可以深挖的問題。
這就是這個系列最大的問題
文戲實在太雞肋。
刻意在武戲中來段文戲的思考,凸顯深度,實則打亂了叙事緊湊。
5部下來,價值觀都很一緻
大環境的改變,要從小我做起,通過一小群人的和解,來論證和呼籲整個社會也應該和解。
非常立意鮮明。
讓這部反烏托邦的災難片多了一些政治正确。
而一群人的和解的方式,無非是一起解決共同敵人,彼此互助,彼此感化。
遇事不決,尋求外援。
臨危之際,好人相救。
太好猜之餘,也太沒有懸念了。
5季下來,實在沒什麼新鮮的地方。
深度和爽度的雙重不足,最終落得6.1分收場。
盡管它的分數不如意。
但Sir還是覺得這部B級片有其價值。
因為它是當下撕裂的美國社會一則警世寓言。
瞧瞧這群暴徒們怎麼定義自己
我們才是美國真正的愛國者
我們的工作是維護這片土地的自由和整潔
我們将不再容忍外國人強奸和掠奪美利堅
我們會找到你們 清除你們
美國将再次偉大
何其冠冕堂皇,何其擲地有聲。
恨不得把自己包裝成一位鬥士,把一切跟自己标準不一的人,定義為美奸,并加以除掉。
于是他們選擇了燒殺擄掠。
隔着銀幕的觀衆都知道,他們隻不過是一群打着“愛美國”名号,滿足私欲的僞善者。
每每受到别人的質疑,他們的話術無非是這是國家讓我這麼做的,我做的一切是為了國家。
此話仿佛讓這些人獲得了一種不容置疑的合法性。
諷刺的是。
這群所謂的信徒,實則也是被利用的刀子。
就像電影中老美家庭的老父親所表達的
他們隻不過是在利用你罷了。
用完即棄,才是你的最終下場。
人民之間互相為敵,人人都覺得可以用暴力,來攫取最大的利益。
但終歸,變成了大角色碗裡鬥得起勁的蛐蛐。
隻是紅了眼的人,看不到這麼遠。
他們眼裡隻有對面那個可恨的同類。
作為恐怖片,你可以說《人類清除計劃》一貫拍得平庸。
但能火到今天。
它的恐怖,又何止來自于電影?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海邊的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