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上一部,《星球大戰8》的叙事性略好。導演萊恩·約翰遜并沒有像他的前任J·J·艾布拉姆斯那樣,一味停留在對情懷的透支上,而是回到第三代絕地武士的人物建立。
為了成就雷伊等第三代的宇宙新傳奇,萊恩·約翰遜決心與舊體系決裂,一狠心就讓天行者領了便當。為了給盧克·天行者的離場營造理由,影片把尤達大師的英魂招了出來,不僅一個霹靂天火把絕地聖殿及其典籍燒了個精光,還開導盧克:“他們對我們的超越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這話顯然不僅止是對盧克的撫慰,更是對盧克影迷的安撫。
這對于《星戰》迷來說,無疑是件殘酷的事。《星球大戰》1977年開創星際争霸以來,盧克一直是正傳三部曲的當家主角,是代表正義的宇宙第一英雄。哪怕千禧年前後再續的前傳三部曲,故事視線轉移到了其父阿納金·天行者,即西斯·維達的黑化史上,但盧克代表的正義傳承,一直未曾缺席。
萊恩·約翰遜選擇犧牲一代人的偶像盧克,有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也有小腦發達的雞賊。要知道《星球大戰》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可是世界影史的票王,可千禧年前後再續的前傳三部曲,不僅先後被《泰坦尼克号》和《阿凡達》甩開距離,甚至還被漫畫英雄們群虐。盧卡斯帝國顯然意識到這點,重新開機系列不僅加快了拍攝節奏,還有外傳打援。
2015年《星球大戰7》全球狂斂二十多億美刀,重奪影史票房榜眼,2016年《俠盜一号》也過了十億大關,基本和《美隊3》持平。但危機并沒有解除,從《星際迷航》系列牆腳挖來的J·J一味消費情懷,對第三代絕地武士的塑造乏力,讓《星戰7》的口碑成為衆矢之的。如何重塑第三代人物魅力,成為《星戰8》必須解決的問題,最好的塑造,莫過于與過去的決裂,而踩在第一英雄屍體上,不失為新一代絕地武士功成名就的一條捷徑。
然而英雄的豐碑矗立在哪裡,不是說倒就倒的,為了消解鐵粉的抵觸情緒,萊恩·約翰遜首先選擇矮化盧克。于是,蕾伊好不容易找到的盧克,是一個因自責而變得避世、因恐懼而越發凋敝的老頭。他把蕾伊遞給他的光劍随手丢掉,對蕾伊提出的解救胞妹和抵抗組織的請求無動于衷,他甚至對收徒和蕾伊身上的黑暗原力表現出惶恐與懦弱,已然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無所畏懼的原力天才,更不是我們曾經仰視的那位絕地大師。
但不得不說,馬克·哈米爾的表演是深邃的,看得出他對這一人物的無奈與珍惜。他的每一道皺紋裡都裝滿了歲月的無情,他琥珀般的眼神裡噙着的都是傷痕與混沌的結晶體,他不強勢也不搶戲,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辜負着一代鐵粉的愛,結果隻是為了成就下一代絕地武士的傳奇。而為了保護這一傳奇不至于徹底趴下,導演還搬出了尤達大師的英靈,借他之手燒毀了聖殿,徹底與老一代絕地武士的傳奇決裂。
這也難怪,《星球大戰》要保持它在電影帝國的魅力,并抵抗漫畫改編超級英雄們的蠶食與群毆,僅靠老一代星戰迷的厚愛是不夠的,它必須做出新陳代謝的選擇。
除了盧克的大義犧牲,這一部主題也是向死而生。波的抵抗是自殺性襲擊,芬恩的曲線救亡多餘且找死,雷伊為了喚醒凱洛·倫的良知自投羅網,蕾娅公主自以為萬無一失的逃生船成了活靶子,女将軍最後駕駛能量耗盡的飛船沖向敵艦。抵抗組織可謂山窮水盡,最後隻能靠盧克的犧牲來拯救。
不管怎樣,盧克·天行者再持光劍,足以讓一代人血脈贲張,鹽湖星球上白色映襯的血紅,是英雄落幕最好的祭禮。盧克通過原力傳送到礦業行星決鬥的幻想,像極了我們《風雲之雄霸天下》裡的劍聖,同時不得不令人聯想星戰傳說宇宙同盟危機時期的西斯帝國後裔阿貝洛思。這是一位具有可怕黑暗原力的傳說人物,不僅可以分身和變形,還可以遠隔數光年控制原力敏感者的思維。盧克剛剛小荷才露分身術的尖尖角就挂了,可見原力的修行學無止境,蕾伊和凱洛·倫等新一代具有黑暗原力的武士大有可為。
伴随着盧克的隕落,一代影迷的魂也被帶走了。不過也不要緊,盧克隻不過和前輩歐比旺、尤達大師一樣化身原力英靈,會不時回來打個照面。何況系列電影并不受線性時間的鉗制,什麼時候時光倒流,再重新開機盧克的壯年故事也未可知,畢竟在這已拍的九部《星球大戰》之外,還有盧克數十年的留白故事可挖掘。
【刊于2018年1月18日《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