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頒獎詞:他既是管理者又是技術控,用一年時間将一直需要補貼的城市供暖項目扭虧為盈,讓民生工程實作了公益性與商業化的共赢。

每到供熱開始之際,因為線路老舊等問題,熱力公司接到的投訴不斷,每個供暖季超過千起。一方面是百姓怨聲載道,一方面是熱力公司連年虧損,政府補貼不斷。在這種情況下,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政府使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化解難題。該項目也是财政部首批PPP示範項目,北京源通熱力有限公司正是民營社會資本方,這也是國内第一家集中供熱PPP項目。
“曾幾何時,供熱都被戲稱是燒鍋爐的,是傻大黑粗的事業,專業性差,勞工技術水準低。”許心敏說,“但是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專利技術經驗積累,我們在技術和管理模式上都做了改進,包括員工激勵機制等子產品化管理,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而這些都是國企不具備的優勢。”
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該項目2015年的供暖情況是同比提前10天供熱,供暖投訴減少了80%,使用者室内平均溫度由2014年的19.3℃提高到21.4℃;使用者踴躍繳費,收費率已達92.8%,已超過2014年全年收費率13個百分點,在今後的25年内(該項目的經營權是25年)群衆每年都可享受到免費提前一周供暖和推遲一周停暖的福利。
作為供熱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北京源通熱力有限公司有10多項專利發明,專門針對我國供熱領域。
“在這些技術應用過程中,就會把成本降低。跟國企比,基本能下降30%~50%。因為我自己就是搞技術出身,在設計院的時候,可能我們更多考慮技術的先進性和安全性。設計院不做成本效益研究,它是根據規範來做。我從設計到運作,從營運再回到設計就會從技術最優、運作最省、投資最省來考慮全局,整個成本效益哪個方案最高。這也是我們現在取勝的關鍵點。從一些新技術應用來說,隻有從設計院開始把新的東西設計進去才能真正節約成本。”許心敏告訴記者,“現在老舊小區好些鍋爐房能源效率連50%都不到,我們現在能達到83%。”
許心敏透露,公司在2016 年及未來三年内将逐漸提升産能,加大研發投入,拓寬産品市場,進一步提高公司産品市場占有率和行業知名度,并于2016 年在張家口供熱項目基礎上新增230萬平米,實作總營運面積超過850萬平米,投資建立蔚縣一期供熱市場450萬平米,開拓青島、蘭州等市場。争取于2018 年完成公司上市目标,并保證未來5年實作銷售收入及利稅年均複合增長率30%以上的經營目标。(文 | 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