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零食,你的腦中會出現哪些身影呢?是薯片蝦條,還是牛肉幹豬肉脯,或是果凍棒棒糖,抑或是瓜子花生開心果?為了友善“好吃狗”們一飽口福,重慶曾釋出過一份《重慶零食地圖》,将各個區縣具有代表性的零食一一列出,巫山縣大昌雪棗便是其中之一。

說是“棗”,但此棗非彼棗,大昌雪棗跟水果無關。大昌雪棗是巫山縣一種已有上百年曆史的傳統零食,因形狀似棗,長八、九厘米,直徑二、三厘米,表面白粉穿衣,如霜似雪,故名雪棗,被評價為:“八面玲珑身似雪,外酥裡脆口口香。”大昌雪棗,有外皮色白如玉、無雜質,内瓤銀絲滿腹,入口即化的特點,給人清甜、酥脆、爽口的感覺。
大昌雪棗以糯米、蜂蜜等為原料,工藝複雜,前前後後要經過3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選材考究,制作周期長,連糯米都要浸泡一個多月才行,然後是點漿、切坯、過油、入糖,最後才用白糖、精糯米粉“上霜”固定成型。
巫山雪棗作為一種零食,是如何得以傳承百年的?故事還得從民國初期說起。
據巫山縣志記載:民國初,軍閥混戰,一支部隊駐紮在巫山大昌古鎮,當地的“悅來興”齋果鋪店主劉繼生救治了一士兵,為了報恩,士兵将生産雪棗的祖傳秘方傳他。劉繼生稱這種雪白的糕點為“雪棗”,并在大昌興隆街開了一家“雪棗鋪”,獨家生産經營雪棗,很快成巫山一絕。
後來,大昌一彭姓人家從劉繼生兒子的手中學會了雪棗的制作方法,并傳授徒弟,于是,生産雪棗的店鋪多了起來,逐漸成為巫山乃至三峽流域頗具知名度的特色食品,并遠銷全國各地甚至東南亞。至上世紀80年代初,劉繼生的後人劉大友等人組織生産的“神女牌雪棗”曾被評為“四川省地方名特優秀糖制品”,并列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宴會食品。
來源:華龍網、山野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