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律師協會雜志》請12位傑出的法律專家選出他們認為最佳的有關律師和法律的電影,然後整理出了這份史上最佳法律電影排行榜。

如果沒有律師,好萊塢将幹什麼?在一個立基于版權和整形手術的城市裡,律師所作的不隻是草拟難懂的影視合同條文或用保釋金将眼窩凹陷的明星保釋出來以恢複期名譽。從尖銳的亨利•卓蒙德到(Henry Drummond)和滑稽的林肯先生到稚嫩的丹尼•卡菲(Danny Kaffee)和正義凜然的阿提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律師為一些好萊塢影片提供了最值得懷念的銀幕英雄,其中的一些影片是值得我們敬禮和深思的電影。
所有的這些影片獲得了31次奧斯卡獎和85次奧斯卡提名。現在請看史上25部最佳法律電影。
1.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
《殺死一隻知更鳥》,1962年
該片根據哈柏•李(Harper Lee)的暢銷小說改編而成,知更鳥(Mockingbird)在字面上與情節沒什麼聯系,但在小說中具有強大的象征性。它代表了天真無辜者。而“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故事就是一個罪惡毀滅天真無辜者的故事。
格裡高裡•派克(Gregory Peck)在片中扮演格外端莊的阿提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譯者按:派克曾經聲稱《羅馬假日》是他最喜歡的片子,但是他還認為隻有《殺死一隻知更鳥》才“最接近我的内心,是我演藝生涯中的高峰”。)芬奇在南方梅崗城任職,為人正直沉穩,常常不計報酬地為窮人們伸張正義。他對年幼喪母的女兒斯科特與兒子詹姆即嚴格又慈愛。有一次談起打鳥時,他對孩子說,不要去殺死知更鳥,因為它們隻為人類歌唱,從來不做危害人類的事情。
一天,芬奇去法院為黑人湯姆一案當辯護律師。白人檢查官指控湯姆犯有強奸罪,芬奇經過認真調查發現事實并非如此。于是在法庭上實事求是地進行辯護,把對湯姆的指控一一加以駁斥,最後他要求判湯姆無罪,并且義正辭嚴地呼籲人們要尊重事實,要維護人類的尊嚴與平等。可是法官與陪審團都偏信原告的“證詞”,仍判湯姆有罪。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持種族偏見的一些白人進而對芬奇一家進行挑釁和恫吓,芬奇的兩個孩子在參加萬聖節慶祝活動時被一夥歹徒襲擊,他的兒子詹姆的胳膊被扭斷。面對強暴,芬奇毫不畏縮,他準備繼續為湯姆申訴。
2. 12 Angry Men (1957)
《十二怒漢》,1957年
導演希德尼•盧邁特(Sidney Lumet)的處女作《十二怒漢》(12 Angry Men)之場景單調得離奇,隻有四個場景:法院、會議室(即陪審員休息室)、洗手間、法院門前的台階,其中第一、三、四個場景隻是匆匆一瞥(有人認為,實際上剪掉那三個鏡頭也不會對整部影片有任何影響),整部影片98%的場景均聚焦于包括洗手間在内面積不到40平方米的會議室,看起來這似乎應該是一部無聊至極的電影,但是影片通過12位人物的對話、動作、神情扣人心弦一個半小時。該片不僅場景單調,而且所有大多數人物都是沒有名字的(除了影片結尾處兩名陪審員互相道别時說出自己的名字)。
該影片上映後深受好評,并獲得1957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2007年又因“文化上、曆史上或者美學上的重要性”而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電影保護局(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簡稱NFPB)的國家影片登記(National Film Registry)。該影片雖然在30屆奧斯卡獎上輸給了《桂河大橋》,但50年來光彩不滅,不斷被翻拍、改編,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俄羅斯翻拍了這部電影。
3. My Cousin Vinny (1992)
《我的堂兄文尼》,1992年
大學生比爾• 甘比尼(Billy Gambini)和斯坦•羅森斯坦(Stan Rothenstein)駕駛汽車去加州上學。他們在商店拿走了一盒肉罐頭,卻忘記付款。當警察扣留他們,他們馬上承認了過失。然而他們發現是被指控“謀殺了商店店員”。比爾請來了剛剛畢業的律師——堂兄文尼(Vincent Gambini)。狂妄自大的文尼在法庭上暴露出他對法律的愚昧無知,引起法官張伯倫(Judge Chamberlain Haller)的反感。張伯倫以“蔑視法庭”罪将文尼監禁起來。文尼被保釋出來之後,因一夜未能入睡,且又和法官不和,是以在法庭上的辯護越來越笨拙。于是他們便将該案委托給另一辯護律師。後來真兇被逮,比爾和斯坦被宣判無罪。
4. Anatomy of a Murder (1959)
《桃色血案》,1959年
該片被譽為最經典的法庭片之一,影片講述的是一名陸軍中尉在極度憤恨之餘槍殺了強奸他妻子的酒館老闆,而一位小鎮律師則成功地為他辯護此案。
該片對刑事訴訟的程式做了較為細緻的介紹。無論是從司法鑒定到證據送出,還是從陪審團審查到交叉盤問。這對于想了解美國刑事司法程式的朋友,是很有幫助的。
5. Inherit the Wind (1960)
《向上帝挑戰》(或譯為《風的傳人》),1960
Inherit the Wind,直譯過來就是“風的傳人”。其出自欽定本《舊約》的《箴言》第11章第29節,中文和合本譯為“擾害已家的,必承受清風”,即給自己和家人帶來麻煩的人,什麼都得不到,隻能喝西北風。
《向上帝挑戰》講述的是美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國家法庭案例之一的“猴子案件”(Monkey Trial)——田納西州的某所高中禁止其生物老師教授進化論,因為它違反了“上帝論”。此案标志着19世紀科學和宗教之間的重大沖突達到了一種荒謬的高潮。官司一開打,各路重量級人物紛至沓來,原告被告反倒變得無足輕重了。在前來助陣的人物中,佼佼者當數威廉•詹甯斯•布萊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和克拉倫斯•達羅(Clarence Darrow)。
6.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控方證人》,1957年
本片改編自“偵探小說皇後”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的原著。1954年的倫敦,美國人萊昂納德(Leonard Stephen Vole)被控謀殺富有的情婦藉以取得其巨額遺産。著名的刑案辯護律師韋爾弗裡德爵士(Sir Wilfrid Robarts)不顧健康問題接辦此案。在法庭上,萊昂納德的妻子克莉絲汀(Christine Helm Vole)竟然作了控方證人,指出萊昂納德的确殺了人。在最後關頭,韋爾弗裡德爵士接獲神秘婦人來電,表示她握有克莉絲汀寫給情夫的信件。案情急轉直下,萊昂納德被判無罪。然而,真相卻更令人震驚。
7. Breaker Morant (1980)
《馴馬人莫蘭特》,1980年
該片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南非第二次布爾戰争(Second Boer War)期間,上尉莫蘭特(Lieutenants Harry “Breaker” Morant)和他的幾位朋友一起在英國駐南非軍隊服役,在一次圍剿布爾遊擊隊的行動中,上尉亨特受傷被布爾人抓住并殘忍的殺害,莫蘭特于是奉上司的指令追擊遊擊隊并槍殺了所有的俘虜,由此引發了一連串的報複與方報複,雙方的上司層在戰争的最後階段把莫蘭特和他的朋友推出來在替罪羊,以此來推卸戰争中的責任。
8. Philadelphia (1993)
《費城故事》,1993年
《費城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維護自己權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稱為“好萊塢面對艾滋病”的影片。安德魯•貝克特(Andrew Beckett)和喬•米勒(Joe Miller)是費城的兩名年輕律師,他們工作努力,都有美好的前途。安德魯是一名同志者,并且染上了艾滋病。就在他剛獲提升不久,老闆發現了這一秘密,遂以他丢失檔案為由把他解雇了,安德魯找到喬希望他接受這個案子。喬本來拒絕受理,但出于對安德魯的同情以及對法律公平平等原則的追求下,最終答應出庭。開庭審理時,衆多示威者聚集在法院門外,要求給同志者合法權益,不準歧視艾滋病人。但同時也有反對者大呼“肛交者沒有人權”,攔截安德魯質問。被告堅持不承認是是以原因解雇安德魯的。到了審判的日子,陪審團終于宣判原告安德魯受到不公正解雇,被告應負責賠償損失。安德魯終于獲勝了。
9. Erin Brockovich (2000)
《永不妥協》,2000年
該片也是基于真實事件而拍攝的一部令人激動的影片。茱莉亞•羅伯茨(Julia Roberts)在片中扮演一名曾兩次離婚并且有三個年幼孩子的單身母親,當她遇到不平時,勇敢的站出來與之鬥争并最終獲得了勝利。
愛琳•布羅克維奇(Erin Brockovich)是一個普通的婦女,沒有錢,沒有工作,也沒有太多的期望。在一次偶然的交通事件中她結識了老律師愛德華•L•馬斯裡(Edward L. Masry),并且得以到他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在工作中,愛琳被一處房地産的醫學記錄所困惑,于是開始查詢相關的事件,還勸服了愛德華一起加入調查。調查中,她逐漸發現出來一個被掩蓋的污染水源,而這一污染給當地居民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和疾病。盡管居民們起初對愛琳的調查持不合作的态度,但最終愛琳用自己的恒心和真誠打動了他們,她動員了634人組成原告團,并克服了不平等的困難,打赢了這場官司,并且獲得了美國訴訟曆史上最大的一宗賠償——3億3千3百萬美元。
10. The Verdict (1982)
《大審判》,1982年
《大審判》這部影片主要是講一個窮困潦倒的波士頓律師是如何振作,如何為了正義和自尊打赢一場官司的故事。标題“The Verdict(陪審團的裁決,或僅僅是普通的決定)”一語“三”關,它不僅訓示着法院對案子作的決定(文學專業術語之“外界沖突”Outer Conflict)和弗蘭克對自己良心作的決定(“内部沖突”Inner Conflict),還暗示着弗蘭克将如何度過剩下的人生。
酗酒成瘾的波士頓律師弗蘭克•加爾文(Frank Galvin)力圖重振聲威。在同為律師朋友米基•莫裡西(Mickey Morrissey)德介紹下得到了一宗醫療糾紛的案子,為一名在教會醫院中因為生産處理不當而陷入錯迷的女子索賠。弗蘭克當初願意庭外和解,這樣他就可以有三分之一的賠償金可以平安進口袋,但當他深入了解當事人的慘況後,決定要伸張正義,跟代表醫院的大律師硬碰硬,藉此找回他個人失去已久的自尊心……
11. Presumed Innocent (1990)
《無罪的罪人》,1990年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稱為“Presumed Innocent”,較為準确地翻譯應該為“無罪假定”或“無罪推定”,無罪推定是近代刑事訴訟所确立的一項基本原則,其基本的含義是被告人在被法庭以有罪的判決确定有罪之前,應當被視為無罪之人。其基本的要求就是由控訴方承擔指控罪名能夠成立的證明責任,并且必須要證明到“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被告人并不承擔證明自己無罪的責任,并且有權在法庭審判的整個過程中保持沉默。
拉斯迪(Rozat “Rusty” Sabich)是一位資深且極為優秀的首席檢查官,由于工作的關系經常接觸到一些令人心痛的社會弊端以及各式各樣的犯罪。一位有野心而且不擇手段的女助理檢查官卡洛琳(Carolyn Polhemus),利用共同工作的機會,引誘拉斯迪和她發生關系,她的主要目的是鼓勵拉斯迪争取地檢處處長的職位,而她本人則可取而代之獲得首席檢查官之職。但當她了解到拉斯迪并無此野心後,便立即離他而去。一天,卡洛琳被人謀殺,現場遺留的一切證據将拉斯迪推上了法庭。拉斯迪在痛苦與不甘中為自己辯護,究竟是誰導演了這場騙局呢…
12. Judgement at Nuremberg (1961)
《紐倫堡大審判》,1961年
這部電影是社會派制作人斯坦利•克雷默(Stanley Kramer)根據赫魯特審判長的回憶錄拍攝的。
該片以二十一名納粹戰犯在法庭上最後的表演,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揭示了二戰中納粹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生動地重制了曆史上第一個國際法庭的戲劇性和悲劇性。影片着力透過人物的言行揭示了國際政治舞台上的沖突沖突,并試圖告訴人們誰應對納粹的罪行負責。
13. A Man for All Seasons (1966)
《四季之人》,1966年
本片根據曆史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十六世紀,好色之徒英王亨利八世見異思遷,愛上了安妮,于是想與王後離婚。他斷絕了與羅馬教皇的聯系,以免受到制約,但他仍必須尋求國内貴族的支援,因而他要求大法官托馬斯•摩爾(Thomas More)在他的離婚法令上簽字。托馬斯.摩爾是一個講原則而又富于理性的人,他是當時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并著有有深遠影響的《烏托邦》一書。他在此時則被置于一個兩難的境地:是不屈服于腐敗國王的淫威而堅持原則,還是向好色暴戾、無可救藥的亨利八世低頭?最後他辭去了大法官的職務,并拒絕簽字。
14. A Few Good Men (1992)
《義海雄風》,1992年
軍隊一向是具有神秘感的,正因如此,它中間更隐藏了一些不可見人的罪惡。嚴格的等級使正義在這裡更難伸張,好壞在這裡難以區分,是非标準模糊難定。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飾演軍中律師丹尼爾•卡菲(Lt. Daniel Kaffee),為美軍基地中發生的二等兵離奇死亡事件進行辯護。助理檢察官喬安妮•蓋洛韋(Lt. Cmdr. JoAnne Galloway)協助他偵查真相,但軍方處處阻礙,調查很不順利,最後他們發現傑克•尼科爾森(Jack Nicholson)飾演的内森•R•傑塞普上校(Col. Nathan R. Jessup)是整個事件的關鍵人物,但苦無證據将他繩之于法。丹尼爾乃在軍事法庭上采用激将法,逼内森上校自己說出真相。
15. Chicago (2002)
《芝加哥》,2002年
凱瑟琳•澤塔—瓊斯(Catherine Zeta-Jones)所飾演的維爾瑪•凱麗(Velma Kelly)是家夜總會的當紅舞女,在開槍射殺了她那到處沾花惹草的丈夫之後,更是成為全城最引人矚目的女謀殺犯。而代理維爾瑪殺夫案的律師則是慣于借助各類臭名昭著的謀殺案來提升知名度的比利•弗林(Billy Flynn)。于是乎各路傳媒也是争先恐後,極盡其能,深怕錯過了這兩位“大人物”的新聞。正當維爾瑪陶醉于從聚光燈到鎂光燈的“升格”快感中時,貪婪的比利又盯上了另一個可以讓他聲名大噪的委托人洛克茜(Roxie Hart)。在入獄之前,洛克茜是個充滿幻想的女孩,在她看來芝加哥是個代表着希望與機會的地方,自己的歌聲與舞姿也一定能夠成就多年的明星夢。然而洛克茜卻成了殺人犯,她殺死了背叛自己的男友。為了當上洛克茜的律師,比利故意推遲了維爾瑪的庭審時間。在比利的精心“包裝”之下,洛克茜不再是遭人唾棄的殺人犯,而成了令人憐惜的受害者,各路市儈傳媒更是心領神會,将焦點從維爾瑪轉向了洛克茜。法爾瑪自然不甘于人後,而此時“一殺成名”的洛克茜也嘗到了甜頭,一場不知廉恥的成名鬧劇進入了高潮……
16. Kramer vs. Kramer (1979)
《克萊默夫婦》,1979年
該片由導演羅伯特•本頓(Robert Benton)親自改編艾弗裡•科爾曼(Avery Corman)的同名小說而成,是一部反映單親家庭問題的傑作。
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所飾演的泰德•克萊默(Ted Kramer)是一位廣告職員,他整天忙碌而無暇照顧妻子喬安娜(Joanna Kramer)和6歲的兒子比利(Billy Kramer)。然而有一天,厭倦了整日忙碌家務事的喬安娜終于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抛下丈夫和兒子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已是設計師的喬安娜前來要求獲得比利的撫養權,于是一場官司不可避免。然而就在此時,泰德卻不幸失業。
17. The Paper Chase (1973)
《平步青雲》(或譯為《寒窗戀》),1973年
1973年,美國導演詹姆斯•布裡奇斯(James Bridges)以當年的哈佛法學院的實際情況拍攝了這部《平步青雲》。這部無論導演和演員陣容都并非豪華的電影在後來連續的幾十年中,一直都被全美幾乎每個法律系的學生視為“第一堂必修課”。
該片根據小約翰•傑•奧斯本(John Jay Osborn, Jr.)的原著改編而成,其描述一名哈佛大學的法院學生詹姆士•T•哈特(James T. Hart),愛上了他指導教授小查爾斯•金斯菲爾德(Charles W. Kingsfield Jr.)的女兒蘇珊(Susan Fields),幾經奮鬥才通過這名教授的嚴格考驗,取得了畢業文憑。
18. Reversal of Fortune (1990)
《命運的逆轉》(或譯為《豪門孽債》),1990年
該片改編自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艾倫•德肖微茨(Alan Dershowitz)的《命運的逆轉:馮•比洛案内幕》(Reversal of Fortune: Inside the von Bülow Case)一書改編而來。它講述一位富豪克勞斯•馮•比洛(Claus von Bülow)被控謀殺其妻子桑尼•馮•比洛(Sunny von Bülow),一切證據都對他十分不利,陪審團認為罪名成立,将被判刑。他不服上訴,并延請法學教授德肖微茨(Dershowitz)出庭辨護,法律教授通過嚴密的調查分折,将一審有罪的判決推翻。盡管謀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再無指控的法律根據。
19. Compulsion (1959)
《朱門孽種》,1959年
理查德•弗萊舍(Richard Fleischer)導演的這部影片聚焦于1924年的真實案件“利奧波德與裡普謀殺案”(Leopold and Loeb)。阿蒂•施特勞斯(Artie Strauss)和賈德•斯坦納(Judd Steiner)是在兩位正在大學讀研究所學生的富家公子哥。有着超于常人智商的阿蒂和每每在夜深人靜時做出一些出格的事體來表現在他們的智慧。不過此次阿蒂和賈德卻遇到了大麻煩,因為他們殺死了一名兒童并将之抛屍于水溝之中。随着檢查官調查的深入,賈德遺留在現場的一副眼鏡讓他露出了馬腳。但精明的阿蒂和賈德用事先商量的證詞取得了檢查官的信任,但賈德家的司機一句無意的言語卻讓阿蒂和賈德面臨着絞刑。阿蒂和賈德家很快就請來了美國最負盛名的律師喬納森•威爾克(Jonathan Wilk)來為他們作辯護。威爾克律師在搜集證據的同時準備為兩人作無罪的辯護。精明的威爾克小試牛刀即否決了檢查官精心挑選的陪審團,并在随後的庭審中通過精彩的辯護使得阿蒂和賈德免于死刑。
20. And Justice for All (1979)
《伸張正義》,1979年
阿爾•帕西諾(Al Pacino)所飾演的亞瑟•柯爾克蘭德(Arthur Kirkland)是巴爾的摩市一名正直勇敢的律師,他試圖改革司法界A錢腐敗的歪風為市井小民伸張正義。但是同侪們卻對他敬而遠之,一位冷酷無情的法官亨利•T•弗萊明(Henry T. Fleming),甚至以藐視法庭的罪名将他拘禁一天。一日,這名法官因強暴并歐打一名年輕女孩而被逮捕,他要求亞瑟為他辯護,亞瑟是以陷入道德與法律的困境,正義的天平兩端分别是他的事業與良心,亞瑟要如何打這場官司呢?
21.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以父之名》,1993年
這是英國一個真實的案例:當年愛爾蘭共和軍(IRA)反抗英國,到處炸毀公共汽車,制造恐怖氣氛。警方迫于社會壓力急于破案而徇私枉法,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一名青年格裡•康隆(Gerry Conlon)和他的家族成了刑訊逼供的犧牲品。在監獄中,格裡與愛爾蘭共和軍成員以暴力對抗獄警,而愛子心切的父親朱斯皮•康隆(Giuseppe Conlon)為救兒子,四處陳情,但也被關進牢中。父子居于一室,在長期的監獄生活中,兒子逐漸了解了父親。父親終因舊病複發去世,而兒子秉承父親遺志,繼續上訴。最後在10 多年後,他的女律師嘉裡斯•皮爾斯(Gareth Peirce)在檔案中發現了警方舞弊的證據,但最終獲得的卻是女王的特赦,罪魁禍首卻不受懲處,他繼續為伸張正義而努力……
22. A Civil Action (1998)
《禁止的真相》,1998年
這部由著名律師約翰•特拉沃爾塔(John Travolta)主演的影片是由暢銷作家強納森哈爾(Jonathan Harr)的同名小說《民事訴訟》改編而成。影片講述了一個事業蒸蒸日上、個性驕傲不馴的律師簡•施裡奇特曼恩(Jan Schlichtmann),他打着正義的旗号為原告争取賠償金,為自己賺得豐厚訴訟費。而這次他卻面臨着嚴酷挑戰……位于波士頓北方的伍本鎮,15年内8名孩童死于血癌,居民認為與水源被污染有關。造成污染的是美國兩大企業集團。為了法律價值與人類正義,他四處打聽和尋求證據,而自己卻面臨失去名利,失去朋友,失去一切,變的一無所有的可能。最終他通過環保局結束了這場長達八年的官司并勝訴,但他同時也宣布破産……
23. Young Mr. Lincoln (1939)
《青年林肯》,1939年
約翰•福特(John Ford)導演的這部《青年林肯》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傳記片。不僅因為它表現的隻是林肯青年時代從事律師職業的一段經曆,而且其事迹也帶有半虛構的成分。
“我對法律可能知道的不多,菲爾德,但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是影片中初次擔任律師的林肯對當地一位訟棍式的律師菲爾德的一句反擊。正如這句話中所表達的樸實的态度一樣,約翰•福特鏡頭中的青年林肯遠非人們想象的高大和充滿力量。相反,他以經典時期好萊塢的樸素風格,塑造了一位單純、平和,充滿理想主義的青年。由亨利•方達(Henry Fonda)扮演的林肯初登銀幕時,隻是一個在家鄉過着簡樸生活的普通青年。他的與衆不同僅僅表現在他讀書的渴望。而他在競選地方議員時木讷的演講的形象更無法讓人把他和那些著名的政治家聯系在一起。青年林肯走出家鄉的第一步是到伊利諾斯州從事法律工作。在這裡面,這位主張理性的青年出于正義感,接下了替一對兄弟洗清殺人冤情的訴訟。
24. Amistad (1997)
《斷鎖怒潮》(或譯為《勇者無懼》),1997年
1839年夏,關着53名非洲黑人的西班牙運奴船“阿米斯塔德号”(La Amistad)行駛到距古巴海岸不遠處,遇上狂風暴雨。黑奴首領辛克(西班牙名:Cinqué,Sengbe Pieh)帶頭造反,以武力控制了全船。他們隻有一個目的:傳回家園。“阿米斯塔德号”在美洲東海岸漂流兩個月,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海岸被美國海軍攔截。53名非洲人以謀殺船員的罪名被起訴。一開始,廢奴運動的積極分子請來伶牙利齒的青年律師羅傑•謝爾曼•鮑德溫(Roger Sherman Baldwin),證明這些黑人來自非洲,而在當時走私黑奴已是非法行為,于是法院判這些黑人無罪。但後來,代表南方保守勢力的人又将此案上訴至最高法院,對立的兩股政治勢力要借這個案件一争高下……
25. Miracle on 34th Street (1947)
《夢幻街奇緣》,1947年
紐約34街柯氏百貨公司感恩節遊行中,負責活動的桃瑞絲•沃克爾(Doris Walker)要求神似聖誕老人的克裡斯•柯林格勒(Kris Kringle)替代酒醉出醜的湯尼扮演聖誕老人,克裡斯慈祥、和藹的笑容,赢得許多小孩的喜愛,唯獨早熟的蘇珊不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于是她便相克裡斯要求一間房子、一個弟弟和一個父親作為聖誕禮物,藉此考驗克裡斯是不是真的聖誕老人。此時克裡斯的盛名令柯氏死對頭——捷克百貨眼紅,遂設計陷害克裡斯,打擊柯氏;桃瑞絲請來好友律師為克裡斯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