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上頭條#
“龍鳳面”是晉南永濟縣民間的節日傳統面食。當地民間每逢兒女定親吉日,總要宴請親朋好友吃一頓龍鳳面,寓意龍鳳呈祥。
龍鳳面的來源,據說在明朝天啟年間,秦晉兩省連年荒旱,熹宗皇帝朱由校于天啟四年(1624年)微服私訪,了解災情,途徑蒲州西峨嵋嶺下牛家墳村(今永濟縣内),吃了一頓村姑做的翠翠面,頓覺滿口清香,“龍”心大悅,即封村姑為貴妃,并賜名翠翠面為“龍鳳面”。此後,人們在兒女定親時,總要吃一碗龍鳳面,圖個吉利。

龍鳳面忌用醋、姜、蒜。不放醋,意為夫妻之間精誠相待,不起醋意。不放姜,姜與僵音相似,意為夫妻之間恩愛永存,白頭到老不算賬。
原料:精粉500克,菠菜200克,雞蛋2個,鹌鹑蛋20個,魚肉絲50克,黃瓜、蕃茄少許。
制法:
(1)先取精粉250克,放入盆内,加少許食鹽,放入清水220克,和成面團,揉光揉勻,蓋濕布饧30分鐘。
(2)取菠菜葉200克,用水洗淨,切碎剁成末,用少許食鹽拌勻,再用幹淨布把菜包住,用力把菠菜汁擠入另一個盆内(或将菠菜碎末放入料理機,打成菠菜汁),打入兩個雞蛋,加少許清水,倒入250克精粉拌勻和成綠色面團,揉勻揉光,饧好。
(3)将兩種面團分别壓制成同樣大的面餅,再将兩種餅片疊在一起,擀制成雙色面條,即為龍鳳面生坯。
(4)取20個鹌鹑蛋,逐個做成荷包蛋。取50克魚肉絲、雞肉絲,分别用開水汆熟撈出投涼,瀝幹水分。
(5)将龍鳳面生坯放入開水鍋内煮熟,用涼水過一下,分别撈入10個碗内,每個碗内放入兩個荷包蛋、5克魚肉絲、少許蔥絲、兩片黃瓜、兩片蕃茄及香菜末,同時放入精鹽、胡椒粉、香油、味精,加入雞湯即好。
特點:色彩豔麗,湯清味香,面滑爽口,寓意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