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0">前言:</h1>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毛澤東家裡也不是要風有風,要雨有雨,不順心的事情并不少。1965年,李讷從北大畢業配置設定到《解放軍報》報社當編輯,邵華配置設定到軍事科學院工作,毛遠新從哈軍工畢業下部隊當兵半年。
盡管孩子們都畢業了,穿上了令人羨慕的綠軍裝,但李讷因為饑餓引起的浮腫至今沒有康複,還要休養,邵華也不能正常上班,還要照顧毛岸青。此外就是李敏,她正忙着陪自己的媽媽賀子珍外出遊玩,賀子珍病情不穩定,李敏一直在擔心着。

圖 | 李敏陪媽媽賀子珍去遊玩
1965年夏,李敏和孔令華去上海把賀子珍接到了青島,孔從洲和夫人錢儉帶着孫子孔繼甯趕來,算是陪着賀子珍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盛夏。考慮到賀子珍和毛主席不好相見,孔從洲作為親家,還主動安慰賀子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5">李敏婚前帶男朋友去看望賀子珍,賀子珍很滿意</h1>
1957年,孔令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航空學院一年多後,李敏考上了師範大學,從同學,到朋友,再發展到戀人,這件事很快就被毛主席知道了。李敏上了高中後,向爸爸毛澤東公開了這個秘密。
得知女兒有了男朋友,毛主席的第一反應自然是高興的,李敏非常認真地告訴毛主席,自己的男朋友姓孔。但其他的情況并不知道。毛主席邊說:“我隻知道你說的人姓孔,那小孔的父親是做什麼的?在哪裡工作?”
圖 | 李敏和孔令華
李敏說:“我沒有問過,他也沒有說過。”毛主席笑着說:“你不問清楚,怎麼和人家談戀愛呢?”李敏想了想說:“在八一學校讀書的都是幹部子弟,我想他父親應該也是軍隊的幹部吧?”聽到李敏都不知道人家家裡的情況,便有點嚴肅地說:“你連人家的家長幹什麼的都不知道,怎麼談對象呀?”
李敏委屈地對着父親說:“我和他談戀愛,又不是和人家家長談,你了解人家家長幹什麼?”毛主席語重心長地說:“還是要問一下,我了解情況嘛。”
沒多久,李敏便告訴了毛主席,她說:“爸爸,我問了小孔了,他說他爸爸是孔從洲。”毛主席一聽,高興地說道:“噢!小孔的父親原來是孔從洲将軍,我熟悉、熟悉。”并要求李敏以後有空要帶小孔來見見爸爸。
孔從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中将,1949年曾參加過渡江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第二炮兵學校校長,西南軍區軍械部部長,進階炮兵學校校長,炮兵工程學院院長。
圖 | 孔從洲
他的夫人叫錢儉,他們共生過8個孩子,因為戰亂僅活成了一兒一女,除了小孔(孔令華),還有孔令華的妹妹孔淑靜。孔令華長得非常帥氣清秀,李敏曾帶着照片給父親看,問父親:“那你同意嗎?”毛澤東一錘定音:“好,什麼時候領小孔來見一見?”因為他們兩個人還在讀大學,便打算在暑假舉辦婚禮。
但毛主席還有個要求。李敏的媽媽是賀子珍,回國後以來,一直在南方生活,如今李敏要結婚了,是該請示一下媽媽的。毛主席說:“你們結婚我沒有意見,但是你要去請示下你的媽媽。”李敏便決定帶孔令華南下。
1958年夏,李敏帶着男朋友孔令華從北京來到了南昌,專程來看望賀子珍。1958年5月,賀子珍離開上海回到江西老家,住進南昌市三緯路20号的一個大院。李敏帶孔令華來的地方,就是這裡。
自從賀子珍回國,便多年在南方生活,在她的哥哥賀敏學家裡住了 很長時間,她回來南昌也有自己的打算。江西是賀子珍的故鄉,這裡有太多她的記憶,一切都是那麼熟悉,又是那麼的親切,尤其是她的老戰友,很多都是江西人,楊尚奎和方志純也是江西人,方志純還是她在蘇聯的同班同學。這一切讓賀子珍倍感親切。
圖 | 賀子珍中年
在上海的時候,賀子珍一生病李敏便去上海看望她,多次南下李敏的行程也熟悉了,賀子珍來到南昌後,組織上給賀子珍安排了一個護士名叫是盧泮雲,在盧泮雲的記憶中,在1958年的盛夏,家裡來了一個重要客人,她在賀子珍的臉上看到了久違的笑容。那邊是李敏和孔令華。
李敏說:“媽媽,爸爸說了,我的男朋友你得拿主意。”賀子珍也覺得孔令華很好,心裡十萬個滿意。賀子珍看到孔令華後,覺得孔令華長得十分帥氣,而且還主動幫助家裡幹活,女兒看上自然就好。
賀子珍對女兒說:“你和小孔相愛,打算結婚,我贊成,但是希望你們拖後一年,等到你高中畢業後再結婚,我是這樣考慮的,結婚以前多讀一點書,今後有好處。結婚後,生兒育女,雜事很多,你想再讀書就難了。”李敏充分考慮了媽媽的意見,于是和孔令華商量,把結婚的日子往後推了一年。
1959年夏,毛主席在廬山開會,期間在曾志(賀子珍的戰友)口中得知,賀子珍現在就在南昌,便決定和賀子珍見一面。南昌是江西省的省會城市,廬山位于江西九江市境内,開車的話并不算遠,曾志得知毛主席的意思後,便向江西省委書記楊尚奎傳達了意見。
實際上,自從賀子珍1937年離開延安後,便再也沒有和賀子珍見過面,唯一見過的也就是女兒帶回來的照片,對于賀子珍來說何嘗不是如此,一日夫妻百日恩,賀子珍對毛主席的惦念也隻有從照片上看看。楊尚奎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告訴了自己的妻子水靜,水靜和賀子珍相識的時間不算長,但關系很好,水靜得知毛主席想要見賀子珍,高興得要跳起來。
圖 | 毛主席
1959年7月9日,分别22年的毛澤東和賀子珍在此重逢。22年沒見面了,想必他們有很多話要說。對于賀子珍來說,他對毛主席的印象還停留在1937年她離開前,現在看到胖了一圈的毛主席,眼淚不由地落了下來。
此前李敏曾告訴毛主席說,媽媽的身材不像以前好了,腰胖得和一個水桶一樣,如今看到已經50歲的賀子珍,毛主席也不免感慨萬千。除了感慨時光匆匆,還不免問一句:“哎,當初你為什麼要走呢?”賀子珍則委屈地說道:“都是我不好,是我太年輕不懂事。”
夕陽西下,賀子珍和毛主席在時隔22年後交流了一個多小時,毛主席問賀子珍:“女兒有了男朋友,你知道嗎?”賀子珍說:“我知道,我見過了。”毛主席點點頭:“你是孩子的媽媽,是應該給孩子拿個主意的。”賀子珍擦擦淚說:“小孔我見過了,我很滿意。”
“那你同意他們結婚嗎?”“你同意我也同意。”毛主席聽到賀子珍的話,心裡也十分欣慰。一如他對水靜說的,賀子珍腦子壞了,答非所問,如今問到女兒的事情,賀子珍還是很高興地給出了明确的意見。
圖 | 李敏和孔令華結婚
廬山會議結束後,毛主席便在北京為李敏和孔令華舉行了婚禮,北京的八月陽光很好,向來不善飲酒的毛主席在女兒的婚宴上頻頻舉杯,為女兒婚事高興得不成樣子。但他沒有想到,女兒剛剛結完婚,南昌便傳來賀子珍病重的消息。
婚後第三天,毛主席囑咐李敏,馬上去南昌照顧賀子珍。李敏收到這個消息後也是大吃一驚,剛剛結婚,高興的心情還沒有落下,便要匆匆南下。由于孔令華還要工作,李敏便一個人去了南昌,照顧了賀子珍一個月多,賀子珍逐漸康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2">李敏陪伴賀子珍去遊玩,嶽父嶽母陪同</h1>
賀子珍舊病複發,不是一次兩次了。在女兒李敏的眼中,媽媽的病情不穩定,無非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長征的時候受過重傷,體内的彈片一直沒有取出來,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二是對父親毛主席的思念未減,媽媽的願望就是北京,但是一直沒有實作,22年隻和父親見了一面,一個多小時,這種打擊是巨大的。
圖 | 李敏和家人在大連合影,前排:孔從洲、錢儉。後排:李敏、孔令華、孔淑靜
1959年賀子珍身體逐漸好轉後,便囑咐女兒:“你剛結婚,也該回去看看小孔,看看你爸爸了。”看到媽媽身體逐漸好轉,便回到了北京。之後不久,賀子珍便去了上海,除了哥哥賀敏學對她的照顧,陳毅也受毛主席的囑托對賀子珍和照顧。
但好景不長,賀子珍的病無法預料,結婚前李敏就經常去看望媽媽,結婚後也要經常去,好在一個小家夥的到來,讓賀子珍心情大好起來。
1962年,孔令華和李敏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毛主席對這個小外孫十分的喜歡,毛主席想了想說:“就叫繼甯吧。”意思就是孩子長大要繼承列甯的志向。為了讓媽媽也看看自己的外孫,也把孔繼甯抱到賀子珍身邊,賀子珍那段時間特别高興。
實際上,對于賀子珍來說,她的孩子不算少,自從和毛澤東結婚,她先後生過6個孩子,但這些孩子不是遺失就是夭折,還有的留在老百姓家裡,在她身邊的隻有李敏一個。她回國後曾找過她的一個孩子“毛毛”,但因為線索很少,這個孩子始終找不到,再加上那時候科學技術不太先進,也沒有DNA技術,即便有了線索也無法确認。
圖 | 賀子珍和李敏舊照
是以,當李敏的孩子來到人世,賀子珍作為首次當外婆的卻非常高興。當時李敏雖然很忙,但這個消息足以讓賀子珍高興一整天。當時李敏在國防科委院校局擔任一般幹部,校局負責管理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航空工業學院、西北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電訊工程學院、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南京航空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10多所國防科技院校。孔令華仍在北京航空學院任教,每逢節假日,李敏都盡量與母親和公婆團聚。
這一年,也就是1962年,賀子珍已經從南昌回到上海,賀敏學當時已經到福建擔任副省長,她一個人便住在上海湖南路262号陳毅留下的那所花園洋房裡,有時候也去福州的弟弟那裡住一段時間。
讓李敏高興的是,當時嶽父孔從洲因為擔任炮兵學院的院長,一家人也從沈陽搬到了南京,南京和上海的距離不算遠,坐車半天不到,很近。這樣一來,賀子珍和親家見面的機會就多了,也更友善了。
圖 | 賀子珍和外孫
1963年年底,受父親囑托,孔淑靜把侄子孔繼甯送到了賀子珍身邊,這給賀子珍帶來了無盡的歡樂,當時李敏在北京工作,得知這個消息,打心裡為母親高興着。但沒有想到,1964年4月,孔從洲調任中央軍委炮兵副司令員兼炮兵科學研究院院長,除了孔淑靜繼續在南京炮兵學院工作外,一家人又回到了北京。
李敏和公婆相見友善了,但是卻和賀子珍見面更難了,賀子珍得知這個消息也有點難過。李敏決定,帶着媽媽出去玩一趟,以緩解媽媽的心情。就這樣,1965年夏天,李敏和孔令華去上海把賀子珍接到了青島,孔從洲和夫人帶着孩子也來了。
現在賀子珍已經沒有了别人口中的“精神問題”,面對親情表現得非常的正常,盡管現在已經56歲了,但是她的臉龐還是和年輕的時候一樣瘦弱,身材也還細挑,這是她這個年齡的婦女少有的。
圖 | 賀子珍和家人合影,中間為孔從洲
除繼甯穿着花格小褂外,他們都穿着白色的短袖上衣,賀子珍的白上衣是最白的,甚至于比女兒、女婿、親家的衣服都考究。裝束最能展現一個人的精神狀态,賀子珍的正常表現無疑是對親人最大的安慰,他們在沙灘、名勝前留影。
實際上,在孔從洲看來,自己的兒子娶了毛主席的閨女,心裡一直有個疙瘩,李敏的家長究竟對孔令華滿意嗎?如今和賀子珍在一起,孔從洲也鼓起勇氣問問賀子珍。在休息的時候,孔從洲主動和賀子珍聊天,她們的話題不算多,對于賀子珍的往事,孔從洲除了安慰也好多說,能談的也隻有家長裡短。
孔從洲輕聲問賀子珍:“孩子們結婚也有幾年了,您對我兒子滿意嗎?”賀子珍明白孔從洲的意思,笑着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我對孔令華很滿意。”孔從洲聽到賀子珍的話,心裡十分高興。
圖 | 李敏和孔令華陪着媽媽賀子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8">李敏又生了一個娃,賀子珍安享晚年</h1>
1972年,李敏又生了一個孩子,名字也是毛主席給取的,名叫孔東梅。“東”是取自毛主席的名字中的“澤東”其一,“梅”是毛主席生平所愛的梅花。孔東梅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名字的:
1972年,我出生了,而且也趕上了讓外公起名,媽媽把我的照片帶去給他看的時候,外公把自己名字裡的一個‘東’還有自己喜歡的‘梅’都給了我,怎麼樣,夠大方的吧?
這也足以反映出,毛主席對外孫女的愛,盡管沒有見過自己的外孫女,卻十分疼愛。但比起來孔繼甯,孔東梅是不太幸運的,因為在她四歲的時候,外公就離開了她。孔東梅長大後回憶,她的童年是在外婆的身邊長大的,她對外婆的記憶也最為多。
圖 | 李敏和丈夫孔令華在一起,中間為他們的孩子孔東梅
孔東梅說,她2歲到6歲之間,都在外婆的身邊度過,外公去世的時候,她印象很深,外婆表面上表現得非常平靜,心裡卻十分難過。
最讓孔東梅印象深的是1979年外婆去北京,當時賀子珍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得到鄧小平的批示後,賀子珍如願以償去了北京,這一年9月18日,孔東梅在父母的帶領下,陪伴着外婆來到了北京毛主席紀念堂。
在毛主席的大理石雕像前,李敏和孔令華把事先準備好的一個花圈敬獻在這裡,花圈上寫着:戰友賀子珍率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敬獻。這一切,默默無聲,在瞻仰毛主席遺容前,從業人員告訴賀子珍,雖然不足十分鐘,但不能哭,不能發出聲音。
圖 | 賀子珍在北京
此時的外婆身體已經很差,中風和糖尿病已足以讓她離不開醫院。是以為了健康起見,她一定要去的瞻仰紀念堂時間被一縮再縮,規定則一嚴再嚴。在紀念堂,曾經和被紀念者有過十年婚姻、六個兒女的外婆,把眼淚和嗚咽一并吞下肚裡。
看到了自己最愛的人,怎麼能不為之動容呢,孔東梅曾這樣回憶道。此後數年,賀子珍一直默默無聞地生活着,看到女兒和女婿生活幸福,外孫女和孫子都健康,心裡也就放心了。1984年4月19日下午,飽經風霜的賀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歲。
賀子珍生前擔任的最高職務是浙江省婦聯主席,級别是正廳級,正常情況下應當按照正廳級幹部的規格辦理喪事,但賀子珍的身份很特殊,省委不敢決定,最後鄧小平做了批示:賀子珍的骨灰放在一室,我們都要送花圈。
圖 | 賀子珍和孔東梅
這無疑給賀子珍的一生做了高度肯定,一如孔東梅在書中所言:外婆從此回到了她的戰友中間,她一直就是一名女戰土、隻不過失散40多年後,現在歸隊了。這裡是外婆最後一個家,永遠的家,誰也不能拆開的家。外婆,放心吧……
如今,李敏和她的孩子們都美滿幸福,兒子孔繼甯有了自己的家庭,女兒也有了自己的事業,在李敏的教育下,他們也一直在傳承着毛家家風。