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現“南都繁會”

1300多年前,恰逢煙花三月,詩仙李白即将離開金陵,在秦淮河畔以酒會友,觥籌交錯間,寫下脍炙人口的詩句:“請君試問東流水,别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一生,至少四次在南京作過長時間停留。畫舫優遊,管弦輕揚,歌詠痛飲中,詩仙在激蕩着曆史波瀾的秦淮河畔,留下數篇佳句。

秦淮河畔的傳說多是極緻浪漫的,古往今來,諸多名流文士在此留下傳世的瑰麗篇章。數千年的時間更疊裡,秦淮河在南京的地位未曾動搖,誕生出的河岸文明輝煌燦爛。

再現“南都繁會”

一條秦淮河,半部金陵史。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南京的母親河,曆史上極富盛名。

秦淮河的得名,源自一個美麗的誤會。秦漢時期,民間盛傳東南有王氣,秦始皇東巡,途徑秣陵(今南京),在方山鑿長隴以洩王氣,後人以此附會淮水為秦始皇所開鑿,秦淮河一名由此而來。

2014年,中法兩國決定聯合發行一套紀念郵票,設計者決定将全套兩枚郵票的圖案,分别定位在一條能夠代表本國文化符号的河流上。法方選擇的是塞納河。中方的選擇既不是黃河,也不是長江,而是長僅百餘公裡的秦淮河。

這條窄到極端處兩岸的樹梢幾乎可以交織觸碰的河流,卻是條富含養分的文化大動脈,被譽為“中國第一曆史文化名河”,“文化含金量最高的河流”。

槳聲輕詠六朝氣,燈影醉彈十裡弦。秦淮河對于南京的意義,是蘊藉着深厚人文的城市符号,也是南京城的精神坐标所在。

古都文脈,人文荟萃,金陵繁華之地

再現“南都繁會”

六朝金粉地,十裡秦淮河。

“十裡秦淮”是金陵自古繁華之地,秦淮河畔的繁榮,從東吳開啟,此後曆代從未斷絕。

“朱雀橋邊看淮水,烏衣巷裡問王家”,文人騷客的墨迹裡記錄着南京的第一次繁榮,繁華安定的古金陵,秦淮河畔的聚集人口更為稠密,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儒學鼎盛,文人荟萃,商賈雲集。

再現“南都繁會”

秦淮古地圖

“天下文樞”盛名秦淮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餘懷這樣評品秦淮:“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風流甲于海内。”在這裡,儒家文化的繁榮,多元文化的激蕩,六朝風流、唐宋風情、明清風雅,在這裡互相交融,各呈精彩。

秦淮河畔夫子廟大成門之南、泮池之北,矗立着一座宏麗的牌坊,名曰:“天下文樞”。

明代萬曆十四年(1586),這座牌坊拔地而起,一舉成為南京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文化地标。

當時全國的科舉中心,便是如今衆所周知的夫子廟和江南貢院,明清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這裡。

再現“南都繁會”

19世紀末期的“天下文樞”牌坊

六朝以後明太祖定都金陵,使其成為全國文化中心,又有衆多文人名士聚集于此,荟萃了豐富而燦爛的多元文化,是為天下文樞的“天時”“地利”“人和”; 由文德橋相連的河水岸邊,走出了貢院書屋中的謙謙君子,有吳承恩、唐伯虎、鄭闆橋、吳敬梓、翁同龢、張謇等名士。

在中國紛繁多彩的藝術史上,領軍人物如此衆多,而又鐘于一地的,莫過于秦淮。“書聖”王羲之、“畫祖”顧恺之寓居秦淮,他們的《蘭亭序》和《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作品,都是極具影響力的名作。

再現“南都繁會”

古老的秦淮沉積着深沉的曆史文化底蘊,也誕生出世家傳承的厚重文脈。秦淮河畔的甘熙故居,是中國最大的私人民宅,與明孝陵、明城牆并稱為南京明清三大景觀,具有極高的曆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是南京現有面積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再現“南都繁會”

甘熙是晚清著名文人、金石家、藏書家,生平著作甚豐,著有《白下瑣言》、《桐蔭随筆》、《栖霞寺志》等。

甘氏父子曾遍訪吳越,收集書籍十萬冊,建藏書樓,名津逮樓,并是以留名青史。相傳甘氏為金陵望族,。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戰國的秦丞相甘茂,其後甘羅、甘甯、甘卓等都是著名人物,今世甘貢三和他的兒子甘南軒、甘濤、甘律之也是南京文藝界的名人。

再現“南都繁會”

十朝繁華 商賈雲集

秦淮除了占有絕對的文化權重之外,也擁有着繁盛的商賈文化,自古即是南京繁華的象征。

自吳大帝孫權建都以後,秦淮河兩岸商業發達,市場興旺,沿河有大小集市100多個。沿着河岸造屋建店,大多為前店後場,初步形成民居、商鋪相混合的格局。西晉左思的《吳都賦》寫道:“橫塘查下,邑屋隆誇;長幹延屬,飛甍舛互”。

南朝時期,秦淮河兩岸商業貿易更加昌盛,當時的内外貿易,是通過水運來實作的。據記載,東晉時刮了一次強台風,僅僅在石頭城碼頭就損壞商船一萬多艘。發達的水運業帶動了商貿發展,也拉動了秦淮河畔各行各業的興旺。

南宋時代,南京城共有三十六坊居民聚集地,其中就有三十二坊位于老城南,富庶繁華程度超越曆史。

再現“南都繁會”

《南都繁會圖》(局部)

兩岸名勝古迹星羅棋布的秦淮河畔,酒肆茶樓、店鋪民宅比鄰而居,得美稱“十裡珠簾”。明代畫家仇英的《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就展現出了600年前永樂年間,秦淮河上巳節的熱鬧景象。

再現“南都繁會”

《康熙南巡圖》(局部),清初夫子廟秦淮河的市井繁華

畫中十裡秦淮沿岸,街市縱橫,店鋪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兩岸城門、寺廟、官衙、民居、戲台、牌坊、水榭,層疊毗連,由此可見秦淮河畔的盛觀。

秦淮河畔院藏金陵,傳承城市肌理

從曆史源頭汩汩而來的秦淮河,浸潤着古都南京的城市之根,在南京近2500建城史、450年建都史的漫長歲月裡,悠悠秦淮河延續着一座城市的人文脈絡。

再現“南都繁會”

明清時代,古老秀麗的内秦淮河由中華門一徑流向水西門,兩段古城一灣碧水之間,自明代起就被成為“門西”,這裡誕生出金陵城最早的繁華商住區,素有“達官之悠居、文人之雅居、百姓之樂居”的美譽。明國中山王徐達的東西花園、湯和的信國公府都建在這裡。

再現“南都繁會”

南京古代地圖

直至今天,在新老南京的心中,在秦淮河畔比鄰而居,仍是所追求的終極居住夢想。河畔建築中所蘊含的南京獨一無二的文化自信,是别處無法比拟的。為了傳承複興中華文脈,秦淮區政府提出,将複現《南都繁會圖》盛景,緻力于在門西區域打造國際級文化創意園,江南貢院、朝天宮、中華門甕城、甘熙故居等曆史文化資源都将得到整體規劃與保護利用。

傳承約2500年南京曆史文脈,為延續秦淮十朝榮華,再造南都繁繪勝景,國慶期間,南京泰禾院子将與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一場《南都繁會圖》主題活動,通過南都繁會圖及雲錦的展覽,展示秦淮河畔珍稀地段的曆史沿革和地段核芯價值。

天賦稀缺,地段貴胄。随着新秦淮規劃的落地和周邊高端商業資源聚集,秦淮河畔地段價值未來将不可估量。位處秦淮河畔金陵貴脈中心的南京泰禾院子傳承恒産會所商業聚落,作為南京2500年政商文明的延續,秉承複興秦淮商脈之志,将聚首金陵才智之巅,必将擎起社交圈層價值冠冕,為時代所重。

再現“南都繁會”

【來源:揚子晚報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