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胡歌主演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正在熱映,而胡歌本人也被警察叔叔點名"批評"記得要帶頭盔。
其實隻是拍攝的一個小花絮,被警察叔叔注意到,趁機來波安全教育。畢竟快過年了,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嘛。

提到胡歌時總能想的一個詞"上海男人",不管是他的劇裡還是他本人都透着上海男人的特質。
其實還有的一個人被觀衆稱為"上海男人"的代表,他就是趙有亮。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上海男人的代表</h1>
上海男人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其實一開始腦海中并沒有什麼印象。
隻記得胡歌在他主演的《大好時光》中,被戲弄後吓得彪出一句上海話,女主調侃"上海小男人"。
那時候才意識到,哦,原來胡歌是上海的啊。胡歌1982年在上海出生,今年37歲了。
不管是劇裡還是劇外看到胡歌就想到"上海男人"這個詞,印象大約就是:說話溫柔,心細,有時候很小心眼,精打細算但對朋友大方,喜歡養貓……
不知道胡歌能不能算是上海男人的代表。
趙有亮曾在《孽債》中飾演的雜志社編輯沈若塵,也是一個道地的上海男人。
他飾演的沈若塵年紀在40歲左右,頭發略微有些長,帶着一個大大的黑色方框眼鏡,總是皺着眉頭。
塑造出了一個溫和善良,重情義,細膩,誠實,守原則,無奈又很吸引人的"上海男人"形象。
這部劇的播出轟動全國掀起了驚人的收視率。他演出了"上海男人"背負孽債的愧疚與為難,而趙有亮也常常被稱作“上海男人”的代表。
<h1 class="pgc-h-arrow-right">75歲"國家一級演員"趙有亮</h1>
你知道嗎,趙有亮1944年在上海出生,但是他的原籍是山東蓬萊。趙有亮1966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他的代表作還有《故土》、《秋白之死》等。
趙有亮不止是一位國家一級演員,還榮獲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的稱号,并且擔任過國家話劇院院長(據悉1990年出任中央實驗劇院院長)。
他雖然常年在北京生活但是對上海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是以在他聽到是上海報社的記者要采訪他時,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趙有亮表示隻要是和上海有關的事情他都有興趣,因為他是上海人。接戲的原則就是隻要是上海來的本子,他都想演。
在記者和他聊起《孽債》這部戲時,他表示雖然弄堂裡很吵但是鏡頭一開感覺很安靜。每天都有進度安排,但是不趕時間,挺放松的。
趙有亮說《 孽債》中沈若塵時:他有包袱,虧欠感、内疚,又看重感情,這是他的一條線。
<h1 class="pgc-h-arrow-right">幼年喪父,少時口吃</h1>
回憶道少年時:"兄弟幾個吃飯,就像搶一樣"趙有亮如是說。原來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裡的七個小孩全靠母親一個人帶着很不容易。
趙有亮上國中時面容清秀但卻有口吃的毛病,是以他也很少說話。但是卻突然迷上了看電影。
他塑造的"上海男人"形象可能和那時候看電影也有關系。在他的印象中上海男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責任感,他以前的老師、同學爸爸很多都是這樣。是以他塑造出來的角色才會讓上海本地的人都感到親切吧?
你覺得誰是"上海男人"的代表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
注:原創作品,創作不易,請勿抄襲!一切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